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玫玲
從漢堡魚市場滿載而歸,六個小時後,人貨平安抵達布魯塞爾,還來得及到耶穌會院的聖若望貝爾曼(St. Jean Berchmans)教堂,參與今天的主日感恩祭;你還記得嗎?就是那年聖誕夜彌撒,你悠揚的琴聲,如同天使向牧羊人宣告的佳音,領著眾人直抵白冷城,凝視安憩馬槽的天主子。
所以,如果我們不把這幾天在漢堡,聽到、看到的一切,結合於今天耶穌的奉獻,在祂復活的奧體-教會內,向天父獻上聖祭,我們的喜樂就不算圓滿!而你這十年來,「突破重圍、精益求精」的努力,我們也只能止於世俗眼光,來看這榮耀光環。何況,今天是「主受洗節」,這個大節日,在漢堡魚市場,面對著大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們一起為你歡唱「三十而立、生日快樂」!
十年前,單樞機主教知道你要來比利時習藝,特別拜託韓德力神父,照顧少小離家的你,我們的友誼就這樣串起:住宿瑪竇和妮柯家期間,你還參與他們迎接小喬志誕生的喜悅。這次出發往漢堡前,瑪竇還貼心的把三個孩子的相片存入隨身電腦,好讓你看見他們的成長歷程。
託你的福,我們一行四人第一次到漢堡,有兩位歷史學者作伴,一路上有如史地現場教學,瑪竇在魯汶大學開「歷史教學」課,歷史傳承:如何教?教甚麼?是他時刻縈迴心靈的意念;妮柯則是比國「皇家植物園」,中世紀拉丁著作專家;愛樂人如他倆,常津津樂道,過去你練琴時,從地下室傳來「此曲只應天上有」的美好時光。
演奏家文憑等於博士學位,需要經過三場演奏會,一月九日是最後一場。排除萬難,不畏長途而來,就為親臨見證歷史性的時刻。燈光漸暗,你終於出場,完美詮釋「普羅高菲夫」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二號〉,喝采聲伴隨熱烈的掌聲響起,你征服了全場聽眾,瑪竇說:「從頭至尾,子仁把所有人的心弦,扣在他的琴弦上!」你登上漫長音樂成全之路的喜瑪拉雅山,妮柯拿出準備好的香檳,今晚「漢堡」因你而陶醉!
雖然除了母語你還通曉英、法、德語,你總不多談自己,音樂成為你與世界溝通的語言。然而要精通音樂語言,尤其以西方古典樂為主流的語言,需要一次次攀登每位大師的心靈高峰,直到能與他們對話如流。
漢堡是德國第二大城,第一大港,很像你的家鄉高雄。它的音樂人口,飽飫豐富了高檔音樂會,是真正的愛樂之邦;演出隔日,你建議我們去聽排名世界十大的北德交響樂團。一票難求,我們只能高據第二層包廂,環視四周觀眾,個個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似乎與樂團「對話」:相對無言,卻情意交融。作曲家雖已作古,留下的樂章,卻一次次在心靈對話中復活。
所以一起參觀漢堡美術館時,瑪竇為你講述歐洲繪畫史,你立刻能進入狀況。瑪竇從歷史的客觀眼光導覽,我只能主觀的和你分享純粹的美;你的前輩帕爾曼(Perlman),常以色彩來解釋音樂,說「偉大的音樂家必須用自己的『調色盤』」,好像琢磨鑽石原礦,你們在琴弦琢磨出「音譜」,如同每個畫家,必須以生命研磨真理的色彩。
這幾天我們的閒談主題,圍繞著音樂家的漫長陶成之路,作曲家一旦完成創作,作品就不再屬於自己。演奏會是一次又一次的「創世紀」,這是藝術家的「無用之用」。能「征服」德國聽眾的,必須讓他們聽你時,感受到「重生」的喜悅;源自開天闢地的喜悅,如赤子般,和造物主相對微笑的喜悅。
因為「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天主」,唯有面對「萬有真原」我們才看清自己所從出:認識父母親對你的「信望愛」,想到他們,要有何等信德,才能放心讓未成年的獨生子離鄉背井;需要多少望德,才能日復一日,相信看不見的未來;而愛德,是相信天主對孩子的愛,超過為人父母有限的「信望愛」。
你形容這十年來打拼的心情是「突破重圍、精益求精」。一路走來,幸好有嘉芳和你相知、相惜、相攜,願「才子嘉人」日復一日,愈顯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