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活動報導
2024祈禱年
~ 邁向希望的禧年 ~
2024祈禱年
~ 邁向希望的禧年 ~
2024年6月1日(六)
文圖/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教宗方濟各宣布2025禧年時,呼籲整個教會做好準備,使基督徒能獲享聖年的豐富牧靈蘊涵。因此,他願意2024年成為『祈禱年』:「我欣喜地想到作為禧年前的2024年,可以致力於一場偉大的『祈禱交響曲』;特別為了恢復與主同在的渴望,傾聽並朝拜祂。」
教宗說明:「我們必須讓希望的火炬持續燃燒,並盡一切努力確保每個人重新獲得力量和確定性,以開放的心態、滿懷信心和遠見展望未來。」他選擇『希望的朝聖者』作為禧年的格言:「我們唯有恢復普世博愛的意識,不對阻礙數百萬男女、青年和兒童度有尊嚴生活的貧窮悲劇閉眼不看,這一切才能成為可能。」為迎接禧年、善度恩寵的時期並體驗天主的希望力量,各地的教會都要促進個人祈禱和團體祈禱的中心地位。
基督徒不會懷疑祈禱的重要性,但仍渴望改善祈禱的方法及品質。為了多認識如何推動教會的祈禱生活與使命,主辦單位「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在2024年6月1日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大禮堂共同舉辦第六屆對話靈修工作坊:『2024祈禱年 ~ 邁向希望的禧年』從華人教會的靈修富藏與今日牧靈情形,探索這「祈禱年」的意義及展望。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從2021年起,共同連續四年籌辦對話靈修工作坊,從2021年10月2日「《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2年5月28日「《同道偕行》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到2023年5月20日特別以「家庭的信仰交談與傳承」為主題,強調穩固的基督徒家庭生活對於發展堅定信仰的重要性。如同每年工作坊舉行的情況,今年6月1日『2024祈禱年 ~ 邁向希望的禧年』報名人數及參與人數依舊眾多,在此我們也特別感謝「天主教修會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小組」持續擔任協辦單位,熱誠邀請各修會、堂區及教友們共襄盛舉。
工作坊的上午時段,首先於開幕式由林瑞德神父帶領全體參與者祈禱,而後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兼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及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陳方中理事長蒞臨致詞。第一階段的講題由鄭家樂神父主講「邁向希望的禧年」,闡述教宗方濟各宣布2024年成為『祈禱年』之主要意涵,期能為2025禧年做好準備。「禧年是什麼?」鄭神父特別說明教宗博尼法奇烏斯八世於1300年宣佈首次「禧年」,也被稱為「聖年」。鄭神父解釋歷年來慶祝的頻率發生了變化:第十四世紀以50年為週期,第二十世紀改為25年。另有些「特殊」禧年,例如2015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閉幕50週年的「慈悲」特殊禧年,而禧年的慶祝方式可包括朝聖、聖門、和解、大赦、信仰宣認、禮儀、祈禱等等。
主講者鄭家樂神父 與主持人陳方中理事長
鄭家樂神父也提到,按照教宗方濟各的意願,籌備禧年的兩年中,第一年用於重新發現大公會議的教義,而第二年用於祈禱。2022年10月11日,教宗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60周年之際舉行了莊嚴的感恩祭作為大公會議年的開幕。教宗呼籲全世界的教會,深思大公會議的四道憲章的途徑和時刻:《禮儀》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教會》教義憲章、《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5月6日至2021年6月16日期間已闡述有關祈禱的教理,共38篇。教廷也出版一系列的祈禱札記,通過天主教豐富傳統中多形式的祈禱,重新將與上主的深厚關係置於中心地位。
工作坊的第二階段,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新竹納匝肋靈修中心院長李碧圓修女主講「多重宇宙中的天地人共舞」,李修女解釋宇宙是有機生命的,在個人與自己和好過程中,虛心和天主來往中以淨化心靈;與別人和好中愛好慈善;並在生態意識中參與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而履行宇宙正義。李修女也說明理性或知識常意謂著掌控,而愛是不能受掌控的,真實的愛是接納與信任。通常我們都在理上爭論誰是誰非?其實愛才是唯一理智的行為。耶穌降生成人,他徹底接受作為人性的軟弱限度,天主的人性化臨在於人類的行動中,也就是所謂越有人性越有神性。在李修女長達50分鐘的精闢演講中,充分讓參與者了解我們所相信的基督是宇宙性基督,並認識現代亞洲東方語境下的密契靈修 (Exploring Misticism in Modern East Asia)主要是學習如何在靜禱與默觀中親近天主,感受到與天主完全的合一,而享有豐沛的聖寵相隨。
