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村
2006年2月22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擢陞香港教區第六任主教陳日君為樞機,並在3月24日於梵蒂岡正式就任。這消息公佈後,整個香港教區以及全球華人教友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來迎接這位樞機,而香港教區也忙碌地準備3月30日的祈福彌撒。
每當有教區性活動,例如:傳教節、考核禮、祝聖神父等禮儀,香港教區便會組織各個不同堂區的聖詠團團員一起詠唱。以往傳教節禮儀舉行的地點,是在露天球場或室內體育館,所以聖詠團人數可達一千人。但這次祈福彌撒的地點是在主教座堂。以教堂面積來說已經算是很大了(在香港,習慣稱「座堂」為「大堂」,這個「大」字當然跟面積大小無關),但實在不可能提供座位給一千人。因此只選了幾個聖詠團來負責,包括每逢教區禮儀必然參與的教區聖樂團,主教座堂聖詠團,及鄰近兩個堂區的聖詠團,組成了一個96人的合唱團。這個數目對主教座堂的唱經樓而言,已是達到了極限,因為已超過一百多歲的聖堂其唱經樓恐怕不能負荷九十多人的重量,所以筆者一邊指揮,一邊祈求唱經樓不要倒塌喲!
在教區性的大禮儀中,聖詠團是來自不同的堂區,各有他們自己詠唱的習慣!因此在選曲與排練上,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配合各方面的要求,由教區禮儀委員會及聖樂委員會辦事處負責選擇歌曲。一般說來,為使所有參與禮儀者都能一起詠唱,選唱的彌撒曲、對答經文、進堂詠、奉獻曲及禮成曲都以一般教友會唱的聖歌為原則;而領主詠則選擇難度高一點的歌曲,如多聲部的作品等等。
組織來自不同堂區歌詠團練唱並不簡單。一般做法就是先把已選的歌曲與樂譜於一個多月前寄給各歌詠團,希望他們自己練習。然後到禮儀前一兩天的晚上或星期天再集體練習。但要強調的是,如果希望在禮儀中成為歌詠團的一份子,就必須出席練習,且於練習當天分發彌撒「入場卷」。
至於聯合練習時,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怎樣控制練習時間與排練方式,而不必花太多時間於練習歌唱技巧或樂句處理。最重要的是達到咬字清楚,節奏一致,各聲部音色平均,再加上一些音樂上的處理便可。若有多過一次的練習,則可做較仔細處理。
這次聖詠團準備新樞機祈福彌撒,只有一次練習機會,練習開始時以一首大家熟習的曲子「基督得勝」來代替「發聲練習」。這是一首只有八小節的四部合唱短曲,一方面可以邊練習、邊開聲,一方面還可以即時調整四個聲部的音色。接著練習分聲部的歌曲,然後才唱單聲部歌曲,並同時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至於彌撒曲與對答經文,則留在最後才唱。
彌撒當晚,各個聖詠團團員都盡力用美麗的歌聲為陳樞機祈禱。當筆者在指揮時,赫然看見男生後排有位弟兄並沒有唱歌,只是望著筆者微笑──噢!原來是由台北來參與的吳新豪神父!這給了我很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