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洲
東洋櫻花之美,舉世聞名。每年初春,自南而北,如潮水似的席捲日本列島而千里奔放,十分壯觀;而一路逐花而來的雅客,絡繹如織,總有上億之多,蔚為國際旅遊之一大盛事。
今年的日本櫻花,繽紛綻放一如往昔,但國內外花客驟減七成,有的人是擔心自身安全,有的人是少了賞花的閒情逸致,這次恐怕是日本櫻花到訪人間千百年來,最落寞的一回了。
發生史上第一巨災
三月十一日在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史上最強的九級大地震,隨即引發高達十幾米的大海嘯及福島電廠七級核災等複合型超級災難。不但造成日本國內難以估計的生命財產損失,家園重建工作艱鉅無比,而核電輻射外洩的控制至今尚未搞定,農漁牧及汽車、高科技等產業的嚴重斷鏈現象,甚至還影響到周邊鄰國的國土安全及全球產業分工的位移。
面臨如此幾近滅國的突發之災,卻未見到許多其他國家災區的災民必然出現的呼天搶地、或哭鬧動亂等失控現象;反而見到倖存的日本災民超乎尋常的堅忍與自制,很有秩序地接受避難安置、並排隊領取救濟物資,甚至十分自我節制地展現出「每個人少吃一口,所有人就都可以存活下來」的卓絕精神,實在令人動容與欽佩。
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與特殊毅力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災難多發的島國,地震、颱風、暴雨、暴雪等自然災害頻仍,固然讓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幾乎與生俱來,而1973年出版、2006年拍成電影的小松左京科幻災難小說《日本沉沒》,便直書整個日本列島終將跌進東北方太平洋下、世界之最而達十公里深、七十公里寬、二萬五千公里長的「馬里亞納」海溝之中。
在日本泛神論的傳統宗教教義裡,相信所有得失禍福皆出於神恩,而人唯一的天職便是順服,所以這場世紀災變,從所有歷劫餘生的日本災民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日本恐怕是全世界少數最能在第一時間接受遽變或逆境的民族之一。這種深入人心的奉天認命思想,除了讓人泰然接受難以承擔的外來衝擊之外,還蘊含一種特殊的堅強毅力,可以讓人在巨災後共同面對現實,奮發重起,再創新局。
1995年大阪、神戶發生規模七點二的大地震,日本展開為期十年的「不死鳥計畫」(Pheonix HYOGO),完成「創造性復興」的任務目標;六十六年前,日本發動大東亞及中國戰爭誠然可恨,但在遭到兩顆原子彈攻擊後,能夠慨然宣佈無條件投降,所有官兵亦默然放下武器,以不失尊嚴的方式吞下戰敗苦果,也是這股特殊的力量,讓日本從戰敗的羞辱與廢墟中站起來,重建為傲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
沒有「人定勝天」這檔事
在日本文化中,沒有「人定勝天」這檔事,舉凡雷霆雨露、陰晴圓缺,皆莫非出於神恩,當然包括災難。而在災難中保全生命及其尊嚴,才是人人當盡的基本義務。這次大海嘯摧毀了宮古縣小漁太郎(Taro)港,高達十米、長達二點四公里、花了三十年興築而成的舉世第一「海上長城」大海堤,一定讓人更加深這個想法。
看到日本災民回到遭摧毀無遺的家園,面容悽然,一面追念失去的親人,一面拾起歸零的家當準備重建,內中悲痛無比卻不形於色,沒有哭泣,沒有吵鬧,只有臨危不亂地萬眾一心,盡其在我,共度萬難艱險。對於無可奈何的事,就泰然接受,然後以務實的努力來回報神恩。這是一個十分不簡單的民族。
櫻花本無淚 飄零仍護根
櫻花是日本的民間國花(日本皇家的象徵是菊花),每年花季到來,每每櫻花樹下都有人日夜圍坐,或唱歌,或飲酒,連上班的白領族亦不缺席,日本人喜愛櫻花近乎癡迷。
曾有一說,櫻花都是在開得最美、最燦爛的時候開始飄落(和某些花種直到枯萎殆盡,還要留占枝頭大不相同),化作春泥來護根。許多與作家三島由紀夫或「武士道」有類似情懷的日本人,也會選擇在生命最美好或尊嚴難以為繼時,讓生命留下完美句點,有如櫻花都選在最令人讚嘆的時刻飄然而下,這也是日本人十分獨特的生命信念。
日本的防災體系做的原是世界各國中最嚴謹縝密的,但這次所發生巨災,不比一般,而面對巨災的日人之堅韌,亦非一般人可比。同為上主所愛之受造者,吾人除關懷災民,希望他們家園早日得以重建外,也相信這個獨特的民族必然可以走出巨災後的傷痛與陰霾,並為往後世界各國國土規畫及城鄉防災體系立下新里程碑。日人如此面對災變的卓絕精神,更是頗有讓世人多所學習之處。
人生在世,難免遭受各種苦難、挫折,《約伯傳》深入探討苦難的奧秘,也讓有基督信仰者更深思想苦難背後種種神學議題。約伯曾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且因在人生至痛中與神相遇,而發出:「我從前風聞有祢,如今親眼見祢」之嘆。
聖經中許多信心偉人的經歷也在在提醒我們:若遇任何險境,不用懼怕驚惶,因為造物主必不撇下,也不丟棄我們;在一切苦難中,祂必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原本是祂所鍾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