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正
解放神學是新的神學,以正確實踐為優先,在福音的光照之下,活出信仰的活力,在天主的領導下,發光發熱的思潮與運動。因此,解放神學的主體為何,需要明確的指出與點明。有些人認為,解放神學的主體是幾位神學家,是幾位知識分子的遊戲,然而,為解放神學挺身而出的這些神學家,是經過對群眾的瞭解與向眾人虛心學習,而成為他們的伙伴和發言人。解放神學的主體,就是天主的子民。
按照聖統,教會組織是從上而下的發展方向,但梵二大公會議以後,更開啟了「教友時代」的來臨,天主子民的教會模式,肯定了教友使徒傳教的聖召,成為世界直接的見證。「教友時代」意即每一位教友對教會都有其責任,再度喚起教友身負司祭、先知、君王職務的意識,迄今全世界的教會都觀注這個全新的牧靈福傳時代,該怎麼走,往哪裡去?
保祿宗徒形容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各個肢體都屬於基督,歸於基督。在邁入第三個千禧年的此刻,基督的肢體橫跨整個地球,宛若基督擁抱了整個世界,基督的身體已更為龐大,因此,當我們要試圖理解教友時代的意義,便需要從具體而微的面向,來理解基督身體的更小單位,「原子」是我們對基督肢體的全新理解。
一般來說,提及「原子」,大家會聯想到「原子彈」,一顆原子彈爆炸瞬間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太陽中心的溫度。原子彈的原理,即是利用原子的核分裂來產生能量,這個能夠產生如此巨大能量的「原子」,到底有多大呢?一顆蘋果如果被放大到地球的大小,蘋果中的原子大約就有原來蘋果這麼大,原子(atom)的意思就是不能再進一步被分割的最小粒子,即最小單位之意。
教友的聯合就是教會的原子,如果原子的核分裂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動能,那麼教會原子的「核分裂」又是什麼呢?教友的聯合如何產生力量,才能在這個嶄新時代產生前所未見的影響力!在解放神學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具體的教會原子,即「基督徒基層團體」(Basic Christian Communities),簡稱「基信團」。
教會內的團體組織,一般可分為三個模式,一是隸屬堂區的各種活動團體,以本堂神父的領導而運作,另一是新興的聖神同禱會,再者是慕道班。其實,解放神學的組織團體,也包含上述三模式,但主要以教友為推動者。基信團之所以以教友為推動核心,原因在於基信團的發源地拉丁美洲教會,是一個以聖職人員為信仰中心的傳統教會,若教會缺乏司鐸,整個團體的信仰生活便隨之停擺。當拉丁美洲的保守教會面臨現代化的衝擊、新教的競爭、生存的危機,不得不變革之際,基信團的成立使得教會的動搖,成為深根的機會。
「家庭」與「信仰」的聯合,是基信團產生動能的基底。在基信團,家庭是教會具體的單位與基礎,父母與孩子們互愛、分享人間的經驗,家庭成為信仰的搖籃,每一個人都藉由它,真實而密切擁有團體性的信仰。基信團的成員,一般不超過幾個彼此相當熟悉的家庭,即使沒有聖職人員同在,他們亦能藉由天主聖言和聖體,分享基督教會的活力,在聖神的引領下,使聖言的精神滲透他們當下的生活,讓他們獲得力量面對生活的挑戰。藉由閱讀聖經與祈禱分享,豐盈了個人的信仰,促使人積極自發參與天主子民的身分與使命,並以此投身社會。因此,個人的信仰、團體的教會、群體的社會,三者能建立良好的互動,基督徒更能看到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彼此的關係與相互的責任。
為什麼我們不說教友是教會的最小單位,而強調教友的聯合才是教會發展的原子?的確,個人的反省與改變對教會的發展來說是重要的,這也是基信團運作三步驟:「觀察、判斷及行動」的核心之一,然而,福音光照下的省察與反思,不可或缺的是祈禱中的判斷與行動的意向,以及眾人同心協力、分工合作的實行。事實上,這三步驟都需要教友的聯合與相通功,因為省察與反思也是需要彼此照亮的。並且,由基信團的組成來看,以家庭為出發點,確立了個人信仰的基礎與穩固,以家庭與家庭的聯合為縱橫,深化了個人信仰並臻至教會的團結、社會的發展與變革相互影響的臍帶。這就是信仰不應是孤立無援的原因所在!(程乙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