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正
一般古典神學對解放神學的批判是視它為「簡化的神學」-將神學簡化為實踐論的神學!若解放神學過於著重馬克斯的分析,認為以此才能辨別出社會的階級鬥爭,那麼這就是一個危險的意識型態。
的確,這是信義部在1984年頒佈《有關「解放神學」某些觀點的訓令》所提出的警告。該訓令提出一些不能逾越的界限,否則就落入與馬克斯相似的意識型態。真正的解放神學都接受這個警告,訓令指出了解放神學:「一個嚴重和痛苦的良知問題」。
表面上來看,解放神學和馬克斯主義有不少相似之處,如關心受迫害者,貧窮者(用馬克斯的話來說是「無產階級」);都以實踐為優先(用馬克思的話來說便是「階級鬥爭」);都希望能改變世界(解放神學和馬克斯主義各自期望不同)。到底解放神學與馬克斯主義的差別何在?(不然,解放神學就叫馬克斯主義好了啊!)解放神學與馬克斯主義真正的差異在於:信仰與靈修。
解放神學的靈修特殊之處何在?
a)、過去的靈修通常由少數的「修道人」領導與實踐,提倡一種理想信仰的實踐方式,大多數的信徒對他們的實踐方式只能仰望,不知如何在世俗生活中進行靈修。解放神學卻是從世俗生活中,信徒們的牧靈運動中發展出來的,它是一種新的靈修方式,因而引發懷疑與反彈。
b)、傳統靈修發展到「個人主義」的靈修時,團體便變成一種「形式」,這種主張內在靈修生活與外在世界毫無關係的傾向,極端論之,會變成對社會現實的忽視,因而基督所關注的弱小兄弟將被漠視。如何才能整合個人和團體的靈修?這是解放神學關注的課題。
古鐵熱認為發展出解放神學的拉美教會正處於嶄新而充滿希望的時刻,如〈默示錄〉所言:「天主敲著門,召喚拉美教會與祂在一起」(參默三20),解放神學是天主此時對拉美教會的呼召,古氏將這恩寵時刻的特點指明如下:
1、現在是團結在一起的時刻,是「極困苦者的友誼」,重新發現為天主的國作證的新時代訊息。
2、現在是祈禱的時刻,是「在行動中的默觀」。
3、現在是殉道的時刻,殉道是勇敢為福音作證的結果:「至死不渝的忠誠是生命的泉源。這正顯出跟隨耶穌的路,是一條嶄新的、不斷渴求,以及成果豐碩的大道。」
每個時代各有其「新」的靈修需求,不同修會團體因而有其特有的恩寵時刻,如方濟會以窮人為優先,道明會宣講福音生活的見證,兩者皆是「乞丐」靈修運動對時代需求的回應,又如耶穌會在神操中提倡人真正的自由,是為了光榮天主與服務他人,使人在萬有中體驗到天主的愛,也是回應時代需求的一例。而拉美教會的靈修是窮人教會的靈修,是在奮鬥中體驗到天主和他們在一起的靈修,是肯定生活是死亡的逾越奧蹟的靈修,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靈修。
解放神學的靈修同時能夠與今日深受喜愛的「孩童靈修」(spiritual childhood)有著共同關注的核心價值,因為窮人與弱小者,就如同孩童一樣,向天父打開心扉,相信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寵。這種靈修的態度,一方面空虛自己,另一方面需要常懷深深的感恩之心。這也就是聖母瑪利亞在「讚主曲」裡表達的靈修之道:「瑪利亞的讚美詩,包含了自我順服、信靠天主,並願意整個地投入那些天主疼愛的卑微者、饑餓者,並與之結伴。」
這樣的靈修並不侷限在宗教的領域,而是包含一切人的生命:「人生沒有任何層面,不和跟隨耶穌有關係」,包括個人和團體性的過程,使我們的祈禱、思想和行動深刻的交融與合一,因而解放神學的靈修,相當重要之處在於它自始自終是「開放」的,為了愛而開放(freedom to love)。那麼,沒有任何一種靈修方式能說是唯一的靈修之道,靈修經驗卻能在具體生活中辨別、綜合,更新出最適當的道路。
解放神學與馬克斯主義,兩者最終的目標都是改變世界,後者憑藉的是人的力量,前者與之不同的地方在於:除了人的力量以外,更看見人的軟弱,正因為認識到人性是脆弱的,要改變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承認自己的稚嫩與不足,並以孩童之心向天主敞開,並與天主同行,信賴天主會照亮人的盲點,並引導人和整個世界一起成長前行。(程乙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