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對話靈修之路
~ 探討華人地方教會的典範 ~
7月13日 工作坊
~ 探討華人地方教會的典範 ~
7月13日 工作坊
『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是由比利時魯汶南懷仁基金會(Ferd. Verbiest Foundation Leuven)協助成立,以推動文化交流、致力於學術研究為宗旨。本協會在2018年12月5日曾舉辦「中梵協議:現代教會的挑戰」之座談會。邀請三位主講者(柯博識神父、梁潔芬修女、韓德力神父)以中梵協議簽署的角度發表各方面的觀點,此次『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期望能夠持續深化這主題,探求一種不同於座談會獨立表述的方式,而是藉由工作坊之模式,讓各自立場的對話產生相互交流及反思與省察,因此特別邀請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共同合作,於2019年7月13日(六)下午在耕莘文教院一樓大禮堂,舉辦『依納爵對話靈修之路 ~ 探討華人地方教會的典範 ~』工作坊。
活動中是以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他的慈愛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長存”(聖詠100,5) MESSAGE OF HIS HOLINESS POPE FRANCIS TO THE CATHOLICS OF CHINA AND TO THE UNIVERSAL CHURCH“Eternal is his merciful love;He is faithful from age to age”(Psalm 100:5) 為主題材料,邀請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擔任主講者,闡述其文告內容,接下來則由香港董澤龍神父擔任帶領輔導,並由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6位小組協調人,協助全體參與者進入依納爵對話靈修 - 團體反省、分享和聆聽的過程。
首先,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在闡述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時,特別先從西方歷史的角度,說明教會希望信友們應努力行善、幫助別人,而教會對社會公益做的貢獻更是不可低估的。因此,聰明的國家領導人都因此提倡宗教信仰,因為宗教是教導人們道德標準及做人道理。陳科神父並提到有關政權與神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是在一個民主社會的大前提下,以及需要一個宗教自由國家的大環境,才能實現。我們知道自從中梵協議簽署以後中國教會的現況,以致聖座在今年6月28日公布了一個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導,而所有教會的文件都是在向全球教友、尤其是華語教會的教友們說明聖座對中國教會的態度以及要解決的種種問題,聖座對在中國的教會,就像他對在其他地方的教會態度是一樣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在中國的教會與教宗保持共融。聖座希望對話,而對話的條件是指兩方的交談、雙方必須要有誠意。目前,中梵關係仍然繫留在尋找對話的階段,聖座用心良苦,也非常關心在中國的天主子女,促進他們的合一,因此我們要支持教宗,保護中國教會的完整性,使局勢的發展是往政權與神權共存互惠的方式而發展。
陳科神父在最後並強調,我們今日在此關心中梵議題,就已經在合一中活出多元化,這是對話的方式。合一不應該只是口號或文字,是需要可見可摸的,在祈禱中團結、以愛報惡,信德和信靠天主才是最關鍵的,能使我們有信心和足以勇敢的、充滿決心的祈求天主行一個奇蹟。天主一定會賜予我們必須的光去照耀我們的心靈和思想,指出合一的橋樑在哪裡,並使我們活在天主的愛內,願光榮歸於天主,他的大能在我們內運作,能做很多我們不敢祈求或想像的大事。
工作坊的第二階段進入依納爵對話靈修的過程,帶領者董澤龍神父是耶穌會士,曾在波士頓耶穌會神學院進修教義與靈修,現為香港思維靜院院長,管理避靜院及帶領避靜。董神父首先講解靈修交談,說明交談的特徵包括交談的內容、交談的聚焦點、互動的層次,也陳述靈修交談的兩項重點「積極聆聽」與「有意識的發言」,留意自己聆聽他人分享時內心的動力,並讓其背後更深的體會得以呈現。而後由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的方玉華老師說明交談的三輪,第一輪是個人分享,第二輪分享自己在聆聽時的觸動與感受、靜默中所浮現的體會,第三輪留意之前兩輪分享時,整體的動力和氛圍,藉著今天的交談,基督要在此時告訴團體一些什麼?
接下來進行工作坊的第三階段,讓全體參與者分成7組,每組大約6-7人,其中並有一位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的老師擔任小組協調人,帶領大家進行三輪交談的實際操練。小組成員皆來自不同地方教會團體的神父及修女、也有各堂區的教友,在大約一個小時「交談的三輪」分享中,讓彼此的想法在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念中產生交流與互動,後半段則回到大組作小組報告,更有許多聖神的果實值得我們珍惜、激盪與感動。在各小組的總結報告中,參與者感謝主辦單位提供機會,讓大家在此開放的空間中暢所欲言,分享對於中梵協議的話題,也有更深的認識,並看到高瞻遠矚有希望與渴望的道路方向。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中梵協議就如同一個敲門磚,需要我們的信德與望德才能出現奇蹟,總有一天這不斷敲門的動作可以敲開溝通的大門。而透過今天的小組交談,使我們的信念得到強化,能夠激勵彼此與教宗的呼籲一起攜手前行。普世教會之間的連結與支持,也讓參與者感受到力量與希望,深深體會到天主的愛不會捨棄困苦受難的羊群。
在最後的回饋中,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的老師分享小組進行時的體悟,認為牧靈基本上是對受傷事實的回應,我們有無力與痛的感覺是天主給我們祂臨在的標記。柯博識神父也期許教友們想辦法面對新的情況和挑戰,透過村落裡的小團體保持信仰,祈求天主看到小小的羊群。魯汶南懷仁基金會主任范凱令神父在結尾致詞時,特別感謝董澤龍神父與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的老師們帶領今天的工作坊,並表示我們可以幫忙教會從靈修對話中發展自己,也希望大家為我們南懷仁基金會的福傳服務祈禱。
工作坊結束前,董澤龍神父從祈禱中引領我們默想,祈求天主讓今天領受與體驗的情懷,繼續滋潤溫暖我們信仰和生命的旅程,將靈修交談的一種體驗、方法與心態,能夠運用到我們與別人互動交談的機會,透過我們真心地聆聽和有意識的表達,將我們生命的真相更有效地呈現,也讓彼此體驗到一份真正的臨在與愛,而成為天主臨在與愛的標記。祈求天主繼續善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的崗位裡面,為天主做出美好的見證,也為教宗對中國教會的意象,求主親自成就,幫助教宗更有力量、更有智慧繼續進行具有果實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