韓德力 Jeroom Hendrickx, CICM.
本文標題〈在中國福傳:認識朋友、建立友誼、奠定互信〉中的關鍵字是「相遇」,這也是南懷仁基金會在魯汶大學推行其中國書院的學術方案及牧靈項目的緣由,以及希望並且也已著手將之建立成「相遇之家」的來龍去脈。
今年(2014)七月6日來了130餘位友人參加了中國書院的開幕禮,並且送走了16位學成歸國的神父修女和教友。我們與25位同仁和基金會的校友,共同尋找一種可以協助我們面對複雜的中國現況的福傳靈修精神。
我們特別為此舉辦了座談,由達尼爾樞機(Cardinal Danneels)主持,參與者皆為年輕的中國神學博士神職和教友,介紹他們研究「今日中國教會」的成果。這些專家學者在某程度而言也是外交代表,他們的建議可協助我們,一起研究如何促使中國教會正常化的方法。
有成效對話的最大障礙,可說是對於彼此社會文化背景的理解不足。中國境內的宗教,數十年來一直被理解為黑暗、中世紀和落後的,而天主教會則僅被視為一帝國主義的組織。
北京的代表是否可能具備對梵二後的天主教會的全盤理解去羅馬協商?而羅馬教會一方是否仍認為中國依然停留在《贖世主》通諭 [(1936年)魔鬼般的共產主義 ] 中所宣稱,或在史達林時代和毛澤東時代的共產主義?彷彿共產主義根本沒有進化過?!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雙方代表皆是合格、消息靈通且充分了解情況的專家參與談判。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醒覺:所有關於讓中國天主教會正常化的議題皆是複雜的。它不但涉及到根本、神學和歷史的問題,也關係到對話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忽視會製造懷疑,由此而生出的恐懼,也會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單靠談話的意願,並無法締造出積極正向的結果。人們還是必須能夠超越現有的、缺乏瞭解和缺乏信任的距離。
對那些實地操作牧靈基層工作者而言也是如此。南懷仁基金會回應在學術與牧靈方面的合作邀請,這些是基層的部分;但是我們也需要超越現階段缺乏互信的情況,而去重建友誼,在信任中相互肯定。這類牧靈性的對話不但不僅是外交上的來往,也間接創建合宜的氛圍,讓我們以認識朋友、建立友誼、奠定互信的精神來進行,而這些都是每次對話所需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