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教宗本篤十六世
摘譯:林桓、卓蒂娜
保林和聖奧斯定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他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保林在坎帕尼亞的諾拉執行他的使命,他先是在那兒過隱修生活,後來被祝聖為司鐸和主教。他的原籍是法國南部的阿基泰因,更準確地說,他誕生在波爾多一個高階層的家庭,並從他的老師詩人奧索紐斯,受到良好的文學陶成。
保林為了發展他的政治長才,年輕時便離開了家鄉,繼而登上坎帕尼亞省省長的寶座。在擔任這份公職時,他的睿智和溫和性格贏得了人們的景仰。而就在這充滿恩寵的時期,皈依的種子也在他的心中萌芽。
保林看到人們在齊米泰的殉道聖人聖斐理斯墳前,對他的崇敬,以及他們單純和堅強的信仰表現,激勵了自己更接近這個信仰。身為地方政府的首長,他對這位殉道聖人的朝聖地特別關照,也在那裡為窮人建造了一座救濟院,並鋪設一條公路,方便人們前來朝聖。
當他盡其全力地建設該城的同時,也繼續尋找通往天上聖城的道路,並且在面對艱辛經歷、及充滿嚴峻考驗後,達到了與基督相遇的境地。然而他在政治舞臺上,卻漸漸失去當局的擁護而陷入困境,但也因此更令他意識到世事的短暫。
認識信仰之後,他這麼寫道:「人若沒有基督,就像灰土和影子。」他急於認識生命的意義,遂到米蘭去向盎博羅削學習,後來在家鄉完成基督徒的陶成,並由波爾多的戴比努斯主教付洗。
他的婚姻則成了他信仰旅程的分水嶺。他娶了德肋希安娜為妻,是一位來自巴賽隆納的虔誠貴婦。他們育有一子,但孩子在出世後不久就去世了,雖然他努力數天想救活嬰兒,但卻是回天乏術。
如果兒子沒有去世,他很可能繼續度一個平凡信徒的生活,可是他意識到天主對他另有計畫。當時的他,深深感覺到天主召叫他為基督奉獻一生,度嚴格清苦的隱修生活。
在妻子的同意下,他變賣財產,施捨給窮人,然後帶著妻子到諾拉去。夫婦倆就住在聖斐理斯大殿旁,過著兄妹般的貞潔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吸引了其他人,而這樣的團體生活方式,就是典型的隱修生活方式。
其實,保林在巴賽隆納時已經被祝聖為司鐸,但儘管他是一名司鐸,仍然全心地照顧朝聖者的需要。他的善舉贏得了基督徒團體的喜愛和信任。因此409年當地的主教去世,信友們便推舉他成為諾拉教區的主教。
保林十分積極地執行牧靈活動,尤其是特別關心和照顧窮人。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真正有愛德的牧人形象,就如大聖額我略在他的《對話》一書的第三章中提到,保林英勇地獻上自己,為一位寡婦的兒子頂罪坐牢。儘管這事件的史實具有爭議性,但是人們不會忘記他慈愛主教的形象,因為他在蠻族入侵的悲慘時刻,依然不懈地照顧他的羊群。
保林的皈依令周遭的人們對他刮目相看。但是他的老師奧索紐斯,一名外教詩人,則認為這是對他的「背叛」,因此對他惡言相向,一方面抨擊保林對物質的「蔑視」,認為他神經不正常;另一方面也指責他放棄了在文學方面的發展。保林則回答道,把東西施予窮人並不是對物質的蔑視,而是藉著施予的行動,把物質帶向更高尚的愛德層次。
至於保林在文學方面的才能與投身,其實也沒有放棄,他所放棄的,只是那些受到外教神話影響而形成的詩歌和想法。如今他的觀感是由一種新的美感所主使,即他看到的降生、被釘死、以及復活的天主的美;如今他是對著這位天主詠唱讚歌。
所以,他沒有放棄詩歌寫作,不同的只是他從福音中取得靈感,就如他說的:「對我來說,唯一的藝術就是信德,而基督就是我的詩歌。」
保林所著的詩歌是關於信德和愛德的歌曲,在其中各大小事件的歷史,都被視為救恩的歷史,也就是一段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歷史。他的許多創作,都與每年聖斐理斯瞻禮的慶祝有關,因為他選擇了這位聖人作為他天上的主保。
