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吾心之重》
———— 讀後感(1)
范京生 (Paul Fan)
范京生 (Paul Fan)
《中國,吾心之重》(China in Life’s Foreground) 是一位英國籍的奇女子董育德小姐(Audrey G. Donnithorne)在晚年寫作的一本回憶錄(英文原稿於2018年出版)。她一生的經歷橫跨二十和二十一世紀,映照著近百年來關於中國、英國、印度、和澳洲的歷史。民國11年(1922)她出生於四川省的綿陽(註:成都附近,試想一下它的時空背景 —— 辛亥革命後的第11年,中國處於各地軍閥割據或無政府狀態,宛若中國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與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相比,綿陽的生活數百年來未變,是有著平靜生活的另一個世界)。她的父母是來自英國的聖公會傳教士。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現象中,有許多和她類似的歐、美各派基督新教來華傳教士的子女們,在成長後造成一股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現象 —— 在其各自的國家內,成為政治上的「中國通」,或是文化上的「漢學家」。由於我本人對於近百年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曾與古偉瀛教授合譯《湘西風雲路》(Havoc in Hunan)一書(光啓社於2001年出版中譯本),它是美籍伊莉莎白修女會10餘位修女們於1924年至1954年(註:被中共逐出中國)來華(註:湖南西部的沅陵教區)傳教生活的集體記憶,這和董育德青少年時期其父母傳教生活點滴的回憶有許多的類似和比照。因此,在《天主教週報》上拜讀了古教授導讀本書的連載文章後,就有興趣一睹為快。閱畢本書後,更是對作者的敍述讚嘆不已,有頗多的感想。在古教授的囑咐下,又再仔細地重讀了一遍,經過多時的整理思緒後伏案寫出,聊以作為「讀後感」。
以學術上的專業而論,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傑出而又獨特的經濟學者。起初,她研究和實地考察英國等西方人士的企業在亞洲發展的現況 —— 英文版的《在中國和日本的西方企業》於1954年出版;《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的西方企業》於1957年出版。接下來,由於出生的背景和青少年時期在四川的生活經驗,董小姐於1958年以後開始專注於「紅色中國」經濟發展的現況(註:當時的資訊封鎖。當然,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是她研究過程中的最佳對照組),「十年磨一劍」才有了《中國經濟制度》(1967年在美國出版)的權威著作。
在多年的事過境遷之後,若想要認識過去的歷史上所發生的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重大事件,就必須還原當時的實際狀況,並且掌握各個相關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和進程中相關的各個時間點。以上述的《中國經濟制度》為例,在時間的背景上,讀者就不能忘記毛澤東「共產中國」的鎖國時期(1949年至1970年代中期),以及他師法「蘇聯老大哥」的典章制度和各式各樣共產主義措施所產生的不幸狀況。譬如,1958-60年的「大躍進」期間「土法煉鋼」式地試圖「超英趕美」,是師法史達林在1930年代戮力於蘇聯工業現代化的幾個「五年計劃」。又譬如,「土地改革」之後,毛澤東順勢地把佔全國總人口80%以上的農民組織為「集體農場」和「人民公社」,這又是共產蘇聯過往經驗的翻版。此外,二戰前史達林的鎖國政策,更是毛澤東的樣本。
《中國經濟制度》的作者,在寫作的研究過程中歷經困難重重(參閱本書第9章的敍述) —— 「每一點、每一滴透過那隔開中國(與外界的世界)的那道竹簾而得到的有關中國經濟的資訊,都必須小心翼翼地收集起來和分類歸檔。這個過程可能是今天的研究人員(擁有電子資訊和資源)所無法體會的艱辛和努力」。同樣的道理,也可應用在董小姐於1980年以後,數次利用「經濟訪問團」等的公開方式,到中國不同地點的實地訪問的空檔時間,所從事的天主教會服務事工(參閱本書第18章)。以現代世人(尤其,今日年青的一代人)的眼光來回顧書中的敍述,一定會說「怎麼可能」?
董小姐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映照出其祖國的由盛而轉衰。二戰前的大英帝國獨霸世界,佔有全球1/4的土地,以強大的海軍維繫著全球的交通網,是一個「日不落國」。依照本書51-53頁的敍述,「我們在(四川)安縣的生活,被外面大千世界的事情打斷了。1927年(民國16年)的春季,國民黨(北伐的)軍隊繼續向(中國的)北方推進。外國的領事館都在開始下令撤僑。(在內陸地區居住的外籍人士)前往沿海地區。…..在上海,我們(作者和其父母)搭乘P&O郵輪(註:英籍,現今還在營運中,是一個巨型的全球輪船貨運公司)返回英國,在海上航行約五週,沿途停靠香港、新加坡、檳城、(錫蘭)可倫坡、(紅海出入口的)亞丁港、(經蘇伊士運河,埃及)塞得港、(橫跨地中海)到直布羅陀」。〔註:以上各個停靠港都是英國的屬地,沿線可提供保護、加煤(燃料)、加水、和各式的補給用品。史上被譽為Pax Britannica(註:比照極盛時期維持環地中海航運和地區安全的Pax Romana「羅馬和平」)〕。
在大英帝國的背景上,又可以映照出這位終身未婚,97歲逝於香港(2020年)的董育德的家庭背景。她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英格蘭人。母親出生於印度的一個大莊園。其母親的先祖James Skinner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初期的傳奇人物,四處爭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斯金納騎兵隊」(Skinner’s Horse)的創立者,他娶了一位印度某邦國的公主為妻。其外祖父是英屬非洲甘比亞(Gambia)總督之子,到印度執業律師時,為當時仍是少女的外祖母打贏了繼承莊園的官司,因而結識進而結婚。
董小姐本人,在多年的倫敦大學研究、著述生涯之後,於1969年移民澳洲,在坎培拉大學持續以研究中國經濟為重心的學術生涯。1985年從大學退休後,才移居(仍是英屬地)香港,開始以一已之力「關懷中國天主教會」的另一番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