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通過《福音的喜樂》對當今內蒙古西部牧靈福傳的省思
段永昆
段永昆
前言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北齊民歌,給我們展現了內蒙古中西部天主所造的美好自然風光,我們多麼願意沉浸在這種詩情畫意中!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民歌詩詞展現的美妙情景,已經在轉變,我們不得不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與變革!
本文簡單敘述內蒙古西部教會在牧靈福傳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但願在聖神的引領下,發現更新的機遇和使命,透過當今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的指引進行省思,嘗試提出一點建議和展望,期許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鴻燕南飛
草原牧羊
陰山牧馬
萬畝葵園
胡楊朝霞
納林湖
沙漠綠洲
壹、教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草原牧羊
陰山牧馬
萬畝葵園
胡楊朝霞
納林湖
沙漠綠洲
壹、教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一、城市化快速發展
「1978-2013 年,城鎮常住人口從 1.7 億人增加到 7.3 億人,城鎮化率 17.9%提升到 53.7%」在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引發一些突出的社會矛盾,同樣,教會也面臨牧靈福傳的困境和挑戰。
眾多農村教友離開了有信仰氛圍的村莊和家庭,進入無神氛圍的城市,加之很難融入所在地城市的教會團體,慢慢的信仰變得冷淡。而農村的教友,只剩下老人,教會團體生活能夠維持,但缺乏活力。
在城市的教會團體發展,也沒有那麼迅速,想在縣市新建教堂,一方面是資金的嚴重短缺,另一方面也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多次溝通、協商,但不一定能獲得審批。這也是當地教區非常大的挑戰和困難。
二、移工(農民工)的牧靈問題
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導致農民以有限的土地只能維持溫飽,迫於生計必須進入城市打工。
例如內蒙西部教會,很多年輕教友都在外地城市打工,主日參與彌撒者多為老年人。導致一些堂區的信仰團體生活缺乏活力,甚至連主日歌詠彌撒都成困難。
三、婚姻牧靈
內蒙古西部的教區,教友們大多散居在各地,全家都是教友的並不多,多數是老人是教友,孩子放棄了信仰;或者夫妻一方是教友。
年青的一代,大多沒有很好的信仰基礎,即便教會提供婚前培育,適婚的年輕人都不參加,而只忙於婚禮的外在事物。甚至,其父母都不重視信仰上的培育,及教會婚姻的教導,這樣,導致沒有形成教會的婚姻觀,離婚率在大幅增長,甚至在情感挫折中,失落信仰。
四、留守兒童
內蒙古西部教會很多的年輕父母在外拼搏工作,將孩子留在家鄉由長輩照顧。這樣,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愛與陪伴,在身心成長上留下創傷和缺失,在信仰上更缺乏培育。有些長輩們,只注重孩子的文化培育,卻嚴重忽略孩子的信仰培育,人為的阻止了孩子走向天主,造成了信仰培育的缺失。
五、聖召缺乏
大陸教會整體聖召呈嚴重缺乏的狀況,在內蒙古西部教會的某教區,只有1位主教,22位神父,26位修女,目前沒有一個修士,沒有暫願修女。那麼就意味著,這個教區的司鐸團將會出現20年無新神父的斷層現況了。
六、教會內部的張力
教會處在轉變和世代交替之時,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開放在整合的過程中。
中國大陸教會缺乏統一整合的視野,各教區體制以及神職整體的缺乏和受培育不足,導致神職人員出現很多身、心、靈層面的問題。同時面對執政相關部門的宗教政策和壓力,以及其統戰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導致教會內部的分歧和爭鬥時有發生(參:段永昆,《論中國大陸教區司鐸的共融靈修》,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碩士論文,2016,34頁)。
教區區域圖-紅線圈內區域
內蒙古地圖
貳、在希望的田野上:省思與展望
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有挑戰也必有勝算!」(109),我們要活於耶穌的使命與生命中,教會帶來的是整個生命的改變,全人基督化的生活,讓整個世界和社會在基督內得到聖化、走向共融,因為「『共融』是耶穌的使命及耶穌對天主國瞭解的核心」(參《正直無瑕的聖職》),離開福音,就沒有解決社會問題的答案(《天主教教理》1896)!
一、面對城市化的牧民
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言:「這一事實挑戰我們去構思具創意的空間及各種可能性,使祈禱和共融對城市居民產生更大的吸引和意義」(73)。
因此,我們可以發揮天主所賦予的智慧與才能,發掘各種的福傳與見證機會。諸如:
1. 充分發揮教區或堂區培育中心的功能,舉辦各種培育班,尤其是「平信徒在教會內具有獨特的身分和使命」(102),給予他們培育,才能肩負重責。內蒙古西部的巴盟教區培育中心已經展開了各種培育,包括:傳道員暨教理講授老師培育、聖樂電子琴培育、小磐石聖經研讀培育、會長培育、大學生信仰生活營、夫婦懇談──婚姻輔導、婚前懇談與輔導、主日學師資培育、教友避靜等。
2. 在城市生活的人與人之間,日趨冷漠的狀況下,組織愛心關懷團體,定期看望陪伴社區的長輩及有需要者。
3. 提供不同的祈禱方式,使人們更能在祈禱中建立並加深與天主的關係。
4. 要牢記:「帶著耶穌的話語走進城市靈魂的深處」(74),推廣帶動教友讀聖經,並提供各種讀經法的培育與推廣,比如:小磐石讀經法、救恩史讀經法、百日讀經法、聖經分享……。
5. 妥善利用現代傳媒,尤其是手機移動設備,諸如:微信公眾平臺,微信群,喜馬拉雅FM……,使不同的團體利用網路等資源進行分享、討論、答疑、共勉等,加深與天主的關係,並增強團體成員的互動,增加凝聚力,「以致顯著地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73)!
