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終源
早上八點五十分傅方濟來到聖堂,打開活動中心靠小馬路的側門,搬出長桌,擺放在騎樓上,取出血壓計,放上資料夾,斗六天主堂社區老人照顧關懷站就這樣開始半天的服務。接著其他的志工也陸續來到,開始打電話向長者問安,為來訪的長者量血壓,陪伴並教導他們打捶球、做健康操;星期二、四下午還開放唱卡拉OK。
傅方濟是單親爸爸,12年前太太肝癌去世後,獨力撫養三個女兒,8年前公司裁員失去工作,他自己因病身體佝僂,找不到工作,性情鬱卒,信仰成為他堅定的依靠,雖有時會與女兒起爭執,都能藉著信仰解決問題。女兒們很爭氣,大女兒去年碩士畢業,找到銀行的工作,二女兒比較不喜歡讀書,在工廠工作,貼補家用,他最疼愛的小女兒今年甄試上了大學。他一直在主日學幫忙準備點心,現在則每天到社區老人關懷站擔任志工,精神愉快,他在聖堂找到了自我成長與發揮的樂園。
聖堂的老人關懷據點完全由教友們發起,接受政府及紅十字會的指導,以服務堂區附近年滿65歲的居民為主。據統計,斗六市四維、太平、信義、仁愛四里,居民共計4009人,老人人口數為1163人,達二成九之多。需服務的對象由里長及市公所提供。
除了上述服務外,還不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參加者非常踴躍。今年九月中接受政府評鑑,幾位志工盡心竭力準備資料,評鑑委員一致稱讚本據點做得很好。本堂有二十多人投入志工服務,關懷訪視和電話問安諮詢的志工表示,萬事起頭難,開始時還被誤為詐騙集團,現在卻捨不得讓訪問者離開。
為善最樂,這是很多人的親身體驗,而被關懷者溫馨的回應,是關懷服務者最大的回饋。我們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在高齡化社會中,長者彼此的關懷與照應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提升整個社會生活的品質,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彼此的關懷照顧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價值。
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真的是非常需要,政府看到了,教友們也感覺到了。這不是傳統的福傳工作,但是回應了今日社會的需要,而且非常符合福音精神及教會的訓導,有一位接受服務的長者即將在今年的堂慶領洗。
李蜀瀛是一位退休的國中老師,參加聖堂的玫瑰聖詠團,於去年(2011)領洗,今年本堂慶祝開教130週年,大家推薦教歷史的她編輯130週年專刊,她先尋找台灣傳教歷史,還特地請教台灣教會歷史權威古偉瀛教授,又親自拜訪在斗六工作過,今已退休的神父修女們,從畢耀遠神父那裡得到了非常珍貴的古老相片,再從相片追人,請教堂區耆老口述歷史,又請家屬撰寫紀念先人的文章。
她還請馬英九總統、蘇治芬縣長和斗六市長撰寫紀念文章,突顯斗六天主教會與整個社會和政府的關係。她也沒忘了向教廷駐華代辦、樞機主教和嘉義教區前主教們邀稿或賀函,使福傳斗六130週年專刊內容非常豐富。
原來對教會歷史和教會用語不熟的她,因著專刊的編輯,努力學習,如今對整個台灣教會歷史和教會名詞都有了極深的認識,她的專業在教會裡找到了發揮的地方,也益增她對教會的歸屬感。她有很美的嗓子,曾參與多個合唱團,堂區禮儀組安排她在彌撒中帶領答唱詠,得到大家的讚賞,最近玫瑰聖詠團改選團長,她獲得一致同意當選聖詠團團長。
斗六是一個有福的地方,聚集了眾多有福的人,區保祿建議以130天的時間來慶祝福臨斗六130年,教友們群策群力,任務編組,以禮儀、靈修、文教、福傳、尋羊等小組全面動員,藉著緬懷過去,把握現在,策勵未來,期使慶典能更豐富圓滿。
李國伯是領洗只有七年的新教友,曾在斗六福懋公司擔任展示及推廣的工作,在慶祝130年堂慶的過程中,他協調各善會團體,製作精美海報,又負責聖堂布置,他的專長也在聖堂裡得以盡情發揮。
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中,願意利用空餘做一點有意義工作的人不少,而迷失在變幻世間,渴求指點明路的人更多,只是由於缺少管道,或不得其門而入。而今坊間談佛、談道及談人生的書有許多排名暢銷榜,電視裡的宗教節目也是各家爭鳴。可見現在是一個福傳的良機,只是人們不再信任從上而下,教條式的道理,他們要求能夠親身體驗,積極參與,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信仰。
因此我們要鼓勵教友,培育教友,提供合適的場地、時機,讓學有專長的教友也能在教會中發揮他們的塔冷通,讓他們感到在教會中能夠得到肯定和發展,更能得到生命意義的滿全。
我們喜見一些教友對教會事務的積極投入,如何因勢利導,集眾志以成城,是教會領導者應有的智慧。我們更祈求天主聖神的帶領,祂是真理與神恩之神,在聖神內的團結共融,能使我們得到心靈的鼓舞與喜樂,成為愛的團體,共同為建設天主的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