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感動生命
王玉梅
王玉梅
參加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天主教堂區歷史影跡與地方宗教文史」課程,是一個嶄新的經驗。三個半月裡,每隔一週的星期三,我們除參訪民生西路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蘆洲聖若瑟天主堂、長安東路萬應聖母堂、聖家堂、古亭耶穌聖心堂、板橋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和礁溪五峰旗聖母朝聖地等,還有大稻埕基督教長老教會、淡水基督教馬偕醫師傳教的足跡等充滿感人故事的地方。我們也實地尋訪了各地的宮廟,印象較深刻的有: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廟、保安宮和慈惠宮,以及淡水的龍山寺、福佑宮與清水巖祖師廟。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每當人遭遇失敗、痛苦和挫折時,大都會去教堂祈禱或到廟裡拜拜,希望獲得上天及神明的保祐,因此台灣宗教文化信仰蓬勃發展。據說登記有案的宗教建築超過一萬五千座,沒有登記的社區小廟,則多不勝數。
台灣南部王爺信仰十分盛行,最著名的是臺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可惜我沒去過台南,只知道住在那裡的知名素人畫家洪通。台灣中部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赫赫有名,和麥加朝聖及印度恆河洗禮,並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台灣北部人多拜城隍,城隍是城市的守護神,也是與人關係最密切的神明,城隍老爺生前也都是公正無私的清廉官吏。
每年地方的迎神、廟會、進香、媽祖遶境、十萬信徒沿街敬拜等活動,都是台灣宗教慶典不可或缺的儀式,大多數人都願尊重彼此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可見民眾是多麼的善良、敦厚。台灣的宮廟,供奉的神明很多,我比較熟悉的是,很受大眾尊崇的媽祖與關聖帝君。
自北宋開始,媽祖就成為朝廷承認並受人一膜拜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澳門、澎湖、台灣,並遠至東亞和東南亞一帶。記得小時候聽母親說,我家隨山東濟南聯中到台灣時,曾暫居澎湖魚市場旁邊的媽祖廟。當時我一點都不懂什麼是媽祖廟,等我想再追問細節時,媽媽已罹患阿茲海默症。後來我問爸爸的學生李紹倫大哥,他告訴我,當時學校暫駐澎湖,我們一家人就住在臨海的媽祖廟裡,早上有人來拜拜時,媽媽就把鋪蓋捲起來,放在擺祭品的長條供桌下。天黑了,關起廟門再打開鋪蓋睡覺。澎湖天后宮是漢人進入台灣地區所建的第一座寺廟,也是一座供奉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及賜「金面」的媽祖廟。紹倫大哥的陳述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和不可思議,同時也很感謝天主保佑,因為在澎湖,媽祖照顧了我們。
對關聖帝君特別感到親切,是因我就讀民權東路中山國小時,每忘了帶便當和下課後要留校補習,就會穿過學校對面關帝廟的大廳,到廟旁的小街買東西吃。關帝廟一向香火鼎盛、誦經聲不斷,鋪著紅桌布的圓形供桌上,總是堆滿了水果塔和一盤盤香甜的糯米飯。後來因都市計劃道路拓寬拆遷,關帝廟遷入新址,即現在位於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的行天宮。關聖帝君(關羽)又稱恩主公,生於東漢。當時正值黃巾作亂,於是他和張飛都加入了劉備的義勇軍,並結為兄弟。他重情重義,是捍衛忠義勇武的形象,被後代帝王褒封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他們和曹操、孫權的許多精彩故事,最早流傳於《三國志》中。我去中國旅遊途經他的家鄉山西運城,曾至供奉他的一座大廟參觀。
19世紀末,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馬偕醫師來到台灣,和許多神父、修女一樣,為了傳福音,亦跨越了語言、族群、地域的藩籬,全心全意地把生命獻給本來和他無親無故的台灣人。醫療和教育是傳教的兩大利器,為了宣教,他勤學台語,娶台灣人為妻,並十分重視孝道。他用拔牙鉗和奎寧水,解除了民眾的牙疼和瘧疾。在台期間,創立了淡水牛津學堂、女子學院、淡水禮拜堂等數十個教會和診所,更有數千人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藉著教育,他開啟年輕人的思想和創造力,這些令人感動和感謝的事蹟前後貫穿百年,為台灣歷史寫下了精彩的一頁。大部份的人稱他「馬偕博士」,台灣北部基督長老教會繼承了馬偕博士的遺志,設立了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馬偕醫院、護理及醫學院等。許多人問,是什麼力量推動他這樣做?「攏是為了基督」(台語發音),應該是答案吧。
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政府為紀念馬偕博士對台灣的奉獻,特訂定「馬偕計劃」,嘉惠來台服務20年,年齡65歲以上的外籍宗教人士,使他們不但可在台灣居留,亦可和台灣人一樣享有老人福利。使我想到2011年5月31日,獲頒「馬偕計畫」認證的華淑芳修女。
1959年,華修女由美搭船抵台,在嘉義梅山等偏鄉地區,以無比的愛心服務病患。之後又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創立了聖馬爾定醫院和崇仁醫護管理專校,培育醫護人才,守護嘉義地區的人民。為台灣醫療已奉獻60年的華修女,除獲頒「馬偕計畫」認證外,還得到「績優外籍宗教人士」、「嘉義市榮譽市民」、「醫療奉獻獎」等殊榮。《愛的腳蹤》是一本由華淑芳修女口述,林保寶撰寫的新書,作者林寳保希望大家閱讀後靜心思考,這樣無私的愛是從哪裡來?嘉義市長黃敏惠説:「華淑芳修女是典範,我們要將她的精神傳遞下去,並發揚光大。」使我想到了馬偕博士⋯⋯。
感謝古偉瀛教授、譚莉達老師、范凱令神父和林俊雄老師,以及「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全體同仁的努力、合作和大方分享,使我深獲裨益。了解台灣教堂的簡史、特色、文化傳承,和教堂、廟宇裡供奉的聖人聖女,以及為傳播福音遠離家鄉,來到台灣拓荒建堂的神父、修女、牧師們。這許多精彩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朝聖之旅,也使我在回顧過去和認識現在的同時,幸運地增加了歷史的幅度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