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達
本文接續上一期,敘述有關莫勒的教會學:
4. 聖神對教會事務的功能(the functions of the Spirit relative to Catholic concerns)
這一觀點主要是針對教會的至一性而論。特利騰大公會議後,西方教會產生分裂,不只是結構制度上的分裂,在信仰、對聖經的詮釋,以及在信理發展方面,也產生許多衝突。
因此莫勒認為,此需要聖神的運作才能產生至一性(unity)。不過如果教會內每一個個體都具有活力(active)、但卻沒有一個合一的行動原理或功能,則整個教會團體的活力將成為散漫,以致耗盡每一成員的活力,這樣不僅無助於教會的發展,反而使教會發展的整體力量消耗殆盡。
相反地,若教會的每一個個體都能依循聖神的引導,發揮各自的能力,在各自的職務上運作,則教會一定會有更整體性的發展。但此因聖神之引導而成就的整體性發展,並不意味著是要否定個人的神恩,其實反而是助長個人神恩的運作,並促成教會更為成長。
教會對信仰真理與知識的發展,也不能沒有聖神的啟迪(inspiration)。為莫勒而言,教會對信仰的產生與認知、言語的表達、與之後的詮釋,也都是在聖神的運作之下才能進行。因此,為他而言,聖經僅是耶穌之後的基督徒在聖神的靈感下,針對耶穌公開生活的言行所做的反省之作(新約著作),有其時代的侷限。但聖神的能力繼續運作,在每一時代,因著時代的不同環境,聖經應不斷地重新被詮釋,而詮釋的能力還是藉由聖神而運作,但完整的詮釋必然是在教會的信仰中進行。
為此,為莫勒而言,教會中的傳承(traditions)有二個層次,一則為耶穌的教導(新約著作);其次為在每一時代中藉由聖神運作下的新詮釋,以及所制定下的信理(doctrines)。同時,莫勒稱教會中有二個傳承:文字或書寫傳承(written tradition)及口傳傳承(oral tradition)。因此,教會傳承本身是活的,聖經雖是教會傳承的根基,但仍有時代的侷限;真正教會傳承是活的,藉由聖神不斷地延伸及發展。
為此,莫勒認為,聖經及生活傳承是一體的,前者是書寫的福音(written gospel),後者是生活的福音(living gospel),而後者超越前者。於是教會必須在各個時代,因應不同的環境,對聖經不斷反省,以制定出信理或教會訓導。聖經與信理也都因有聖神的運作而能成為一致性。
於是,莫勒認為,教會的啟示(revelation)、真理(truth)、傳統(tradition)及發展(development),必須奠基在存在性的、及生活性的真理上。也就是說,基督教會團體並不是奠基在宣道的表達、形式或人物上,而是基於他們內在生命中,因著聖神之運作,而所呈現出的信仰生命之彰顯與詮釋。
儘管教會內有不同的聲音,但也都能藉著聖神的運作而合一。不過,我們還得指出,莫勒所說的合一,不是指形式的合一(uniformity),而是指生命中在聖神內的共融合一(unity)。
5. 教會―救恩之門檻(The church as constitutive of salvation)
教會過去一直認為,在教會之外沒有救恩(no salvation outside the church)。為莫勒而言,基本上也可以說得通,因為每一個基督徒的得救都是藉由教會,教會乃是聖神藉由基督而形成,為實現天主的普救意願。因此之故,正如同我們若沒有教會,不可能在歷史的場合中體驗到基督,因而也就無法進入救恩之門。
為莫勒而言,教會雖是獲取救恩的唯一路徑,但莫勒同時也願更進一步指出,所有得救的人,不只是與耶穌基督及天主共融合一,同時也藉此而與其他得救的人形成一個在天主及基督內共融的團體,正如同我們是在天主內與整個宇宙合而為一一樣。
6. 教會的福傳使命(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教會的使命是在歷史中,繼續通傳天主的啟示及救援訊息。為莫勒而言,沒有天主的啟示,也就無法真正獲得對天主的認知,為此,在教會之外,不能獲取對天主的圓滿認知或完整啟示訊息。
其次,為莫勒來說,也只有在教會中,才能完整地與聖神相遇及相通。在耶穌基督之前,聖神僅零星地呈現在一些地區或一些人身上(Before the time of Christ the Spirit…descended only haltingly and sporadically, here and there, on individuals)。為此,耶穌之前(或在聖神完整地降臨之前),沒有具完整的共融性、神修性及團體奉獻性的生活呈現;在此之前,都只是單一性及個別性質的奉獻生活。
由於聖神臨在於宗徒們及教會團體內,祂一直都是完全地臨在,且是永遠的臨在。藉此,教會得以繼續在聖神的導引下,宣揚啟示真理及救援工程。為此,莫勒引用依勒內的名言說,在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因為在聖神之外沒有完整地啟示救援真理。不過,他也認為聖神亦能直接在所有人(非基督徒)身上運作,但其目的是為使人加入教會團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