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教宗本篤十六世
摘譯:張德福
摘譯:張德福
我們經由瑪格麗特‧杜安,進入嘉都西會(Carthusian)的靈修;這靈修源自聖布魯諾(St. Bruno)的福傳精神與生活。
雖然有人將瑪格麗特的出生置於1240年左右,但我們並不能確定。我們只知道她來自法國里昂(Lyons)極有權勢的古老貴族家庭,母親也叫瑪格麗特,有兩個兄弟吉斯卡爾和路易(Giscard and Louis),及三個姊妹佳琳、麗莎和雅妮(Catherine, Elizabeth and Agnes);最小的妹妹也隨她加入嘉都西隱修院,並繼承了她院長的職務。
我們沒有瑪格麗特童年的資料。從她的著作中,她似乎有個祥和與溫馨的家庭;她常以家庭的圖像描述天主無限的慈愛,特別也提及父母的形象。在一次默想祈禱中,她說:
「最溫柔的主啊!當我想起祢因為關心我而恩賜的特別恩寵時,首先想到的是從童年起祢就一直照顧我,讓我遠離世界的凶險,並召叫我奉獻於祢神聖的服務。祢供給我所需的一切,如食物、飲料、衣服和鞋襪,如此的關照,使我從不憂慮,而只需要記住祢的大慈愛。」(Marguerite d’Oingt, Scritti Spirituali, Meditazione V, 100, Cinisello Balsamo, 1997, p.74)
從瑪格麗特的默禱中,我們知道她回應了天主的召叫,加入在波萊德茵(Poleteins)的嘉都西隱修院。她為使自己完全屬於天主、常與天主同在,捨棄了一切,按照嘉都西會的嚴規生活。她寫道:
「溫柔的主啊!我捨棄了父母、兄弟姊妹及世上的一切,只為與祢同在;但這些都是小事,世上的財富只是刺痛人的荊棘,人擁有越多就越不幸。因此,我所捨棄的其實只是悲哀和貧困。然而,溫柔的主啊!祢知道,即使我擁有一千個美好的世界,並可隨心所欲處置,我也會拋棄,只為了愛祢;即使祢把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在我得到祢之前,我也不會滿足,因為祢是我靈魂的生命,我沒有、也不要一位在祢之外的父親或母親。」(如上,Meditazione II, 32, p. 59)
關於瑪格麗特在隱修院的生活,我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她於1288年成為隱修院第四任院長,並肩負這份職責直到1310年2月11日逝世為止。
有關瑪格麗特的著作,我們無法將她的靈修歷程歸納成幾個顯明的段落。因為她把整個生命看成是一個淨化的旅程,直到完美地相似基督。基督就像是正在書寫的一本書,每天在她心中及生命中,逐字地刻劃上祂救恩的痛苦。
在《鏡子》(Speculum)一書中,瑪格麗特以第三人稱講述自己藉著主的恩寵,「她在心中刻上天主耶穌基督在世的神聖生命、善表及教導。她妥適地將溫柔的耶穌基督保存在心中,就像耶穌真實地臨在她心中,並且手上拿著一本封閉的書指導她。」(如上,I, 2-3, p. 81)「在這書中,她找到耶穌基督從誕生到升天的整個在世生命的記述。」(如上,I, 12, p. 83)
瑪格麗特每天從早上開始就專心地閱讀這本書。當她很仔細地看過後,會再一次從良知的觀點閱讀,並找出自己生命中的虛假和不實(參閱如上,I, 6-7, p. 82)。
她把關於自己的事情寫下來,不單是為了別人的好處,也為更深入地把天主臨在的恩寵鞏固於心中。換言之,她願意讓自己每天的生活,都能對照基督的言行及生命之書。這麼做,是為使基督的生命在她的靈魂中留下永久及深刻的烙印,使她能在內心中默觀天主聖三的奧蹟。(參閱如上,II, 14-22; III, 23-40, pp. 84-90)
瑪格麗特藉由著作描繪自己的靈修,讓我們明瞭她的某些性格特徵及管理方面的才能。她是一位博學的女性,經常以做學問的語言──拉丁文書寫,但也用普羅旺斯語(Procençal)書寫,這是非常罕見的,因此她的著作是已知的、最早以普羅旺斯語寫成的書籍。
瑪格麗特的生活充滿豐富的神祕經驗,她以很簡明的方式敘述,使人能直覺地知道天主難以言喻的奧祕,也強調人的思考和理解力的極限,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
