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蓮
小檔案
聖玫瑰堂
雲林縣斗六市中華路80號
電話:05-532-2113
本堂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外觀有羅馬式的圓頂和鐘樓;聖堂內部寬敞,充滿巴洛克式富麗圓融的特徵:弧形的拱頂、弧形的天花板、弧形的壁龕、弧形的壁畫、以及圓形窗、圓形柱(柱頭均有精細雕琢的圖案)。
弧形壁畫呈現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景象,十字架兩旁有聖母瑪利亞、聖若望、聖瑪麗德蓮,和手捧聖經的法學士尼苛德摩。據說,手繪這幅畫的鍾金城弟兄在繪畫中深受感動,完成畫作之後,就領洗進教。
2004年,為慶祝建堂50週年金慶,在本堂吳終源副主教的熱忱帶領下,著手進行外觀修復工程,一洗五十年滄桑,再現原貌風華。
我們在聖堂正面的兩扇大窗,和周圍的圓形窗上,重新裝置了彩色鑲嵌玻璃,顏色絢麗耀眼、也莊重優雅,而且每扇窗上的圖畫,各述說著不同的聖經故事,注目凝思,發人深省。
我們能擁有人人欣羨的聖堂,不但美輪美奐又神聖莊嚴,就如《聖詠》八十四篇說的:「上主,居住在祢的殿宇,常讚美祢的人,真是有福!那以祢作為自己的助佑,居心朝聖的人,真是有福!」(八四5~6)
追溯本堂成立的歷史,是1882年由王靈牧(Rev. Jose Nebot,O.P.)及杭若望(Rev. Juan Hang,O.P.)兩位道明會神父,到斗六開設傳教所,成績相當不錯,但也引起一些疑懼。
1895年(光緒21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中南部居民頑強抵抗不從。此時,雲林境內不肖之徒,因圖謀教會利益不成而懷報復之心,耳聞日軍8月進駐斗六,隨即四處散播謠言,說是教會神父串通勾結日軍進攻斗六,因此激發民眾憤怒,群集對教會展開摧毀、破壞、砍殺、搶劫、放火,時局混亂猶如浩劫!斗六聖堂當下化成一片廢墟。教友慘遭迫害,堅守信仰犧牲無數,也說是步武初期教會殉道者的芳踪。
1902年起,有神父長駐樹仔腳聖堂,斗六成為分堂。1947年涂敏正神父(首位台籍神父)擔任代理台灣教區長,回到樹仔腳擔任本堂,兼管斗六堂。
目前本堂有隸屬傳協會的各小組、以及兩團聖母軍、主日學、公青會、在俗道明會、合唱團……等善會組織。同時運用本堂四層樓活動中心的廣泛空間,作為讀經、美語、瑜珈、每週小組各項研習聚會等,共同協助參與教會的福傳與靈修事工。另外在社區落實「天主是愛」和「耶穌愛人」的真理,共同肩負把福音散播的使命,實現耶穌升天前的囑咐:「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廿八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