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教宗本篤十六世
摘譯:林 桓、卓蒂娜
摘譯:林 桓、卓蒂娜
聖格來孟,第一世紀末的羅馬主教,是繼連魯(Lino)和安納棋度(Anacleto)之後,伯多祿的第三位繼承人。
關於他的生平,最重要的證明來自聖依內利(Sant’ Ireneo,或譯為依勒內);他證實格來孟「見過眾位宗徒」,「他們的講道仍在他耳際迴響,他們的傳統仍歷歷在他眼前」(《駁斥眾異端 Contro le eresie》3,3,3)。稍晚,第四與第六世紀之間的證明,給格來孟冠上殉道者的稱號。
這位羅馬主教的威信與名望是如此之盛,以致有好些作品都指稱是出自他的手筆,然而唯一肯定的只有《致格林多人書 Lettera ai Corinti》;基督信仰發端的「案卷保管者」,凱撒肋雅的歐瑟比奧(Eusebio di Cesarea)曾這樣介紹:
「格來孟有一封信傳下來被公認是真的、偉大的和讓人欽敬的。這封信是他以羅馬教會的名義寫給格林多教會…我們知道長久以來,直到今日,在信友的聚會中都會宣讀這封信」(《教會史 Storia Ecclesiastica》3,16)。
這封信當時幾乎被視為經典。格來孟在信首傷感地寫道:「那些突然而至的禍患,竟然一個一個接踵而來」(1,1),以致他無法作出更適時的介入。這些「禍患」指的,是羅馬皇帝多米之安勞(Domiziano)引發的教難。
格來孟的介入,是出於他對當時發生在格林多教會嚴重問題的關注:事實上,那時團體中的司鐸,被一些年輕的反對派革職。
因此,我們可以說,自從聖伯多祿去世後,這封信成為羅馬首席權的初度行使。
保祿曾給格林多人寫了兩封信,格來孟重新提及聖保祿在這兩封信中所重視的主題,尤其是關於救恩的指示性和倫理承擔的命令性;這兩者之間的神學辯證法,是個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
首先,是關於拯救人類的恩寵這喜訊的宣講。主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一切,並寬恕了我們,把祂的愛,把成為基督徒,成為祂的弟兄姊妹的恩寵賜給我們。
這是一個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喜樂,和讓我們穩妥地行事的宣講:主的仁愛永遠都在等著我們,且永遠大過我們所有的罪。縱然這樣,仍需要我們以與所接受的恩賜相稱的方式生活,同時以一個大方和勇敢的皈依歷程回應這救恩的宣講。
比較起保祿的書信模式、均由教義和實踐兩部分組成,格來孟這封信的嶄新之處,則是他在教義和實踐部分之後,加了一篇〈大祈禱文〉做總結。
這封信所提供的直接時機,讓這位羅馬主教有機會就教會的身分和使命,作出廣泛的介入。如在格林多曾出現惡習,格來孟指出,那是因為愛德及其他不可或缺的德行的衰敗。
為此,他再次呼籲信友要謙遜,要有兄弟之愛,這是兩個實實在在使教會成為教會的德行。「我們是神聖的一分子」,他勸勉說,「因此讓我們完成聖德要求的一切」(30,1)。
格來孟主教還特別提醒說,是主自己
「指定在何處並由何人完成祂要的禮儀服務,好使每一件事,都帶著祂的認可神聖地完成,成功地接受祂的旨意…。事實上託付給大司祭的,是那些只屬於他的禮儀職務;至於其他司祭,也有為他們預定的崗位;肋未人有屬於他們的服務。平信徒﹙laikós﹚不能逾越為他們所作的安排」(40,1∼5)。
值得注意的是:這封寫成於第一世紀末的書信中,希臘文名詞「laikós」首次在基督徒文學中出現;「laikós」指的是「laos﹙人民﹚中的一份子」,即「天主子民中的一員」。
就這樣,透過引述古以色列的禮儀,格來孟展示了他理想中的教會。她是由那位在基督奧體的不同肢體中噓氣,「傾注在我們身上的唯一的恩寵之神所集合」,在這奧體內,全體毫無分隔地結合一起,大家是「彼此的肢體」(46,6∼7)。
至於「平信徒」與聖統之間,絕對沒有任何對立,而是一個身體,一個組織內,不同功能之間的有機連結。
事實上,教會並非是一個混亂和處於無政府狀態之地,人在那裡隨時可以為所欲為;而是在這組織中,每人依照已定的構架和所接受的召叫,履行自己的職務。
至於各團體的領導人,格來孟清楚地提出宗徒繼承的教義。管制宗徒繼承的規範來自天主自己;聖父派遣了耶穌基督,之後耶穌基督派遣了宗徒,接著宗徒又派遣了各團體的領導人,並規定以後由其他相稱的人繼承他們。
易言之,一切「照著天主的旨意所安排的」進行(42)。透過這些話,格來孟強調,教會所擁有的架構,是聖事性而非政治性。天主在禮儀中與我們相遇的行動,先存於我們的決定和想像。
尤其要知道:教會是天主的恩賜,不是我們的創造物。因此這聖事性架構,不但使教會內的公共秩序得到維繫,也保證了天主恩賜的先存性,而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這恩賜。
信末的〈大祈禱文〉給前面的論題添上一股宇宙性氣息。格來孟讚美並感謝天主出於愛而作的奇妙安排,祂創造了世界,並繼續拯救及聖化它。
特別重要的是為統治者祈禱。這是繼新約經書之後,最古老的為政治團體的祈禱文。
如此,在後來的教難中,基督徒縱然明知教難會繼續,卻沒有停止為不公平判決他們的同一政權祈禱。其動機主要出於基督的命令:要為迫害我們的人祈禱,就如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一樣。
此外,這篇祈禱文尚有另一個訓誨,千百年來,一直指引著基督徒在面對政治和國家時應有的態度。
透過為政權祈禱,格來孟承認政治團體在天主所定的秩序中的合法性;於此同時,亦顯示出他對這些政權是否服從天主的憂慮,「他們會否帶著慈悲,在和平與溫良中行使他們的權力」(61,2)。
凱撒並非一切,凱撒之外尚有另一個權力,這權力的根源和本質並不屬於這世界,而是屬於「上界」:屬於那個連國家的權利都要聽從的真理。
由此可見,格來孟的信回應了眾多永遠都合時宜的課題。尤其別具意義的是,這封信代表著從第一世紀末葉開始,羅馬教會以自己的關懷,在愛德中領導著所有其他教會。格來孟在〈大祈禱文〉中,代表整個世界向天主祈求。
懷著同樣的精神,我們也以相同的禱文呼求:「是的,主啊,請在平安的美善中以祢的面容照耀我們;請以祢大能的手保護我們。透過我們靈魂的大司祭和領袖-耶穌基督,我們感謝祢,藉著祂,一切光榮和讚頌,現在至世世代代,及無窮世之世都屬於祢,阿們!」(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