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蛙
過去兩年,歐洲發生一件有關政教分離的事件;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在2009年11月判決義大利政府不得在公立學校教室內懸掛十字苦像,此項判決引起許多歐洲國家及天主教會的抗議。
事情起因於一位芬蘭出生的義大利母親,反對她孩子的學校教室牆上懸掛十字苦像。自2002年七月起,經過一連串的抗議與訴願,2006年義大利憲法法庭駁回她的控訴,她乃轉向歐洲人權法院提起控告。
歐洲人權法院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為避免類似德國納粹政府迫害人權的悲劇再次發生而成立。2009年11月歐洲人權法院法庭判決這位母親勝訴,義大利政府應賠償她5000歐元,理由是義大利政府違反宗教自由,教育自由及良心自由等等。
義大利政府不服,於2010年1月聯合俄羅斯,希臘,羅馬尼亞等10國提起上訴,同年3月歐洲人權法院大法庭判決接受上訴要求,並開始展開後續聽證等程序,預計今年上半年大法庭將作出最終判決。若此次義大利政府仍然敗訴,將不只義大利,甚至其他歐洲國家都必須移除公立學校所有宗教象徵。
當義大利政府於2009年敗訴後,在國內及歐洲其他國家引起軒然大波及憤怒。義大利各界及政治人物紛紛出來抗議,認為十字苦像是國家的歷史傳統與文化的身分認同,歐洲人權法院這個保障人權自由的組織,反而壓迫義大利政府沒有自由展示其傳統文化與宗教價值符號。
一時之間,十字架變的熱門,許多人鼓吹要在各地多多懸掛,宗教熱誠大為上揚。梵諦岡也發表聲明,認為十字苦像是義大利歷史中重要的宗教價值的核心記號,是一個團結與歡迎所有人類的符號,並非表示排他。除了上述的反應,也有人開始思考整個事件帶來的意義與對往後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宗教變得多元。各地移民帶著自己的宗教信仰移居他處,雖豐富了當地的宗教,但一些不同信仰的價值觀也造成了緊張,例如:有歐洲國家禁止穆斯林移民在公家場合穿戴頭巾引起的爭議,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多年來要求禁止運動比賽前的祈禱、禁止公家機關在公共場所擺置耶穌誕生馬槽等等。
義大利外來移民僅佔人口的7%,他們是否應該如同那位芬蘭出生的母親般,反對「多數的專制」,要求其他93%的人因此而放棄某些宗教傳統?而那些處處都在的宗教符號象徵,特別是在政府或學校機構,是否隱含了何為信仰正確,因而使得不同的信仰者產生壓力,特別是孩子們?所謂的政教分離的極限在哪?
雖說傳統上歐洲是基督宗教地區,但許多國家的宗教信仰人口早已大幅滑落,根據調查,法國天主教友周日固定參加彌撒的比例只有5%,義大利也只有二、三成。
雖然義大利有95%自認是天主教徒,到處都可看到天主教信仰的符號,但據一項2007年的調查,只有50%的人知道天主經的作者是耶穌,56%的人能正確說出聖三名稱,23%不知復活節是慶祝耶穌復活。又依據去年(2010)最新研究,在義大利二、三成固定參加彌撒教友人數中,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所占比例相當低,宗教對年輕人已缺乏吸引力。這意味著對宗教的認知早已向所謂的歷史傳統移動,離作為各人的信仰愈來愈遠。這在下一世代將更加明顯。
在打著政教分離的大旗下,宗教象徵與認同一點一點的自國家民族文化中抽離,十年後又有多少人自認是天主教徒呢。當傳統天主教國家的基督徒成為少數時,除了那些殘留的歷史傳統外,又有甚麼可以滋養我們的信仰,復興我們的教會?
俗世主義普遍影響歐洲,政教分離所影響的將不只是天主教會,還包括其他宗教。以往我們推動宗教交談常受阻礙,但當不同宗教同樣在面對社會、政治、文化的壓力時,反而可促進彼此在上述層面上交談與合作。
例如將公共場合的宗教符號象徵移除(穆斯林的頭巾,基督徒的十字架等)將使各宗教間在這項議題進行合作。代表義大利政府對歐洲人權法院提起上訴,保衛十字苦像的就是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的一位猶太裔教授。而聯合上訴的10個國家與4個公開支持上訴的國家(其中包括穆斯林為主的阿爾巴尼亞)含括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國家。(本文作者為基督生活團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