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文教務
蕭永倫神父
何國章(新加坡華文教務委員會執行秘書)
蕭永倫神父
何國章(新加坡華文教務委員會執行秘書)
新加坡是個城市島國,位於馬來西亞南端,總人口約600萬。居民的主要藉貫有華裔、馬來裔、印度裔、以及混血藉,其中華裔占7成多。由於本國受英國殖民政府統治多年,加上獨立後政府的語言政策,絕大多數的新加坡人以英語為主流語言,而以各自的原籍語言為副語。新加坡天主教的人口約30萬,其中以華語為主語的教友約六千人。
新加坡華文教務的建立與先鋒
新加坡教會的成立和發展歸功於來自法國的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父。他們千里迢迢的來到新加坡後,都努力學習英文與中文(或一些中國方言,如潮語和廣東語)以方便傳教和牧靈。他們包括納漁民(Fr. P Abrial)、胡齊賢(Fr. C Huc)、米路易(Fr. L Amiotte)、布恩友(Fr. P Bouttaz)…等人。本教區首任主教就是該傳教會的孟主教(Bishop Olcomendy)。
新加坡華文教務的推動則有賴聖母聖心會王守禮主教(Van Melckebeke)。他在1953年被教宗委任為教廷東南亞視察員,駐居新加坡。王主教大力推展海外華文傳教工作,更成立「南洋教務促進社」,創辦《海星報》,並推出華語教義函授等服務。此外,他在協助創辦天主教學校及介紹海外華人神父來馬新教會服務,做出很大的貢獻。
最初來新加坡服務的神父們當中,有多位曾到海外進修的中國神父。其中有李之義、董亞泉、丁樹人、龐耀華、杜世昌、邵中、施家仁、盧懷德、董立、王學文、顧有彥,和俞懷仁等神父。男女修會會士陸續來新加坡服務的有聖母聖心會,贖主會,聖母昆仲會,瑪利亞方濟傳教會等。
新加坡華文教務委員會成立
50年代和60年代,講華語的教友日益增多,因此華文教友傳教組織也紛紛成立,比如聖母軍、公教職工青年會、公教學生青年會、兒童樂鋒會、華文夫婦懇談會等。
到了70年代,新加坡教區成立不同的委員會(Commission),如教理、禮儀、使徒工作、福傳、司鐸生活等委員會。華文教友代表受邀參加幾個有關的委員會,但由於和講英語教友代表數目的差距過大,會議中無法投入和積極參與。
由於上述困難,華文教務在教區內常被疏忽,使本地對講華語的人群的福傳及牧靈工作受到限制。1982年8月19日楊瑞元總主教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便委派教區參議員謝益裕神父(後來成為第三任總主教)及董立神父負責華文教務調查,深入了解情況。
1984年4月19日在楊總主教主持的司鐸諮議會中通過,正式批准成立「新加坡華文教務委員會」。同年7月11日在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會議廳,該委員會(Commission for Apostolate of Mandarin Speaking)正式成立,簡稱教委。
目前,教委是由21個堂區(有華文彌撒和華文組織團體)和9個教區級組織(聖經協會、學青、夫婦懇談會、聖母軍三個區團、聖神同禱會、聖采琪合唱團、慕道團推動小組)組成。教委屬下8個工作小組(資訊小組、福傳小組、信仰培訓小組、青少年小組、禮儀小組、靈修小組、家庭組和中國客工移民組),負責舉辦和推動各項有關的活動,加強和提高本地華文教友的靈修、知識、禮儀和福傳。
馬(西馬)新華文教務促進聯合會成立
在推動西馬和新加坡兩區華文教務方面,最初各教區的華文教友組織尚未正式成立,四教區(新加坡,甲柔,吉隆坡和檳城)之間也沒有正式聯繫。
1984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吉隆坡舉行馬新四教區傳教聖職牧靈研討會,由宗座宣道部海外華人傳教處主任彭保祿神父主催,新加坡天主教南洋促進社社長龐耀華神父召開。馬新四教區23位推動華文教務的代表神父出席。目的是彙報各教區華文教務進行狀況,研討及計劃如何推動華文教務。
此會議表決成立籌委會並擬定會章,稱該聯合會的宗旨是加強馬(西馬)新兩地教友間的合作與團結,並促進華文教務的交流。也配合各教區的牧靈計劃、策劃、協調及推動馬新兩地之華文教務活動。1990年8月9日在吉隆坡聖若望主教座堂會議廳召開會議,馬(西)新華文教務促進聯合會正式成立。
自馬(西)新華文教務促進聯合會正式成立以來,每個教區輪流負責舉辦一年一度「四教區講習會」,其內容包括靈修、家庭倫理、教友生活、聖經探索等,使參加者獲益匪淺,正所謂「上山取經,下山傳福音」。
與國外其他華文教會的來往
新加坡華文教會與中港台教會的聯繫不多。
對中國教會方面,主要是通過非正式的交流,向他們介紹一些教會團體和活動,包括如何舉辦夫婦懇談會,聖神內的新生命講習會,和成人慕道團等。在網路還未盛行以前,有幾位教友出版《中聯通訊》,向內地介紹普世教會的動態。
對香港教會方面,主要是為移居新加坡的香港教友,成立以廣東語為溝通媒介的基督徒基層團體,並時有邀請香港的專家神父如徐錦堯和韓大輝等人前來提供信仰培訓。
對台灣教會方面,有幾位新加坡教友曾到台灣天主教神學院進修,並間斷有邀請定居台灣的神長和教友領袖前來主持講習會和避靜。
港台與新加坡信徒之間的聯繫主要是華文聖母軍的團員,有舉行不定期的交流會。除了三地教會以外,從90年代初,全球海外華人教會團體在彭保祿神父的主催下,三年一次大聚會,由不同地區的華人團體輪流主辦,邀請各地華文教會團體參與,對福傳和牧靈的經驗彼此討論、分享和學習。比如2017年將在紐西蘭舉行聚會,新加坡教委將派代表出席參加盛會!
未來的挑戰與發展
新加坡共有21個堂區有華語彌撒,隨著一些講華語神父年老和去世,有些堂區面對缺少講華語神父主祭華語彌撒、和帶領華文教務的困境。為此,教區只好邀請外籍神父來服務,尤其是主徒會的神父。
隨著新加坡社會的發展,流入大量的中國客工與移民,其中一些已成為新加坡公民。為此,如何向他們傳福音是新加坡教區的重要挑戰之一。目前教委的中國客工與移民組,正積極地接觸他們,邀請他們參與所舉辦的活動,例如客工彌撒、慶祝中國國慶與中秋晚會、聖誕聯歡會、拜訪聖堂和古蹟一日遊等。
新加坡青少年多以英語為主流語言。如何吸引青年人加入華文團體是另一挑戰。目前不少堂區所嘗試的,是邀請青少年加入華語彌撒的宣讀員,執行員,歌詠團,和青年聖母軍等。
總結
講華語的教友們義不容辭地為教區與個別堂區盡心盡力,對本教區和社會有一定的貢獻。願新加坡華文教會在聖神的帶領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