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的上主,求祢再來!
依63:16b-17,19b;64:2b-7;詠80;格前1:3-9;谷13:33-37
依63:16b-17,19b;64:2b-7;詠80;格前1:3-9;谷13:33-37
一個人(基督)出國旅行(升至天堂),離開家(教會或世界),並給他的僕人(信徒)分配了不同的工作(拯救世界的使命),讓其各自負責。他沒有告知他們自己返回的時間,只提醒他們要時常警惕。福音中的這一邀請「當心、醒悟祈禱」是如何與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讀經一(依63:16-19,64:2-7)和選自格林多前書的讀經二(格前1:3-9)相聯繫的呢?依撒意亞和保祿都代表福音的守護者,負責為此警惕。不過,他們對主人的遲遲未到所具有的態度不同。依撒意亞心懷絕望;而保祿卻滿懷希望。
「上主啊,你為什麼讓我們離開你的道路?使我們的心變硬而不敬畏你?」(依63:17)他大膽呼喊出這一話語,全因植根於猶太人從巴比倫流亡的歷史經驗(西元前538年以後)。一小撮充滿希望和心懷熱忱的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及其聖殿,開始新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們持續不斷的種種困難已經磨滅了他們的希望。他們在異教徒環境的影響下,很快就偏離了上主的道路。依撒意亞先知在痛苦的祈禱中敢於說,天主的怒氣和祂隱藏的面容都不能解決人的罪惡問題(依64:6、8)。「哦!望你衝破諸天降下」(依63:19)。正如在梅瑟時代,天主的榮耀啟示一樣,依撒意亞看到了解決其問題的方法:這將引導人們悔改。天主,萬民之父,是他們的創造者和拯救者。
「(基督)要堅固你們到底。」(格前1:8)聖保祿所面對的,不是失落的流亡返回者,而是一個年輕的神恩團體。格林多人信奉福音,擁有聖神豐富的神恩恩賜,等待基督的啟示。希臘文中的「等待」(格前1:7)一詞表示急切地期待,也正是福音期望於基督的僕人們的。他們的等待得到基督和天主信實的支持。保祿宗徒毫不懷疑,天主的恩寵會使他們「在我們的主的日子上無暇可指」(格前1:8)。然而,這個信念並沒有使他放鬆警惕心。他必須傾流許多眼淚,付出諸多努力,才能使這個團體走上福音的道路。
依撒意亞之後的2500年,保祿之後將近2000年後的今天,我們面臨同樣的問題。基督仍然遲遲未到,這種延遲對信徒也有負面的影響。有許多人,本該活於基督,卻睡著了──活在罪中。到處都有年輕和熱情高漲的團體,但面對基督教生活方式的日益嚴峻挑戰,他們將持續多久,我們無法知曉。所以,讓我們用聖詠上的話來為教會祈求:「萬軍的上主啊,求你要從高天看顧並保護這葡萄樹(詠80:15)。恩賜助佑,使我們不再離開你;賜給我們新的生命,傳揚你的名。」(詠80:19)
也可以直接上作者的網頁:Reading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