瑪格麗特性格耿直、簡樸、開放和溫柔,擁有非常平衡及敏銳的分辨力,能夠進入人靈的深處,發覺它趨向天主時的極限和模稜兩可的狀態及願望。她展現優越的管理才能,將自己深厚的神祕靈修與對團體和姊妹們的服務結合在一起。這方面,我們可以適時地提到她寫給父親的一封信:
「親愛的父親,我想告訴您,我為了家裡的需要非常忙碌,以致頭腦無法好好的思想。其實,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因而不知從何下手?我們在七月時,沒有收割麥子,葡萄園也被暴風雨摧毀了。不僅如此,我們的聖堂是那麼破舊不堪,因此必須部分地予以修建。」(如上,Lettere, III, 14, p. 127)
同會的一位修女描述瑪格麗特的性格特徵,說:
「她工作時,展現出迷人的性格、活潑的聰慧、專注的沉思,同時又有神祕的恩典。總之,她是一位聖德和智慧的女人,能以幽默的方式表達靈性的情感。」(Una Monaca Certosina, Certosine, in the Dizionario degli Istituti di Perfezione, Rome, 1975, col. 777)。
在神祕生活的進展中,瑪格麗特很重視自然的情感經驗,認為這些特別幫助人更深入、更敏捷及更熱忱地瞭解和支撐天主的行動。其實這是因為人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因此,人人都受召叫與天主建立一個美妙的愛的歷史,讓天主完全在生命中採取主動。
在基督內啟示了自己的三位一體及愛的天主,令瑪格麗特十分著迷,並使她與上主處在一種深愛的關係中。相對地,她把人的忘恩負義視為一種背叛,甚至是一種十字架上的弔詭。她把基督的十字架類比成產床,而基督的痛苦則類比成一位母親的產痛。她寫說:
「懷孕我的母親忍受了一天一夜的劇痛才把我生下來,但是祢、我最溫柔的主,不只為我忍受一天一夜的痛苦,而是三十年!祢為了我,一生受了多麼大的苦呀!當產期到時,祢的分娩如此疼痛,以致全身的神聖汗水成了一滴滴的血,流到地面上。」(如上,Meditazione I, 33, p. 59)
瑪格麗特以深切的憐惜之情默觀耶穌的苦難,她敘述說:
「祢被置於十字架的硬床上,以致無法移動、轉身或搖晃四肢,一如常人在受到劇痛時那樣;祢完全地被拉扯開來,並釘上鐵釘…,祢的肌肉和靜脈也被撕裂…。但是,這一切痛苦…為祢似乎還不夠,祢甚至願意讓肋膀被槍矛殘酷地刺透,讓無助的身體被耙掘和糟蹋,祢的血洶湧噴出,幾乎成了一道河流。」
提到聖母瑪利亞時,她說:「難怪那撕裂祢身體的利劍也刺透了祢光榮母親的心臟,她是這麼願意支持祢,因為祢的愛超越其他任何的愛。」(如上,Meditazione II, 36-39, 42, p. 60f.)
親愛的朋友,瑪格麗特邀請我們每天默想耶穌與聖母瑪利亞痛苦的生活和愛。這是我們的希望和生存的意義。默想基督對我們的愛,會使我們產生力量,並喜悅地以同樣的愛作出回應,也拿我們的生命為天主及他人服務。讓我們跟著瑪格麗特一起說:
「溫柔的主,祢為了愛我及全人類所做的一切,引領我去愛祢;但是,記起祢最神聖的苦難,讓我對祢的愛情產生了無比的活力。因此,在我看來,我似乎找到了我所深切渴求的:即只愛祢一個;除祢之外,不再愛任何其他事物。」(如上,Meditazione II, 46, p. 62)
乍看之下,這位中世紀嘉都西會的修女,她的生活與思想都離我們和我們的生活、思想模式及處事態度很遙遠。但若仔細觀察這樣的生活基礎,會發現它也碰觸著我們,而且它也可以成為我們存在的生命基礎。
我們聽到瑪格麗特把主基督看成一本書,並定睛注視著祂;她把主基督視為一面鏡子,從中反映出自己的良知。光從這面鏡子照進她的靈魂。她讓基督的話語和生命進入生命的中心,因而被轉變;她的良知受到光照,找到標準和亮光,且獲得淨化。
這確實也是我們所需要的:讓基督的話語、生命和光,進入我們的良知,因而獲得光照、明辨是非善惡,也得到淨化。
垃圾不僅存在於馬路上,也存在於我們的良知和靈魂。只有主基督的光、力量和愛能夠洗滌淨化我們,並給我們指出正確的道路。
因此,讓我們跟隨聖潔的瑪格麗特,定睛注視耶穌。讓我們閱讀基督的生命之書,容許自己被光照和淨化,以及學習真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