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卿
2020/12/30
偶然中參與這次課程,八天獨特的小朝聖,讓我一窺教會在台灣的努力和貢獻,個人信仰與生活得到滋養,也看到天主藉著神職人員和許多人教育我們、豐富我們的信仰和心靈。平時工作、生活繁忙,常常覺得逐漸遠離天主。這次因緣際會從九月中到十二月底,每隔兩週都有老師們講授帶領、夥伴們大方分享以及參訪,八次課程組成了知性和靈性並具的豐富之旅,帶我經驗許多「原來…….」的驚喜和感動。
因為對教會認識很少,上課時我驚喜地發現,原來廿世紀初期台北曾經有宏偉的教堂,西式建築風格呈現出西方宗教文化的洗禮;原來現在這些教堂在1949年後融合中國式建築風格元素,展現出對本地文化與生活的包容和多元。
鹽水天主堂廟宇風貌以三尊土地公像表現三位一體,最後的晚餐以中式食材呈現,這些在地文化在教堂建築出現,令人莞爾。當自己親自在長安天主堂看到紅色的窗櫺和寛敞的橫廳時,特別覺得寧靜和開朗;見證華山堂藏身於喧囂的忠孝東路商業區某大樓二樓,提供各國旅人心靈小憩小站時,心中感動。
到了板橋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時,牆上一幅幅刻繪聖人殉道的中國畫令人感佩,離開前看到吳偉立神父的教區教友「名冊」更覺得敬佩。吳神父為了認識、記住教友,有一本特別的相簿,裏面都不是方方正正的照片,想必是沖洗出彌撒時拍的照片,剪貼後再一一加上姓名和電話。而煉靈月拜訪暖暖四角亭露德聖母朝聖地時,從神父的分享得知,原來聖堂裏的照片,有亡者也有一些身心靈受苦的,在教堂裏都受到撫慰。
當Joseph 唸出剛恆毅樞機回憶錄提及的教堂四個角色時(精神的避難所、生活的教育館、歷史的紀念碑、藝術的博物館),在聖堂裏感受到的人人平等、在天主前的平安和愛……,都隨著他唸出的字句再現。原來,天主愛我們,用各種不同的様貌,藉著不同的手。
第一天上課時古教授、范神父、Joseph概略介紹天主教早期在台灣的發展,從四百年前的西班牙神父的褔傳精神和後來道明會、主徒會、耶穌會、聖言會等等,教會對台灣教育有許多貢獻。其中,不少既有趣又感人的。例如,林茂才神父為了宣教、護教,四處與人辯論爭執,因此被認為壞脾氣,還曾刊登在當時的報紙上。而有遠見的艾基水神父為褔傳編纂了《淡水語辭典》,卻在1633年由台灣赴日途中遭船員害。
隨著小朝聖課程回顧自己和天主的關係,原來,因著前人的努力,我一直享受著教會在台灣耕耘的果實。
六歲時,祂讓我在南方澳的瑪利亞幼稚園體驗修女的可愛;在大學時期,祂讓我在輔大接受教會學校的洗滌;修課時,康士林修士的愛與專注;打工時,認識盲人神父李奠然的真性情和毅力;就業階段,祂讓我認識到鮑端磊神父為融入台灣生活,而每天朗讀中文報的堅持。
當我在徬徨時,陳宗舜神父帶著我再看到「愛」的存在;而當我忙於生活時,祂讓我發現,原來這次一起課堂裏一位同學──譚璧輝女士──曾翻譯過許多本書,其中一本《讚美的力量》,曾陪伴我慕道時一段時間,祂讓讚美之心,隨著譯者本人重現。
祂也讓我再見證呂若瑟神父因著大愛與人性關懷,創立聖嘉民啓智中心,以及後來的聖嘉民長照中心。原來,祂讓我在南懷仁中心又一次帶領、充實我,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和幸褔。
參訪聖母山莊朝聖地那天,南懷仁中心的夥伴用各國語言唸出天主經和聖母經,古教授則是用閩南語和詠唱調吟唱,范神父用的是西班牙語。那天,突然感動莫名,第一次認真專注地唸玫瑰經。我大聲地唸,為年長的母親及公婆祈禱。身旁是基督教的同伴,前面不遠坐著我的慕道朋友,附近是回答我大小疑惑的資深教友們,我們這些這麼不同的個體、不同信仰、不同背景,一同唸著玫瑰經時,有一股似乎無形卻深深的連結,深深觸動我。
古教授說,朝聖是藉由短暫離開熟悉的生活事物,藉此接近天主。我原來以為,朝聖是要跟著教堂弟兄姊妹拜訪其他縣市的教堂、或是到西班牙走Camino,這次的小朝聖改變了我對朝聖原有的認知,課程中美好的體驗和分享,在課程近尾聲時依然激盪,感恩之心也油然而生。人家說天主會以祂的方式愛我們、教導我們,祂藉著南懷仁中心這個課程──「天主教堂區歷史影跡與地方宗教文史」,再次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