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慕特
上學期的期末報告裡,一組學生附了一張圖文並茂的「邪教檢查表」。[1] 我追問來源,學生說這資料早已在網路上流傳許久,而且還是譯自德國政府出版品。我無法從中文網站找到德文原始資料的連結,不過,的確如學生所言,這份資料在網路上是挺紅的。
資料列出了十七個參考項目,指出符合程度越高,就越要小心。茲表列如下:[2]
編號 | 內容 |
1 | 在這個團體中,你彷彿能找到過去一直在尋找的東西,他們非常清楚,什麼是你在找尋的。 |
2 | 當你一接觸這個組織,你對世界萬物就有了全新的看法。 |
3 | 這個組織的世界觀非常簡單易懂,一目了然,並且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 |
4 | 你很難掌握組織的全貌,事實上,他們也不允許你仔細思考或是檢驗。你在組織中新認識的朋友會告訴你:「這很難用言語解釋,需要親身體會,要不要現在就過去看看?」 |
5 | 這個組織有一個「大師」、「師傅」、「導師」、「老師」「上師」、「╳師」,只有他能知道宇宙或生命的真相。 |
6 | 這個組織的教義才是唯一真實的、永遠的智慧。社會上的科學、理性思考等,都會被當作負面的、惡魔的,或是不夠啟發。 |
7 | 外界對於組織的質疑,反而被當作是組織正面的證明。 |
8 | 這個世界即將遭遇大災害,只有這個組織才知道要如何拯救地球。 |
9 | 參加組織的人才是菁英,其他人都是病態與敗類,除非他們願意參加我們,讓自己獲得救贖。 |
10 | 組織會要求你立刻參加。 |
11 | 組織會要求成員透過服裝、飲食方法、自有的語言、嚴格的人際互動關係,將成員隔絕在社會之外。 |
12 | 組織會要求你與過去的生活斷絕關係,因為這會阻礙你的發展。 |
13 | 對你的性生活有嚴格規範,例如由「上面」替你選擇配偶、集體性行為或是完全禁慾。 |
14 | 組織不斷賦予你許多工作,並佔去你所有的時間。你必須賣書、賣刊物、招募新成員、參加課程、靜坐靈修……。 |
15 | 幾乎喪失了獨處的時間,組織中的某個人總會整天纏著你。 |
16 | 當你開始懷疑,為什麼組織當初允諾的「成功」並未發生時,組織會告訴你,是你投入不夠,或是信念不足,是你自己的責任。 |
17 | 組織要求你嚴格遵循教義與規定,這是唯一獲得拯救的機會。 |
我邊看資料,邊忖度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是否「符合」。我自認為是一位虔誠的教友,而且態度頗為開放,但卻驚訝地發現:「符合程度頗高」。略有驚恐之餘,我請其他同學和同事也評量看看。結果不出所料,各大宗教的「符合程度都不低」。
我開始對這份資料感到有些惱怒,質疑它到底是「邪教檢查表」,還是「所有宗教都是邪教的證明表」。甚至懷疑製表人可能根本就是一名反宗教者。我把它擱在電腦裡,好一陣子都不想碰它。
幾個月後,思緒中突然浮現一個靈動之音:「會感到氣憤,是因為你真正在乎你的信仰。」我試著耐住情緒,再一次與這表格對話。正巧,那時候我必須準備一場課堂演講,題目是:「宗教的正信與迷信」。由於聽眾各個宗教都有,我也不想把演講搞成是針對某些宗教團體的「護教與批判大會」。所以,我先從自己念宗教系的經驗談起。
我開玩笑的說,念宗教系,有的人信仰會死而復生,但也有人會土崩瓦解。第一年,許多學生都還在懵懂中摸索。第二年,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後,一些「神話式的信仰」會被摧毀殆盡。第三年,在猶疑中,努力重新發現真實的信仰本質。第四年,能復活的,充滿喜樂地復活了;半活的,開始亂找工作;其餘遊魂,沒太多人記得……[3]。
我有興趣的,是那些復活了的同學。他們究竟有些什麼「改變」(conversion)?我和同學們討論的可能結果是,這些同學開始能夠藉由自我反思,批判自己的虛妄執著;但也能接納自己的限度,真誠而勇敢地繼續面對生命種種挑戰。
