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他們得救
肋13:1-2,45-46;詠31;格前10:31-11:1;谷1:40-45;
痲瘋病,一種傳染疾病,是今日聖道禮儀的中心。為了保護他人免受這類感染,《肋未紀》命令痲瘋病人居於營外,並要時刻將自己的情況告知其他人:「不潔!不潔!」(肋13:45)痲瘋病有其象徵意義。罪惡玷污了我們的靈性,成為不潔;而且,罪人用自己的罪影響或感染他人。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和哲學潮流的影響導向真理丟失、道德敗壞。
痲瘋病人的治癒故事,是耶穌在加里肋亞所做福傳工作的一部分。祂離開葛法翁到其他地方教導人(谷1:38),在今日福音所描述的事件之後,祂返回那裡(谷2:1)。在那裡的福傳工作,包括在會堂裡施教和驅逐魔鬼(谷1:39)──不潔之靈(谷1:23-25)。清除加里肋亞的邪惡力量,這一點尤其在今天的福音中較顯突出。「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谷1:40)。痲瘋病人並沒有要求醫治。他跪在地上只是請求,而將決定權留給耶穌。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謙卑、順服天主的旨意、信賴耶穌。「我願意,你潔淨了吧。」(谷1:41)。信德與憐憫相逢,「痲瘋病立時脫離了他」(谷1:42)。但故事到此並未結束。
「什麼也不可告訴人」(谷1:44)。他的不順服以某種方式挫敗了耶穌的計畫。救主耶穌原本打算公然進城,但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祂不再走遍全加里肋亞,而是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祂面前。這一改變的原因何在?耶穌禁止宣揚那個奇跡,即是原因。宣講福音是危險的。耶穌作為宣講者和治癒者,其名聲也引起了對手的注意。在那次治癒之後,立刻就有「濃雲」逐漸聚集於基督的使命之上。經師(谷2:6-7)和法利塞人(谷2:16)開始緊盯著祂的活動,除掉耶穌的決定也即將產生(谷3:6)。
「效法我,如我效法了基督一樣。」(格前11:1)效法基督,意味著不去尋求自己的利益,而是他人的利益,「為使他們得救」(格前10:33)。耶穌觸摸痲瘋病人,顯然不是為尋求自己的利益;相反,祂使自己成為不潔的。主耶穌自己承擔了罪惡的「傳染疾病」,這樣人類便可以經驗得救。聖保祿緊隨主的腳步。在傳揚福音中,保祿宗徒尋求所有人──猶太人、希臘人和天主的教會之益處。他非常清楚,只有天主子耶穌基督的福音能夠潔淨受罪惡污染的世界和人類。「罪惡蒙赦免,過犯得遮掩的人,是有福的!」(詠32:1)。
也可以直接上作者的網頁:Reading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