保林願意一生光榮基督,他深信自己獲得皈依的聖寵、完全是因著這位聖人的轉禱:「在你的光明中,欣喜,我愛了基督。」
保林為了表達這個思想,因此擴建朝聖地,修築了一座新的大殿。他以各種圖畫來裝飾,並附上適當的文字說明,藉此作為朝聖者的視覺要理課。
保林在一首獻給一位偉大的要理傳授者雷莫斯安那的聖尼斯達的詩歌中,解釋為何要進行這個工程,並且就在陪他前往參觀該座大殿時說:
我現在要你默觀在這長廊牆壁上所看到的圖畫……對我們來說,這些有著神聖題材的圖畫布滿了斐理斯的家,這是希望當農民看到這些圖畫時,這些畫像會促使他們在驚訝之餘而喚起他們的興趣。
今天,我們仍能欣賞到這些殘餘的畫作,而這位諾拉的聖人也成了基督宗教考古學中,經常被提及的人物之一。
在齊米泰的隱修清規中,所度的是清貧和祈禱的生活,並時而沉浸在讀經默禱中。聖經、誦讀、默想而吸收消化,這位諾拉的聖人就是藉著這道光,來對他的靈魂進行反思,並在成全的道路上不斷邁進。
他對那些因為他放棄一切物質而感到驚訝的人說,他的舉動其實離完全的悔改皈依還很遙遠。他說:
放棄世上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就像是在賽跑中的起點,而不是達到終點;說實在的,那絕對不是最後的目的地,而只是一個起點。就如那些運動健將,不會只因為他們脫去衣服而獲勝,他們脫去衣服,為的是要開始比賽,而只有通過比賽中的傑出表現,他們才有資格戴上勝利的冠冕。
還有的是貧寒清規的生活和天主的聖言,這些就是他的愛德行動;他們的隱修團體也不時地接待窮人。
保林不只是在物質方面捐助貧困的人們,他也不時歡迎窮人到他們的團體中,有如歡迎基督的到來一樣。他把隱修院的一部分保留給貧窮人使用,同時認為如此做,得到的比付出多;他接待窮人,而他們則報以感恩的代禱。他稱呼這些窮人為他的「主人」,並說他們所以會被安排住在建築的下層,是因為他們的祈禱構成了整座建築的基礎。
聖保林沒有任何的神學論文著述,但是他的詩歌和信函卻是生活神學的寫照,以天主的聖言以及不斷反省交織編成。他從中感受到教會是一個神祕的共融。
保林在他的團體生活中,突顯出他的靈性友誼。他的確在這方面做得十分突出。他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不少傑出人物的交會點:從都爾的馬爾定到熱羅尼莫,從盎博羅削到奧斯定,從波爾多的戴比努斯到雷米西安那的尼斯達,從盧昂的維提休到阿奎勒伊亞的盧非諾斯……等等。
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一些寫給奧斯定的感人書信誕生了。在這些私人信函中,這位諾拉的聖者在其中表達他的溫情,同時歌頌友誼本身就是彰顯基督的奧體,而聖神就是其動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此呈現一段這兩位朋友在信函開始所寫的:
儘管我們身處遙遠的兩地,但都彼此臨在於對方的生命中。雖然我們對彼此都不熟悉,但卻彼此認識,因為我們都是同一奧體的成員,我們有一個頭,我們都沉浸在同一恩寵中,分享著同一個餅;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也同時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從中可以看到,這是對作為一個基督信徒意義的美麗寫照,那就是成為基督的奧體,生活在教會內的共融中。
我們今天的神學,在共融的理念中,找到了通往教會奧蹟的鑰匙。諾拉聖保林的見證幫助我們正視教會,就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呈現給我們的,教會是與天主密切共融的聖事;同時,也是我們之間的彼此共融;最後,也成了全人類的合一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