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玫玲
小兒保祿幫忙安置好今年的耶誕馬槽,問:「為什麼妳要在歡天喜地的聖誕節加上一個十字架?」答:「因為耶穌誕生的奧蹟,在十字架上完成,祂的十字架,成為我們每個人重生的『馬槽』」,「那麼妳應該把這個道理加註在旁邊,讓參觀主教座堂『馬槽展』的人了解」,我無言。
窮盡一生人間歲月,我能了解「救贖奧蹟」、天主對我無窮盡的愛嗎?
最近,在「漢學院」書架上,找到中國考古學之父李 濟的《安陽》,有一小段描述他發現殷墟石雕小人的心情:「…這兩個石人,使人百看不厭…」,放下書,心神跟隨他停駐在那一刻;出土的「正坐人形石雕」具體而微,證實三千年前存在的商代文化,掘斷臍帶,從黃土地子宮拉出胎兒,他像抱著「新生兒」的父親;然而這一刻,手捧著石雕小人,他又是與先祖面對面的「新生兒」!
四十年前的今天,一組西方古生物學者,在東非發現三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人」時,營地收音機正播放著披頭四的〈露西〉。所以考古史上,第一次找到,最完整的單一人科動物化石,因此被她的晚輩命名「露曦」。
李 濟自幼由祖父啟蒙,在家塾吟誦的是「盤古首出,天地初分,干支始建」,在哈佛學習期間,清洗過考古系收藏的五百箱埃及人頭骨,完成博士論文《中國民族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the People of the Middle Kingdom),回到中國,他的心願是丈量、秤出中華民族在人類史上的「重量」。
戰亂中,「北京人頭骨」遺失了,如何秤量?
而如今,想解釋宇宙謎團的現代人,竟然想秤量愛因斯坦的腦容量。
1947年,年輕的法籍耶穌會士雷煥章修士來到北京。1948年李 濟押運「安陽殷墟古物」離開大陸。
失去考古現場,考古人類學之父李 濟「春風化雨」在寶島。繼續探尋中國人的本源。
被驅逐出神洲,雷煥章神父,心不甘,情不願,來到台灣。當過代理牧師,與道士結為知交,化身老魔鬼,為小魔鬼排難解惑,為徹底認識他所愛的中國孩子,他探究「中國人對『天』的觀念」;後半生投入甲古文研究,用原文讀出「盤古首出,天地初分,干支始建」。陪伴青年學生六十年,他發現:「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準備最後參與天主聖三的生命。」
在法國里修的「小德蘭中心」,每年也舉辦馬槽展。郭 協(Mgr. Guy Gaucher)主教捐贈的家族收藏,是最美的普羅旺斯泥塑彩繪小人;大半個展廳,具體而微重現法國南部小村。形形色色的小泥人,象徵各行各業,忙忙碌碌過著家常日子,隱藏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
簡樸山洞裡,安置著小小的馬槽,年屆耄耋的主教說:「從小,在『將臨期』間,我盼望的時刻,就是每天把代表『我』的那個小泥人,朝嬰兒耶穌的馬槽挪近一步!」
我們為華人旅比教友安置的蒸籠「馬槽」不變,依據禮儀年,裡面展開《馬爾谷福音》,高懸的聖達彌盎紅漆金邊十字架上,貼滿華人教友共融紀念。今年新添的相片,是七十八歲的藝術家姚保祿,在聖週四領洗,恩寵滿盈的鏡頭,以及韓廷光神父返鄉,家人親友為他晉鐸六十年鑽石慶,隆重獻上感恩祭典的畫面。
從馬槽到十字架的奧蹟,藉著「感恩祭典」,每一天,都是我們參與「天主聖三」生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