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梅赫倫德若瑟樞機(Jozef De Kesel)
歡迎來自中國訪問的五位主教
(懷仁通訊 第38期)
7月16日至19日,來自中國的五位主教訪問了比利時。他們是:房興耀主教(山東臨沂教區),沈斌主教(江蘇海門教區),徐宏根主教(江蘇蘇州教區),杜江主教(內蒙古巴盟教區),陳功鰲主教(四川南充教區)。梅赫倫(Malines/Mechelen)教區德若瑟樞機(Jozef De Kesel)邀請主教們對比利時教會進行了為期4天的交流和牧靈訪問。 這次訪問是由天主教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安排舉辦。
希爾妲 ·吉布姆(H. Kiebooms)主席在聖艾智德 (St. Egidio)團體中心歡迎主教們
2019年7月16日,他們在安特衛普(Antwerp)教區的主教座堂舉行彌撒,並參觀了聖艾智德(St Egidio)中心,Hilde Kiebooms主任向他們介紹了聖艾智德的活動:照顧有需要的窮人,關注世界和平與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話。主教們在魯汶到聖達彌盎(St Damian)墓前朝聖,然後參觀了魯汶大學及其圖書館和神學院。在那裡,他們驚喜地發現耶穌會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比利時,梅赫倫)撰寫的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孔子中國人的哲學家)一本原版書籍,並表示他們的欽佩之心。早在18世紀,這本書使中國文化在歐洲廣為人知,包括當時著名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孟德斯鳩(Montesquieu)和馬勒布朗士(Malebranche)等人。 魯汶大學Peter De Mey教授介紹了神學院的課程。在過去的30年裡,不少中國神父和學者獲得了南懷仁基金會的獎學金在魯汶大學求學,並獲得神學碩士或博士學位。魯汶也邀請中國神學院教授到魯汶參加國際研討會。主教們肯定過去的交流,他們同意在未來繼續合作。
(左圖)欣賞柏應理 (Philippe Couplet SJ)傳教士關於中國哲學的書/(右圖)聖達米(Saint Damian)安神父也啟發了中國福傳工作
自1985年以來,魯汶南懷仁基金會(Verbiest Foundation Leuven, VF)促進了教會和中國研究機構的對話、信任與合作,並安排了多次主教和政府官員的訪問。這次五位主教也訪問了魯汶南懷仁基金會的兩個中心,即:「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Verbiest Institute KU Leuven),該中心主要的目的是做學術研究,研究中國天主教會史與現狀,以及「魯汶中國書苑」(Chinese College Leuven) ,推動與中國教會的牧靈交流與合作。 南懷仁基金會主任范凱令(Francisco Carin, cmf)(聖母聖心愛子會)為參訪者以幻燈片清楚的介紹在過去的34年期間,南懷仁基金會在組織國際會議、出版物、交流、合作和友好訪問方面的豐富歷史。在隨後的談話中,主教們贊賞聖母聖心會韓德力神父(Jeroom Heyndrickx, cicm)所推動的這種友好關系,他們表示將全力支持,並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擴大交流合作範圍。
(左圖) 在友愛的氣氛下進行交流討論主教團的結構 / (右圖) 主教們在聖祭中合一
他們訪問行程的重點是主教們受到梅赫倫樞機主教德若瑟(Jozef De Kesel)的訪問。德樞機在梅赫倫主教府接待了代表團,並會見了比利時主教團秘書長Herman Cosijns蒙席。雙方都沒有做正式的長篇演講。然而,樞機主教衷心歡迎參訪者,在進行簡短介紹比利時教會後,他立即表示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教會。於是雙方就針對比利時主教團和中國主教團之功能為議題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意見交流 ,並談論現今兩國各別的福傳工作以及遇到的障礙。例如:聖召的短缺、如何面對,以及新的希望跡象。談話內容反映事實,並且每個人都自發性地參與其中。接下來他們是在總主教座堂的小聖堂共祭彌撒。一位參會者觀察到,如果我們與前幾年中國到比利時的訪問團進行比較,談話的情況和內容是不同的,並且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北京主教傅鐵山(1985),上海主教金魯賢(1987),南京主教劉元仁(1994)和劉書祥先生(1995)以及王作安先生(2005),最後兩位當時為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教宗方濟各與北京簽署的協議,顯然開啟了我們關係的一個新階段,但也需要克服新的挑戰。這是我們希望通過更多次安排北京到比利時的訪問來增加我們溝通的另一個原因,反之亦然。同時,主教們熱烈邀請德若瑟樞機今年或明年合適的時間訪問中國。
來自荷蘭的遣使會神父與十三位文致和主教基金會的朋友組成的代表團專程來到魯汶歡迎主教們,並且向他們分享重要項目計劃,即文致和主教的封聖。 文主教與其他8位傳教士,其中有奧地利、法國、波蘭籍傳教士在1937年在正定(中國河北)被日本軍隊殺害。這事件起於日本士兵占領了正定城,婦女們逃離日本軍隊在教堂避難,傳教士拒絕交出數百名中國婦女。Vincent 和 Marja Hermans是整理文致和主教檔案歷史專家,用幻燈片詳細述說了這起在70多年前發生的悲劇性事件。西方傳教士為了保護中國婦女免受日本士兵的傷害,這一故事給在場主教們和全體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都靜靜地傾聽且深受感動, 紛紛對此封聖計畫表示強有力的肯定與支持。
(左圖)主教們與來自荷蘭的遣使會訪問團合影 / (右圖)列日主教戴爾維勒(J.P. Delville)與來訪的中國主教們
列日(Liège)主教Jean-Pierre Delville和中國--列日友愛會(Fraternité d’Eglise Liège-Chine)的成員歡迎主教們到列日的聖朱莉蓮(St Julienne de Cornillon)教堂。Delville主教給主教們講述了聖朱莉蓮的事蹟,主教們很受啟發。大約750年前聖朱莉蓮說服教宗宣布“基督聖體節”為普世教會的節日。 那天下午,主教們還到了班納(Banneux)朝聖。“貧窮之母”於1933年在那里顯現,並且在聖母顯現幾個月之後,來自中國內蒙古的范恒安主教,是第一位到班納(Banneux)朝聖的主教。
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主教們前往德國,他們將再訪問德國4天。從德國他們將返回布魯塞爾參觀司各特(Scheut)—— 聖母聖心會母院,然後到1868年在中國去世的聖母聖心會的創始人南懷義(Theofiel Verbist, cicm)神父靈柩前朝聖。 679名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聖母聖心會傳教士跟隨他的腳步在華北(內蒙古,熱河,寧夏,大同,甘肅,新疆)服務。其中250人去世並被埋葬在那裡。88位年輕的會士死於斑疹傷寒。 聖母聖心會會士與中國教會有親情血緣關系。今天,年輕的中國主教和神父繼續在這些傳教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傳福音。“今日中國福傳使命”旨在促進中國本地教會與其他國家地方教會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這種合作,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開放的溝通和相互信任。這就是這些參訪團試圖達成的目標。
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