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書寧
2006年的春天,我在倫敦市郊的England’s Lane星巴克打工。
三月底的某天傍晚,我照例收拾下工,推開店門準備回家。同事路加和艾爾法隔著櫃檯齜牙咧嘴,對我狂拋戲劇性的飛吻,一搭一唱地吼叫:「喔!書寧!妳竟然要離開我們了嗎?」「親愛的,別讓我們太想念妳!快點回來呀!」「一路平安!祝妳度假愉快!」我在熟客們詼諧的眼光中落荒而逃,邊走邊笑,一顆心早已飛往大西洋的彼端。
隔天一早,我即將前往姊姊定居的紐約,開始為期十天的假期。難得的姊妹相會、大都會博物館的邀約、百老匯的劇院、中國城的美味飲茶……,一切的一切,都叫我充滿期待,喜形於色。因此,雖然快步走在熟悉的道路上,我卻顯得有點心不在焉。就在那時,忽然傳來「他」的聲音。
「Excuse me…excuse me……」
一個大男人,猛不防地從街角冒了出來。
他用手摀著半張臉,指尖似乎帶著血跡;一邊面露痛苦的神色,一邊搖搖晃晃地向我走來,另一隻空著的手伸得筆直。
我猛抽一口氣,結結實實地受驚了。
從England’s Lane到我居住的公寓,是約莫三十分鐘的路程。途中經過的都是些單純的小巷弄、公園和住宅,天色一暗,路上就幾乎見不著人影了。當時正近黃昏,高緯度的倫敦早已蒙上一層昏暗的暮色。在那空曠無人的街角,赫然竄出一位彪形大漢,口中發出難以辨識的嗚噎聲,向我這個身處異地的東方小女子走來,那景象還真叫人毛骨悚然。
我並沒有停步。
相反的,我連正眼也不敢瞧那人一眼,馬上加快腳步,飛也似地逃離了。
整個「相遇」經歷的時間,應該不到五秒鐘,在我心中竟然浮現了千頭萬緒。真不知道那些「想法」原本存在何方?又如何爆發似地於瞬間冒出。總之,就在那短短的數秒之間,我的內心充滿聲音,全都嘶吼著要我趕緊離開。在那千百萬個「理性思緒」中,沒有任何一個指向「應該停步幫忙」。
我告訴自己:
「妳明天就要去紐約了!別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
「少惹事生非了!那樣的求救可能是假的,別上當!那不就是詐騙集團常用的手段嗎?妳已經幾歲啦?別傻了!明哲保身啊!」
「好吧……就算是真的好了,妳又能幫上什麼忙?一個東方小女子,妳根本啥也不能做!」
「別擔心!就算不是妳,他也會找到別人幫忙的!」
「一個人隻身在外,要機靈點,遠離一切可能被捲入的麻煩吧!」
我,離開了。
就那樣,頭也不回、宛若逃難似地飛奔著離開了。我把那人—連同他的身影與呼喚—冷冷地甩在身後,硬生生地活埋進記憶深處,從此再沒有想起過。
前幾天,當我在閱讀《納匝肋人耶穌》一書時,不經意撞見了六年前的自己。在那個談論「比喻」的章節中,教宗帶領讀者緩慢且專注地深入耶穌的幾個比喻故事,其中一個,就是眾所皆知的「善心的撒瑪黎雅人」。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他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路十30~35)
在那之前,我以各種方式看過、讀過、聽過、觀賞過、思考過這個「太有名」的故事。我甚至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聽懂了」耶穌的話,精確抓住故事的核心,明白了耶穌藉著比喻所要傳達的訊息。
我清高地置身事外,以不純正的謙卑做反省,高高在上地譴責見死不救的司祭和肋未人,並對那遭遇強盜者傾注了大量事不關己、不痛不癢的憐憫。
天知道,我錯得多麼離譜!
那天早上,我在餐桌邊閱讀《納匝肋人耶穌》,隨著書中文字凝視比喻中的每一個人物。談到司祭和肋未人時,教宗溫和地說:「說不定,他們並非不願意幫忙,而是因為害怕。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我被那始料未及的想法,震撼得宛若五雷轟頂。
在我心中,似乎有什麼東西被撕裂了。從那被扯開來的傷口中,六年前的記憶重新浮現。這一次,我清楚看見了對求救聲視若無睹的自己,更看到那出於恐懼、無知及軟弱的冷漠。
啊!我做的是什麼事!我做的是什麼事啊!
或許,就結果而論,我有足夠的理由慶幸六年前的自己做下了「明智」的決定,因此撈回一條小命,或免受什麼難以想像的傷害。然而,那些事後諸葛的推論都無法改變事實~我對他人的求救視而不見的可怕事實……。
在通往耶里哥的路上,我就是那「從旁邊走過去」的人。我甚至連看也沒看一眼,從頭到腳徹底否認了求救者的存在。這樣的我,身為一個基督徒,竟然「仗義執言」地批評了故事中的司祭和肋未人!
相較之下,教宗的想法是多麼地柔軟且寬容!他雖然不贊同見死不救的行為,卻不因此以二分法將司祭和肋未人推入無可救藥的罪人行列。在這位謙卑的牧人心中有著天父的慈悲,當他看到不願行善的人時,與見到那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人時一樣,都動了憐憫的心。
天主的慈悲撼動了我的心。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寬恕了,同時卻也赤裸裸地看見了自己的不堪。換句話說,唯有透過痛苦地直視自己的罪,才能真正領受被寬恕的恩典。
下一次,當我再度走在「耶里哥的路上」,遇見類似的情況時,將會做下什麼樣的抉擇,採取怎麼樣的行動呢?
這樣的問題,恐怕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
話說回來,信仰的道路卻總是不間斷的成長與前進。
因此,我祈禱,我相信,我期盼……在接下來的生命旅程中,無論犯下多少次無知的錯誤,唯願仁慈的天主垂憐,讓我都能藉著一次次的反省與悔罪,使自己越來越貼近祂的心、祂的愛、與祂的慈悲……。
天主,求祢按照祢的仁慈憐憫我,
依祢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罪惡。
依祢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