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文
日前教宗方濟各的摯友,耶穌會士斯巴達羅神父(Rev. Antonio Spadaro, sj)接受媒體訪談時說:「路總是人走出來的,改革至今,是義無反顧了。」
回顧教宗選舉前的閉門會議中,與會樞機們都有五分鐘的時間表達對教會的見解。外界將這種發言比喻為投票前的政見大會。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貝戈格利奧樞機(Jorge Mario Bergoglio)只用了不到四分鐘,卻語驚全場。他說:「自我優越感(self-preferentiality)與神學自戀(theological narcissism)導致病態的教會。」
幾天後,貝戈格利奧樞機變成了教宗方濟各。從那時起,他即孜孜不倦地提醒時下的天主教會,只有突破自我的封閉,才能誠實的面對現實,認清自身的處境。
越來越多的教會領袖都察覺到,方濟各的思維和舉措,並不侷限於被動的處理教廷內部腐敗、及開放討論過時的道德訓導等廣受輿論關注的顯性症狀。這位教宗更具野心的終極目標是:從思想上清理積非成是的天主教會文化。
與方濟各在耶穌會初學院就熟識的阿根廷籍耶穌會士亞內茲神父(Fr. Humberto Miguel Yáñez, SJ.)認為:方濟各改革再度喚醒了基督信徒的良知和良心,需要從創新神學的高度來理解。而眾多梵蒂岡觀察者們也將此番天主教會改革的本質,定性為基本思維和方法的雙重突破,是統籌全局,著眼長遠的「頂層設計」。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發行的「宗教新聞服務網站」(Religion News Service)綜合了多位熟悉教宗思想脈絡人士的解析,將方濟各改革天主教會的戰略規劃、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
一、教會體制去貴族化
教宗方濟各不只一次的嚴辭抨擊瀰漫天主教會內的教權主義(clericalism)文化。在冊封十九位新任樞機的儀式上,特別告誡他們樞機團不是「皇家法庭(Royal Court)」。他也批評長期以來教廷高層以「監督者和檢察官」自居,嚴重阻礙了信眾群體的心靈成長。他更要求主教們用服務,不是管控,來展現領導風範。
他稱在體制內鑽營升遷的野心神職人員(careerism)為「教會之癌」。他最厭惡身披教服,高調出訪,重複背誦福音語句沽名取寵,卻生活奢華的「飛行主教」們(airport bishops),不屑地稱他們為教會裡的「妖精小鬼」(Little monsters)。
方濟各鍾意的神職人員應該是善牧,身上要有「羊群一樣的氣味」。
二、營造百花齊放的自由言論氛圍
貝戈格利奧樞機被選為教宗最主要的單一因素極可能是:營造百花齊放的自由言論氛圍。
方濟各接受意大利媒體採訪時說:「兄弟共濟和多元思維,有助於神學發展和牧者的心靈成長。我不擔心(教會內)對立的言論。相反的,我尋求不同的見解。」
教廷內負責將改革概念寫成法規章程的卡喬包美里奧樞機(Cardinal Francesco Coccopalmerio)說:「最大的改變是現在重視合議與合作。主教與樞機們都意識到:他們可以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思維,也不必害怕說錯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的。」
方濟各的目的是在教會領袖群中,營造即使面對教宗,也坦率直言的誠實風氣。
三、通過傳福音參與世界,轉變教會
若望保祿與本篤兩位教宗致力於勸導一個猶豫的世界皈依天主,方濟各的做法卻是鼓勵膽怯的教會破繭而出,參與世界。
教宗方濟各敦促教會走向社會邊緣,尋找最貧窮和失落的人們。他復活節前到監獄裡為少年犯們濯足;重啟普世基督徒合一議程,並主動與回教、猶太教和無神論團體對話。凡此種種,不是為了公關作秀,而是只有走出自我,才能真實地認清自我;只有透過向全人類傳佈福音,才能感受時代的脈搏,教會才能自新又新,歷久彌堅。
毋庸置疑,方濟各教宗正在啟動梵二會議以後,天主教會等待已久的質變。
(作者耿慶文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加拿大文化觀察者。閱讀該作者其他作品,請連接:ttps://twitter.com/JohnCK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