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風
我有一個長我兩歲的姊姊,從小是模範生、班長,聰敏機靈、性格鮮明。爸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刻意安排她進入天主教私立國中就讀,希望姊姊在信仰的氛圍下接受優良的教育。
不幸的是,因為姊姊不適應權威傳統導師的教導,而情緒受挫,導致拒絕學習以反抗老師。印象中,姊姊國中課業成績一落千丈,是父母心頭焦慮的重擔。
同時間,又因為父親生病倒下,媽媽各方面能力有限,以致家中頓時失去精神支柱,無人可以幫助姊姊化解她與老師之間的心結,全家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眼見姊姊在私校求學不順,父母決定對我另作安排,煞費苦心遷戶口、請友人幫忙至法院公證,以便進入明星國中就讀。
我面對姐姐求學生活的苦悶、父母的憂心焦慮、未知的國中生活和課業,心中充滿憂慮恐懼。
記得註冊第一天,我誤解註冊須知,以為已經繳交了註冊費,所以沒有向父母拿錢。個性敏感害羞的我,只好硬著頭皮,膽顫心驚地到導師身旁告知自己的疏失,唯恐引來一陣責罵。
但相反的是,她毫不猶豫、直接低下頭找錢包,邊說道:「希望我今天錢帶得夠,剛剛也有一位同學忘了帶註冊費……」,我看著她立即拿出錢包先幫學生墊錢繳費,大大顛覆了我從幼稚園以來,老師暴躁易怒、以體罰言詞侮辱學生實踐權威的形象。
我的國中導師這樣平易近人、毫無架子、平和理性地處理突發事件,因而讓我放下一顆忐忑的心,以平穩的心情愉快地開始國中新生活。
我們這一班是合唱班,因而凝聚了強烈的團結氣氛。我清楚感受到:在練唱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因為合唱重要的不是凸顯自己,需要每一位同學獨特的歌聲一齊達到美好的和諧共融。
我那時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並非只有課業可以衡量一位同學的才能、特質:有的同學功課表現平平,但是彈得一手好鋼琴;有的同學外表平庸,但是她獨特渾厚的低音,是難得一見的優美音色。有的同學的音色是出眾的獨唱女高音,但是為了要有美好的合唱表現時,她需要收斂自己,而且需要音準的同學在一旁多多扶持……。因著我們不同的特色,才能創造出美好的作品。
在升學考試強大壓力的競爭下,我們有機會在合唱中彼此欣賞、互相協助。這樣的正向班風,也歸功於我們導師的教導。她是一位對授課時間分配精準掌握、對教材內容充分備課的老師。她教授國文課首重做人處事的道理,而且往往是從我們在學校的日常生活、社會發生的具體事件,結合課文的核心思想而加以發揮。老師自己以身作則,讓我們清楚體會她重視學生的課業,更重視我們的品德。
十幾歲喜歡唱歌的少女們私底下活潑、充滿夢想,有時不小心就會開玩笑開過頭,比方有一位同學喜歡偷偷把她人在蒸飯箱中的飯盒藏起來,等到中午吃飯時間就會有人找不到便當而心急如焚;或是有同學喜歡看小說、漫畫……導師會利用她的國文課諄諄教誨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告訴我們要長大、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那幾年台灣盛行一股風潮,許多家庭為讓孩子逃避聯考壓力,而送孩子到國外讀書,成為小留學生,接受全新的西式教育。在當時保守的台灣社會,家庭經濟能力不足、苦讀奮戰的中學生,只能一面羨慕、一面哀嘆,可惜自己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於是導師就在課堂上分析現狀,把利弊得失告訴我們,讓我們了解國外生活的辛苦、失敗的風險,以及不同競爭環境的甘苦,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而安心努力、認真守份。
國一結束時,我看見導師在我成績單上極為積極鼓勵的評語,打動了我的心、影響了我的一生、及我對自己的眼光。後來我在求學生涯中,時常想起老師對我的期許,努力不斷向更高遠的目標邁進,高中、大學聯考也順利進入第一志願學府。
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期在一個非基督徒的環境,體會到同學之間真實的友愛情誼、彼此鼓勵切磋,師長對學生充滿尊重、愛心、耐心的教導,給予我成長轉變期中極大的助力。這是天主對我的慈愛與保護,祂幫助我從年少時期開始學習以開放正面的心態認識人性與友誼的崇高,並體會祂的慈愛多麼寬廣與自由,不受限於任何的藩籬與框架中。
我深深感謝這位以思言行為深深啟迪我的恩師,並感謝天主聖神透過這些人的協助,激發我努力向上的心志,並安慰我無助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