6. 將城市的聖堂開放,每日安排教友們輪流服務,接待所有來訪者,給他提供信仰與心靈方面的服務。
7. 運用城市聖堂作為中心,舉辦與信仰相關的社會性公益活動,以「新語言、新標記、新資訊和新典範,由此建議一些邁向生命的新進路……並在城市內不斷擴展」(73),進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文化。
總而言之,就要運用各種方法福傳,「藉以照明人和天主、人和人、人和世界各種相關相連的新方式」(74)。尤其在城市要頂住各種壓力,興建多功能型的聖堂,使之成為教會團體有形可見的家!
二、面對農民工現況的牧靈
成立教區或堂區性的關懷小組,有專任司鐸負責,定期到教友相對集中工作的城市看望教友,並與當地教會取得聯繫,使教友們盡快融入所在城市的教會生活,並能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互幫互助。
充分發揮留守婦女的積極作用,因為女性對社會和教會有不可或缺的貢獻,「教會一直予以承認,這是有賴女性的敏銳觸覺、直覺和較諸男性更容易有的卓越技能」(103),更好發揮天主所賦予其慈母的光輝。給她們成立善會諸如:亞納會等。
三、婚姻牧靈
在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的訓導下,深入瞭解天主美妙救恩中的家庭之愛:「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在那裡我們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儘管我們不同又彼此互屬互隸,但家始終是父母把信仰傳授給子女的地方」(66)。
1. 成立教區或堂區性的家庭生活協助團體或機構,例如:家庭調解委員會。協助陪伴婚姻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幫助他們走出低谷與試煉。
2. 成立服務婚姻家庭的團體:夫婦懇談會、愛在迦納、基督之侶等,陪伴夫妻善度蒙天主所降福的婚姻生活,「使之在危機、憂慮和困難中守望相助」(《愛的喜樂》231)。
3. 重視並加強婚前輔導與培育,幫助新人「進入生命完全的結合」(66)度好婚姻生活。
4. 懷著愛而不是指責,陪伴並協助分居或婚姻破裂者,使之在教會中,懷著對天主的信賴與愛而生活。
5. 重視婚配聖事或祝福禮儀,幫助新人能更好的領受聖事或天主的降福。
陜垻天主堂腰鼓隊參與社會活動
正如耶穌所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瑪19:14)。所以,「我們也不能忽視……將信仰傳遞給下一代」(70)。
在牧靈措施上:
1. 成立主日學,使之養成與主親近的習慣,並從小接受良好的信仰與做人的培育。
2. 加強對父母的陪伴,使之更能認清,外在財富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愛與陪伴更為重要!
3. 開設兒童彌撒,幫助孩子們從小願意與基督共融相愛!
4. 重視寒假與暑假的信仰生活營的舉辦。
5. 從小培育孩子的祈禱、對聖事的渴慕,維持家庭祈禱的傳統,養成祈禱的習慣,讓其受聖人傳記故事的激勵。
6. 關懷留守兒童,多陪伴他們,彌補父母缺席所帶來的傷害。
海南少年營
五、培育聖召
聖召的培育,要從家庭的信仰培育開始。
「以青年為主的社團和運動的興起和擴展,可被視為聖神的工作,是聖神照耀新的途徑,以滿全他們的期待,照亮他們的探求,以找出一個深度的靈修和更真實的歸屬感」(105)。成立青年社團或者教會內的團體,促使他們的覺醒,發揮其更大的領導力,讓青年人成為「街頭傳道員」(callejeros de la fe)(106),喜樂地把耶穌帶到每條街道、每個城市廣場、世界每個角落。
司鐸的榜樣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司鐸,或者一個團體,「有生命、熱忱和傳揚基督的渴望,何處就有真正的聖召」(107)。
教區和堂區不單單有一個外在的聖召促進機構,更要真正堅持為聖召祈禱,幫助教友們從不同的角度學會理解、珍惜、支持,而不只是抱怨、批評和指責,更鼓勵青年人踏上奉獻生活的聖召之路。
六、在共融中發展
教會改變了面對世界的態度,進而教會成員也要改變整個的行事模式。面對中國大陸教會的現況,我們要有更多元的理解。同時,教宗也在不斷的呼喚要真正的和解與共融,真正放下歷史的傷害和誤解,懷著愛德去寬恕(參: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牧函,6 號),這為我們每個人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在這種挑戰中更需要超越,需要共融。我們更需要一顆開放的心,與天主、與教會、與他人共融!
面對大陸教會的上下之分更應該「要以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之名忘記過去、寬恕曾加害我們者、忘掉所受委屈、在愛德中實踐和好,這或要求我們屈尊就卑、放棄個人由艱難困苦的磨練中得來的見解,使中國教會的教友和牧者之間共融的聯繫能展顯出來」(參: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牧函,6 號)。
臨河堂福利院慰問
小磐石班學員在聽課
小結
天主聖神一直在教會中工作,我們在聖神內不斷地看到希望,教會在聖神的帶領下,一直在淨化過程中。我們不能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我們「總不能安待教堂、刻舟求劍」(15),我們面對變革、挑戰與困難,必須行動!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言:「有挑戰也必有勝算!讓我們實事求是、常懷喜樂、勇於委身、滿載希望,不可讓傳教活力從我們中被奪走!」(109),因為我們在聖神內,回歸父家,走在跟隨基督、充滿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