很多人在四年中,逐步學會了「表示異議」與「接納異議」。這其實是許多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功課。課堂中,我們追問那些所謂的「異端」,在當時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教內外「權威」?我們發現,許多異議的提出,反而使得探詢真理成為普羅大眾能夠瞭解與進行的事。我們也認同,許多異議一旦不再以「愛」、而以「仇恨」出發時,改革的呼求往往會變成惡性的攻訐、而不再具有積極的建設性。因此,我們得出,生命的關鍵,往往取決於「態度」,而不只是「專業技能與知識」。
一位大學生,能獲得這樣開放性的價值信念,實屬不易。那麼一個宗教團體,能否坦承自己的有限與錯誤,就更是困難了。
2000年的四旬期聖灰禮儀彌撒,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請求天主赦免我們在教會歷史中,犯下的諸多罪衍。包括: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至非洲、美洲之先遣傳教士,侵害原住民權利,不尊重其文化與宗教傳統。教會中的女性地位。教會與猶太人的不睦關係。
這出自代表普世天主教會的教宗之語,若是易時易地,可能已被判為「異端、邪教」。至今,我們似乎很難再在其他宗教團體中,看到類似的行動。
神學家田立克說道:「宗教向我們提供了對一種神聖之物的體驗,這種神聖之物是觸摸不到,令人敬畏的,是終極的意義和最後的勇氣之泉源。這是宗教的光榮。但在宗教的光榮之側,橫陳著宗教的恥辱。宗教使自身成為終極領域,並且鄙視世俗領域,使它的神話、教義、儀式和戒律都成了終極標準,迫害那些不屈從於它的人。這種宗教忘記了它自身的存在,是人與自己的真實存在悲劇性分裂的結果,忘記了它自身的危機。這就是世俗世界激烈地反抗宗教的理由。」[4]
是異端,還是邪教?從「異議」的角度來看,常常有時候是自我對於信仰的質疑。田立克認為,其實信仰都少不了懷疑的成分。這種懷疑是對具有內涵的事物發出終極關懷的人,所會產生的懷疑。它能感知每項真理中包含的不安定成分。蘊含於信仰中的懷疑,不但接受這不安定的成分,而且有將之納入其中的勇氣。信仰包含了勇氣成分,因此,它也包含了懷疑成分在內。[5]
我們由此可以得知,真正的信仰,不是、也不應該只是某種「專業的神學知識」或是教團組織內的「專門職務」。
換言之,被視為「正信」的傳統宗教中,亦可能有「迷信」的成分。例如:許多基督徒的禱告內容,形同綁架上帝旨意。反之,一些被視為「迷信」的宗教表達,亦具有神聖性的諸要素。例如:民間宗教的藥籤與符咒,其實蘊含豐富的藥理與心理醫療機制;抽象的「氣、穴、磁場」,過去被西方視為無稽之談,現在也早已改觀。
因此,僅僅想要藉由某一套既定公式或表格,來幫助我們簡單「判定」或「定義」所謂的正教或邪教,其實是訴諸一種外在「權威」的懶惰結果。
若真如此,難道就沒有一套規範性的參照,幫助我們面對社會中真實存在的、一些田立克所謂已經「魔魅化」的宗教團體嗎?的確,惡,確實存在著!但我們並不需要一種被定型化的邏輯準則,好似只要符合的數量越多,就越趨於邪,而該禁止或取締。
這種法律主義的思考,僅能就公眾秩序上產生嚇阻,卻不能成全人內在心靈的需要與發展。如同新約的救恩,並不是要廢除舊約的律法,而是要使律法的精神成全。因此,能夠接受他人異議與自我批判的「動態信仰觀」,將更甚於任何一個自認無所懷疑、拒斥他人、唯我獨尊的「封閉式的靜態信仰觀」。
於此,我們可以更開放的看待這「邪教檢查表」。並且,也能真的開始欣賞這一表格的設計與初衷。只是,在態度上,它不該被視為一個量化的計算與判斷,而應回到對他人所表示的異議接納,以及自我批判上,尤其是對內外在惡性權威的反省。保持持續不斷地以開放性的辯證語言,和自我、他人交談對話。那麼,這個檢查表就能發揮它應有的積極角色了。
[1] 資料來源:RichyLi.com 李怡志的圖表、網路、新聞個人網站,引用日期:2010.9.9,網址:http://www.richyli.com/column/sect/sekt_checklist.htm.
[2] 資料來源:摘自上引資料。
[3] 這只是課前的玩笑罷了!系友與老師們別太在意。
[4] Paul Tillich,何光滬編,《蒂里希選集,上》(上海市:三聯書店),頁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