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終源
在聖洗之後教宗本篤十六談到「聖體聖事」,聖體聖事是信德最完整的表達。在聖體聖事中匯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向度,紀念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使祂的救恩在今日實現,並走向未來的無形世界:使我們的肉身和靈魂偕同萬物邁向天主,以達到最後的完美。
信德、祈禱、十誡
信德的表達主要是在「信經」的宣認,教宗說:「在誦念信經時,我們的整個生命也投進一個旅程,邁向生活的天主,與祂共融結合。」教宗接著詳細說明信經所帶有的聖三結構,就是「聖父與聖子在聖神的愛內合而為一。」這是萬事萬物最內在的奧秘,是整個信德生命的核心。而我們藉著誦念信經,全心投入宣認的真理之中,使我們的生命擴大,而屬於一個更大的團體,就是教會。
教宗接著說到為忠實傳遞教會的記憶,還有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祈禱」和「十誡」。談到祈禱當然要先提到耶穌的祈禱,就是「天主經」:「藉這篇禱文,基督徒學習著分享基督自身的屬神經驗,並開始以基督的目光審視萬事萬物。」藉著我們自身的轉變,我們也能在他人心中,激發接近天主的渴望,這就是信仰的傳遞。
信仰傳遞的另一個要素即十誡,十誡展現了人與天主相遇的最深真理:「十誡不是一套消極的命令,而是一些具體的指示,引領人們走出自私的曠野和封閉的自我,而與天主對話,投進祂的仁慈,並把這仁慈帶給他人。」教宗因此指出,十誡是感恩的旅程,愛的回應;「而這旅程從山中聖訓的教導獲得新的光照。」
教宗為信仰的傳遞作一個總結:「教會傳遞的記憶寶庫所包含的四個要素是:宣信、舉行聖事、十誡的路、祈禱。」教宗指出教會的要理講授就是圍繞這四個要素建構的,綜合教會要理講授的,作為信仰指南的《天主教教理》也是架構在這四個要素上。
我們可以說,信德的傳遞是在教會中進行,而教會在她的生命中,藉著聖神的帶領,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就是藉著宣信、舉行聖事、十誡的路和祈禱四個要素來進行。這個標準作業程序使教會的信仰傳遞有可靠的方法,也保障了信仰傳遞的完整性。
信仰的合一和完整
「信仰的合一與完整」是天主教會一向非常重視的傳統,教宗們也常以持守這傳統作為宗座的首要職務。
但教宗覺得在目前這個時代,大家講究的是「因同一的事業團結起來,彼此關愛,同舟共濟,追尋共同的目標。」若要談到「因同一的真理團結起來」,似乎有點困難,在追求思想自由和個人自主的現代,也就是所謂多元化的時代,大家害怕,要求同一真理會妨害到思想自由的理想。
這使我們回想起本通諭第25號所提到的,現代人因著極權政治的陰影,對普遍真理所有的恐懼感。在這裡,教宗從另一個角度,即「愛」的角度切入:「愛的經驗告訴我們,共同的理想是可能的,因為藉著愛,我們學會怎樣以別人的目光審視萬事萬物。這樣做不會使我們的視野變得狹隘,卻使我們看的更豐富。」
有一種說法:講理使人分裂,愛使人合一。又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愛不會相反真理,而是讓人更接近真理。
教宗指出,真愛來自天主,有如天主的愛,最後還是需要真理,耶穌是真理、道路、生命:「瞻仰耶穌基督這真理,愛會變得更深更持久。」
教宗堅持信仰只有「一個」:「因為我們所認識和宣信的天主只有一個」,因此我們信德的內容,信仰的條文都是集中在唯一的天主和祂的作為,這來自天主的合一,遠超過人的理性所能想到的。「因為這合一是天主的恩賜,使我們成為一體。」
教宗引用里昂的聖依勒內,說明信仰只有一個,就是建基於天主降生成人此一真實事件的信仰,這一信仰的對象就是耶穌基督:「天主的旨意是藉基督的肉身,圓滿地啟示自己。」這個信仰適合一切的人,不論是智愚賢不肖,也不管會不會清楚表白;那些「懂得長篇大論的人」並不能使信仰有所增加,那些「寡言的人」也不會使信仰有所削減。
保障信仰唯一的是教會單一主體的共融,教會只有一個身體、一個聖神,是建基於同一的基礎上:「我們站穩在同一的磐石上,被同一的愛的聖神所轉化,散發同一的光,並對現實有同一的洞察。」