上午的第三階段則邀請聖母聖心會會士、萬大路玫瑰聖母堂主任司鐸林瑞德神父,帶領參與者進入祈禱的角落,在靜默中迎接並聆聽天主的話,細細品嚐,以汲取豐富的信仰生命。林神父坦言自己喜歡祈禱,所以用這首泰澤的聖歌開始當天的分享:「何處有仁,何處有愛;何處有仁,上主必常在。」林神父引用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從洗禮的經驗中,體會到他的身份是「天主所愛的兒子」,說明祈禱是為了認識「我是誰」,發現真實的自己。只有在一份愛的關係中,我們才能發現自己是誰;只有維繫這份關係,積極地澆灌、滋養這份關係,我們才能活出真正的自 我。林神父更強調祈禱是把天主放在首位,承諾給出足夠的時間與天主同在,讓天主來愛我們,肯定、也享受這份關係,願意被祂轉化、被祂改變,日益降服於天主。
主講者林瑞德神父
工作坊的下午時段,主辦單位特別精心規劃「默觀祈禱」與「聖言誦禱」體驗,首先由大博爾青年團帶領「明供聖體祈禱」。大博爾青年團是一群由18-35歲青年組成的跨堂區、跨縣市、跨國籍的天主教青年靈修福傳團體。大博爾青年團的核心是聖體,在這裡我們與耶穌相遇,看見耶穌聖容的榮美,一起攜手走向天主。6月1日工作坊當天,於聖堂內約1小時的祈禱歌聲中,由大博爾青年團的7位團員陪伴全體參與者,藉著明供聖體祈禱敬拜讚美天主,並讓我們與主耶穌凝視,在靜默中享受與祂共融的甜蜜。
第二段祈禱體驗,是由主言會傳教士、主言使徒學校培育人蕭玲花修女,帶領「聖言祈禱 - 從文字到相遇」。蕭修女除了引導參與者透過默觀的方式誦讀聖經,使聖經- 天主聖言- 成為人與天主合一的媒介,也提到「祈禱,使我們恢復與主同在的渴望,傾聽並朝拜祂」。祈禱的方式有很多,而主言傳教家庭有一套祈禱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如何透過聖言祈禱,與天主建立親密關係。蕭修女與主言使徒們藉由許多實際的個人經驗,解釋PLALA(簡稱皮拉拉)如何將聖言祈禱概分成五個步驟: P(preparing)準備土壤/心靈、L(listening)聆聽聖言、A(assimilating)咀嚼聖言、L(living)活出聖言、A(announcing)分享聖言。蕭修女表示透過這樣的一套操練,聖言的酵母得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發酵,使我們真實活出天國的樣貌。
蕭修女也強調為了幫助我們發揮出PLALA 最大的效益,我們可以練習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自己以較真誠的心與主建立關係:
1.我習慣準備自己的心嗎?
2.我懂得如何聆聽他人嗎?還是經常在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誤解、或是
意見不同時,就急於糾正他人和表明立場呢?
3.我有認真答覆天主的邀請嗎?還是我傾向按照自己的習慣過生活?
4.我願意挪出與聖言祈禱的時間嗎?勤奮練習與聖言對話?
此段長達一小時的「聖言誦禱」體驗, 讓參與者深刻感受到聖神的帶領,蕭修女也期待我們能夠活出充滿聖言與聖神的豐富生命。
工作坊的重點在於讓參與者有機會可以從小組中反省、交談與回顧自己的看法或觀點,主辦單位此次特別邀請6位主言使徒,擔任小組分享的陪伴者,讓全體參與者在小組中透過彼此對話交流的方式,對於祈禱年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而在綜合討論與結論階段,全體主講者則分別回答參與者對於2024祈禱年、明供聖體前的準備等疑問,蕭玲花修女也回應參與者的提問,介紹主言『使徒學校』提供的學習空間與內容,包括課程、靈修和人格成長的陪伴、避靜、福傳實習的機會等,讓參與『使徒學校』的基督徒能以螺旋式的方式向內扎根、往上成長與對外開放。而李碧圓修女也同時介紹她今年撰寫的新書《愈有人性, 愈有神性: 再探多重宇宙靈修》,說明此書中所表達的既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的思維,而是跨越東西南北,跳躍在虛擬與實體、融合人性和神性多重的宇宙觀,並鼓勵閱讀者在無限聆聽宇宙基督的召換中,體驗天地人在宇宙氣息中舞蹈。
此屆工作坊是於四月下旬開始報名,按報名順序至五月中旬額滿,參與人數多達100位。主辦單位「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和協辦單位「天主教修會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小組」非常感謝大家的熱誠參與,更感謝全體主講者的精彩演講、帶領祈禱體驗與主言使徒陪伴小組分享,讓第六屆對話靈修工作坊圓滿順利完成。主辦單位同時期待與會者在這次工作坊能有豐富的收獲,以邁向2023年11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會見於各朝聖地服務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時所宣布的期許:2024年是祈禱年,籲請眾人致力於祈禱,為2025年禧年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