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美
(霧峰聖母軍團長)
(霧峰聖母軍團長)
小檔案
聖若瑟堂
台中縣霧峰鄉民生路80號
電話:04-2339-1481
霧峰原名「阿罩霧」。地名由來:有人說是,來自平埔族語「ATABU」。也有人說,以前經常會罩茫霧,故名「阿罩霧」。日據時期改名「霧峰」。地理位置是:位於烏溪以北,大里溪以南。台三線公路貫穿其間,交通非常便利。
未開闢中投快速公路之前,霧峰是台中前往中興新村、草屯、南投、埔里、霧社、日月潭必經之地。
目前的交通更是便捷,無論南來北往,或是往東往西,可說均已暢行無阻。
霧峰,人傑地靈,名人林獻堂的故居就在這裡。林家花園、林家古厝也已被列為古蹟,並聞名全省。而在未精省之前,台灣省教育廳(現為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灣省議會(現為台灣省諮議會)都在霧峰。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團址,就在聖堂附近。高等學府有:朝陽科技大學、亞洲大學。文風蔚然,文化氣息濃厚。
建堂始末
瑪利諾會賈振東神父,於1952年帶領傳教員黃崇意先生(黃清富神父的尊翁)到霧峰傳教。
霧峰天主堂原址為林家高級別墅及果園。近市中心,環境幽靜。賈神父先向林家租賃,大廳作為小聖堂,其他房間供傳道訓練班教室、膳宿房間、道理廳。因地點適中,為長久計,1954年買下了這棟建物,及700坪土地。
1977年楊樹森神父,經蔡文興主教同意,籌建新教堂。上層為教堂和神父宿舍,下層作為活動中心和會議廳之用。1978年3月19日新聖堂落成,該日為聖若瑟瞻禮日,所以決定奉聖若瑟為本堂主保。恭請蔡文興主教舉行祝聖、獻堂典禮。如今距開教已26年矣!
1999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霧峰天主堂損害不大,但霧峰鄉卻受害嚴重。當時本堂高福南神父關懷原住民孩子,開放聖堂照顧他們;博愛基金會則提供特別資助,並建議在聖堂空地上興建小聖堂,而將現有聖堂改為兒童及青少年活動之用。但會勘了好幾次,規劃不出與聖堂搭配理想的建物。最後博愛基金會歐執行長,大膽提出,整體規劃重建聖堂的建議。王愈榮主教也深覺,應該為大聖若瑟建造一座聖堂,以作為教友朝聖敬拜之所。
於是祈求聖若瑟之助,開始設計興建大堂。在高神父及教友們辛勤監造下,2004年8月動工,2006年3月18日完工,舉行落成、祝聖、啟用典禮。現在美麗壯觀的霧峰天主堂,矗立於霧峰街頭,該感謝的人太多了。然而,究其源頭,最該感謝的就是天主!
開堂的賈振東神父,滿頭白髮、和藹可親。
精通中文的季倫神父,善於講解耶穌的福音、主日彌撒是教友們最佳的精神食糧。
常嚼口香糖,看到小孩,就吹大泡泡,吸引小孩的德明思神父。
常送藥給生病教友、關懷窮困教友的善理文神父。
有藝術天份,特別愛攝影的林赤神父。
重建西洋式教堂,回大陸探親後,卻在香港去世的楊樹森神父。
非常有愛心、耐心的小兒科醫生樂俊仁神父。
生活嚴謹,有條不紊,熟悉宗教法的趙國紳神父。
重建大教堂,精通數國語言的天才巧克力高福南神父。
現任溫文儒雅的吳思道神父。
身為霧峰堂教友的我,蒙受天主許多的眷顧。有那麼美麗的教堂,那麼好的牧羊人,真是感謝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