因為信仰只有一個,所有信仰條文都是彼此相連的,不能否定其中任何一個條文,就像耶穌對法律和先知所說的:「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劃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五18)所以教宗說:「否定其中一個條文,那怕是看來最微不足道的條文,也相當於歪曲整個信仰。」
教宗強調信仰不受時代的變遷、環境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而有所增減:「信仰是普世性的、大公的,因為它光輝照耀,照亮全宇宙和整個歷史。」
教宗說:「為服務信仰的合一和完整地傳遞信仰,上主賜給教會宗徒的繼承,藉以確保教會的記憶延續下去,並讓人們得以在信仰流溢的純淨泉源汲水。」宗徒的繼承藉著可靠的教會訓導將信仰完整地傳給了我們。
第四章 天主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可能是受到聖奧斯定的大作《天主之城》的影響,教宗將通諭的最後一章定名:「天主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城是人民穩定的共同的居所,在今日世界城市的發展甚至凌駕國家之上。教宗願意說明,信仰不只是一個旅程,而更是一個建造的過程。
教宗在此引用舊約諾厄和亞巴郎的故事,指出他們都在預備一個可讓人共同生活的地方:「諾厄建造方舟,救了自己的家人。亞巴郎因著信德,他寄居在帳幕內,期待著那有堅固基礎的城。」因此信仰帶來一種穩妥和堅固,是只有天主才能賜予的。教宗說:「天主為世人預備的城所具備的特色,就是堅固的信德。」
信德是人對天主的堅強信賴,這種信賴帶給人在生活各層面穩定的關係:「信德展示了當天主臨在於世人中間,祂與世人的關係是何等堅固。信德不僅為信徒帶來內在穩固、堅定的信念,也光照各種人際關係,因為信德源自愛,也反映天主的愛。天主是可靠的天主,祂賜給我們的城也是可靠的。」
信仰與公益
教宗再一次指出信仰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強調信仰並不會使我們脫離世界,也不會漠視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關注的事。信仰也不是個人的熱心,而且因為信與愛的關聯,信德之光可以實在地為正義、法律與和平服務。
由於信德源於天主的愛,我們的生命能投進天主之愛所開拓的空間,使生命成為邁向圓滿之愛的旅途:「信德之光能夠豐富人與人的關係,使之更持久、更可靠,同時也豐富我們的生命。」
缺少愛,人就不可能真正地團結一致,人際關係只剩下功利或恐懼。而信仰使人領會人際關係最後的基礎是在天主和祂的愛,這愛能擴大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追求美好的共同生活,也能夠為所愛的人臨在而帶來喜樂:「信仰確是為所有的人帶來益處,信仰就是公益。它幫助我們建造我們的社會,使我們的社會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信德與家庭
教宗藉著《希伯來書》指出:「信德光照人間共處的第一個範圍是家庭。」由父親傳給兒子的祝福成為亞巴郎傳承信仰的第一步。教宗更指出婚姻生活是天主大愛的標記和臨在,並藉著孕育新生命來彰顯造物主的美善、智慧和愛的計畫。
在這裡教宗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只有認識到一個超越我們的構想和事業的計劃,我們才有可能許諾永遠相愛。」我們當前的社會可能由於信德的缺乏,離婚、不婚、不育的人與日俱增,實在不是社會之福。
教會非常重視家庭生活,也認為家庭是信仰傳承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裡,信仰並自幼年開始伴隨人生的每個階段。」教宗呼籲父母「必須培育家人共同實踐信仰;陪伴孩子們信仰的成熟。」從讓孩子們學會信賴父母的愛,到複雜、豐盛、重要的青年時期,常能體會到家人和教會的親近和支持。
教宗提到世界青年日見到的,年輕人所表現的信仰的喜樂。與基督的相遇,為基督的愛所包圍和引領,能開擴青年人的生命,賦予他們不會落空的堅固希望。所以信仰不是弱者的避難所,或找一個安慰,信仰提升我們的生命,信仰是一個偉大的「愛的聖召」,因為是基於天主那遠超過我們的種種軟弱的信實,因此「這愛是信實的,值得擁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