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協議:現代教會的挑戰
Provision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Holy See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A Challenge for today’s Church
12月5日 座談會
Provision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Holy See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A Challenge for today’s Church
12月5日 座談會
主辦單位:
台北南懷仁研究中心
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China Forum 中國座談會 (王敬仁神父)
協辦單位: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
日 期:
2018年12月5日(三) 晚上 7:00~9:30
地 點:
中央大樓5樓 (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2號5樓)
主 講 人:
韓德力 神父
梁潔芬 修女
柯博識 神父
活動前言:
在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上午,中梵協議的簽署很快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新聞”,特別是天主教徒和普世華人教會。 有些人認為這項經過雙方同意保守其內容為秘密的中梵協議,是歷史性的突破,具有里程碑之意義,而且是積極又充滿希望的發展; 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比較認為是一種幻想,就如同嘗試混合油和水、或者是與魔鬼達成協議,並且期望獲得勝利。
這項協議的範疇被定義為教會牧靈,實際上是呼籲台灣天主教會,可以重新檢視其長達數十年來,作為橋樑教會的角色,並尋求這項協議將帶來新合作的可能性。
中梵協議:是前進的踏腳石或阻礙的絆腳石?
On 22 September 2018, Saturday morning,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regulating the appointment of Chinese bishops quickly became “hot news” all over the world, particularly among Catholics and those within the Chinese oikumene. Some consider the deal, which both sides agreed on keeping the content secret, as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a landmark, a positive and hopeful development; for others is close to a fantasy, like trying to mix oil and water or making arrangements with the devil and expecting to come out victorious. Defined as pastoral in nature, this agreement is, indeed, a call for Taiwan’s Catholic church to redefine its decades-long role as bridge church and scout for the new possibilities for engagement that it may bring forward. Stepping stone or stumbling stone?
活動報導:
這項協議的範疇被定義為教會牧靈,實際上是呼籲台灣天主教會,可以重新檢視其長達數十年來,作為橋樑教會的角色,並尋求這項協議將帶來新合作的可能性。
中梵協議:是前進的踏腳石或阻礙的絆腳石?
On 22 September 2018, Saturday morning,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regulating the appointment of Chinese bishops quickly became “hot news” all over the world, particularly among Catholics and those within the Chinese oikumene. Some consider the deal, which both sides agreed on keeping the content secret, as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a landmark, a positive and hopeful development; for others is close to a fantasy, like trying to mix oil and water or making arrangements with the devil and expecting to come out victorious. Defined as pastoral in nature, this agreement is, indeed, a call for Taiwan’s Catholic church to redefine its decades-long role as bridge church and scout for the new possibilities for engagement that it may bring forward. Stepping stone or stumbling stone?
活動報導:
『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是由比利時魯汶南懷仁基金會(Ferd. Verbiest Foundation Leuven)協助成立,以推動文化交流、致力於學術研究為宗旨。本協會與台北南懷仁研究中心及China Forum 中國座談會 (王敬仁神父)觀察到中梵協議的簽署是目前普世華人教會非常關注的焦點,因此特別邀請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參與協辦,並同時邀請三位主講者:韓德力神父、梁潔芬修女與柯博識神父,於2018年12月5日(三)晚間7:00-9:30在中央大樓五樓,共同舉辦『中梵協議:現代教會的挑戰』座談會。
狄剛總主教為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也是本次座談會之主辦人,他在開幕演講致辭中,介紹辦理此次座談會之緣由,並歡迎全體與會者的蒞臨。
狄剛總主教為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也是本次座談會之主辦人,他在開幕演講致辭中,介紹辦理此次座談會之緣由,並歡迎全體與會者的蒞臨。
此次座談會之第一位主講人梁潔芬修女,對於中梵協議曾多次發表相關的評論。座談會當天,梁潔芬修女從國際政治的角度,探討中梵協議對於天主教徒和普世華人教會的影響,並陳述台灣天主教會可以在文化、學術、宗教、社會等方面努力,讓台梵關係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及持續發展的空間。
座談會之第二位主講人柯博識神父,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導『傳教神學』,並專長於中國傳教歷史。座談會當天,柯博識神父表示,按照教宗的意思,此協議是要求整個教會來參加一個長期的靈修旅程:整個教會要以信仰的精神,接受和分擔中國社會的具體情況,它的痛苦和喜樂。教會要公開的面對信仰的社會挑戰,而不要在暗中有自己的做法。這個協議是個工具,為了慢慢尋找解決的方法。
座談會之第三位主講人聖母聖心會韓德力神父為魯汶南懷仁基金會之創辦人,長期專注於中梵關係之發展,並於2018年9月發表一篇文章,題目為『教宗方濟各與北京達成了歷史性協議,並寫了一封情同手足般的信給所有中國天主教信徒』(此文章內容已詳載於最新消息)。座談會當天,韓德力神父表示,中梵協議是具有歷史性且能夠增進中國教會現況,但其內容是有限的,且在這二至三年間還會經過再次的評估。目前,我們天主教徒的挑戰是與教宗方濟各團結一致,並積極參與投入面對未來具有創意的傳教計畫。我們應該開啟一個極漫長的對話,為天主教信仰在這個無神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開闢一條永久常存的道路。
座談會有超過100人的熱烈參與,當天由范凱令神父擔任主持人,在「交流與分享」及「綜合討論與結論」的時段中,三位主講人再次針對中梵協議提出個別之觀察與看法,並回應多位參與者的提問。從主講人的談話中,讓我們瞭解在面對現代教會的挑戰時,我們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彼此對話,學習互相了解與堅持前進的腳步。而台灣天主教會可以從學術研究、發展醫學倫理等方面,加強台梵關係的合作,在信仰內持續保持樂觀與合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