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倫
臉面的不同表情
一個人的臉面代表他個人,也表達他的態度、願望和情緒。堅硬的臉,表達人的固執、厚顏或無情。舊約形容那些「不敬老,不恤幼」的人民為「鐵面無情」(申廿八50)。
有德有智的人,有閃亮的臉面和喜悅的儀容。約伯在眾親友前,就有這種威望和儀容(約廿九24),因此約伯「向他們微笑,他們不敢相信」(受寵若驚);「和善的面容,他們必不放過」(十分敬仰)。
臉面火熱,即是非常恐慌之意。依撒意亞先知預言巴比倫被毀,人人都驚慌失措,劇疼和痛苦侵襲他們,痙攣得有如臨產的婦女。他們彼此驚愕相視,「面容有如火燄」(依十三8)。
在神學和靈修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天主的面」。這當然只是借意,將天主人格化的說法,為能更容易及具體地表達人與天主的關係。比如〈創世紀〉談加音犯罪之後,感到羞愧而自責與自疚,自認「我該躲避祢的面」(四14),也就是不敢親近天主的意思。
把天主擬人化,說「天主的面」有不同表情時,就表達了不同的意義。〈肋未紀〉提到以色列人將他們的子女獻於摩肋客邪神,上主因此對他們「板起臉來」,而且要採取行動和他的家族作對,「將他和一切隨著他敬拜摩肋客的人,由他們的人民中間一律剷除」(廿3~5)。相反的,若天主向他們「顯示慈顏」,表示天主垂憐以色列人,將要拯救和復興他們(詠八十4,20)。
看見天主的面必死?
在以民中有一種思想,就是人不能看見天主的面,否則必死無疑。這種想法,可以追溯到〈出谷紀〉的一段話。當時在會幕裡,梅瑟與天主說話,天主說:「我的面容你決不能看見,因為人看見了我,就不能再活了」(卅三20)。實際上天主是精神體,當然沒有肉身的面容讓人瞻仰,古人所謂的「看見」天主,都是一種擬人化的說法,不可按字面意義理解。
聖經中有許多章節呼籲我們「尋求上主的面」。〈聖詠〉一○五4節:「請眾尋求上主和祂的德能,要時常不斷追求祂的儀容。」〈編年紀〉下篇更有一段安慰人心的話:「這稱為我名下的百姓,如果謙遜祈禱,尋求我的面,遠離自己的惡行,我必從天上俯聽,寬恕他們的罪過,使他們的土地生產」(七14)。可見我們不能以字面意義理解「誰見了天主的面就不能活」這句話。
「找尋天主的面」,這話可解釋為人們尋求天主的助佑。有時聖經寫天主將揭開自己的面容,意思是祂將施惠於人。聖詠作者就這麼祈求說:「上主,望祢向我們顯祢光輝的儀容」(詠四7)。而以民慣用的祝福語是:「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六25~26)。
從淨化人心的角度來說,看見了天主就「要死」是對的。當人認識天主的美善、光榮、神聖時,那人心裡任何的醜惡、虛假、污穢都要被致死。依撒意亞曾經描述自己的經驗說:「我看見吾主坐在崇高的御座上…祂的光榮充滿大地…我遂說:『我有禍了,我完了!因為我是個唇舌不潔的人,住在唇舌不潔的人民中間,竟親眼見了君王-萬軍的上主!』當時有一個『色辣芬』飛到我面前,手中拿著鉗子,從祭壇上取了一塊火炭,接觸我的口說:『你看,這炭接觸了你的口唇,你的邪惡已經消除,你的罪孽已獲赦免!』」(依六1~7)由此可知「要死」的不是人,而是人心中的罪惡在天主面前,都要被消除淨盡。
與天主親近
聖經裡還寫了許多看見天主的面而仍能保存性命的人,這表達他們與天主有親密的關係。比如雅各伯在培尼耳與前來的一個人搏鬥,直到曙光破曉,那人不能制勝雅各伯,後來才知道是天主的化身,於是雅各伯感歎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生命仍得保全。」(創卅二31)
古人這種所謂與天主面對面的說法,到底是指一種「夢境」或「神視」,我們只能揣測,但意義是相當確定的,就是這人與天主有親密的交往。後來描寫人們來到聖所,體驗天主的臨在,都常用「到天主的面前」來形容。如司祭進入聖殿舉行祭祀,或朝拜某一聖所,稱之為出現在天主的面前(申十8)。
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天主竟然這麼愛了世人,願意屈尊就卑,取了人性居我人間(若一14)。我們看見耶穌,就是看見天主(若十四9)。若望寫信為祂作證說:「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為祂作證。」(若壹一1~2)
這位讓我們看得見的天主子耶穌,是以僕人的形象來到我們中間。教會傳統把祂與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上主的僕人」相對照。先知所形容的對象,正好應驗在耶穌身上:「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麽。然而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依五三3~4)
目前教會中有敬禮耶穌聖容的禮儀,主要是來自聖女小德蘭的榜樣。小德蘭相信瞻仰耶穌的聖容會讓人瞭解真正光榮的意義。耶穌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祂的榮耀也表現在祂的謙卑自下,「為服侍人,而不是受服侍」。小德蘭願意自己的面容,也像耶穌的面容一樣,「隱藏與受盡侮辱」,以致沒有任何世人會抬舉她。所以聖女在自己的靈修日記裡,寫下自己願意被稱為「嬰孩耶穌聖容」。
願我們也敬禮耶穌聖容,好叫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肖似祂,反映祂的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