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任吉
「達文西密碼」在台灣媒體界的試片,與坎城影展的首映同一天。而在電影院公開放映的時間,比美國還早一天。可想而知,電影工業的製作與行銷,在跨國商業集團的炒作下,已經整合了全世界子公司、及商業聯盟的力量,形成一種氣勢;同時推銷各類包裝花俏的產品,影響大眾,以創造最大的利益。此次試片有點特殊,當參與試片者入場時,手中持的並非單頁的紙卷,而是外表印刷精美、略有重量、五角小盒內裝的樣品酒。行銷單位的創意巧思令人佩服,在迫使買方得到小便宜的情況下,又一次的被陶醉、被洗腦,不自覺地跳入商業行為所安排的陷阱中。
「達文西密碼」的原著小說,十分暢銷,銷售量已達3千5百萬本,但在觀賞完電影之後,覺得並不如預期的精彩好看,只是部不太成功的商業電影。平常電影放映一、兩週後,口碑就會傳出,不知本片是否仍能持續賣座?
本片以兇殺案的發生切入,在追兇過程中,主角發現了謀殺動機,是足以顛覆天主教會信仰的大秘密。電影從警方辦案、循線追緝,和教授研究符號、圖形、解碼開始,用揭發大秘密為噱頭,緊吊觀眾的胃口,最後算是給了答案,滿足觀眾的好奇。電影故事所敘述的範圍,比較針對整個天主教,包含以基督為主的教會。電影情節所涵蓋的時間,是耶穌死後至今。電影與小說一樣,傳達了許多對天主教會生活與信仰的錯誤訊息,雖只是小說或電影,但足以讓人對基督宗教產生誤解,更讓教會受到傷害。
影片中的壞人、是天主教主業會的主教與歸正的修士。片中描述主業會士為了要維護正統教會的信仰權威及傳統,不惜殺人,與錫安會、聖殿爵士對立等情節,嚴重破壞了教會人士的形象。還有關於天主教兩千年發展過程的說明,也多斷章取義,只是掠取許多世代教會生活中的片段,非事件整體面貌的呈現,而且只強調負面經驗,以符合商業電影懸疑元素之所需。
電影用了過多的對白,或虛擬的歷史鏡頭去說故事。敘述的條理脈絡,也不是很清晰,幾次有突兀、不合理、不順暢的現象。如公園中,為找躲藏的地方,硬是趕走吸毒的人,及突然殺出完全熟知秘密的銀行保險經理等等情節。全片予人「急就章」、錯誤百出的感覺。關於小說的部分,許多文章和網路資訊已分析了其中與歷史事實不符杜撰、扭曲之處。至於電影,若仔細作電影筆記,將可列舉本片在歷史及信仰中,許多真實與謬誤之處。
電影的女主角,是因「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出名的奧黛莉杜朵,與男主角湯姆.漢克、尚雷諾的演技都平平,不如配角伊恩麥克連、和保羅貝特寧搶眼。演員之間角色的設計,戲份輕重的搭配與合作,也不理想。
電影媒體是活動的影像,最大的弱點是其視覺暫留的印象,會稍蹤即逝,若牽涉到過多的議題,如女性主義、達文西的人及作品,符碼與圖形,靈魂與肉體二元論(諾斯底主義)、教會的歷史、苦修的精神、神秘宗教儀式、人本主義,文化的價值等,就無法深入,反而造成混亂。尤其本片有真實與虛幻混淆的困擾。一般而言電影時間不長,必須謹慎選擇、重新組合小說中的角色、情節、場景,才能成為良好的影視作品。否則就如本片,只剩下看似大牌的國際級演員,並無太大場面調度含意的博物館、教堂,和誇大的謎題與效果的壁畫。不禁讓人懷疑,本片原著小說的題材是否適合改編為電影?
本片受到「耶穌受難記」一片的影響,本是罪犯,後來皈依主業會的「修士」,其服飾與造型和受難記中的魔鬼一樣,角色也是由同一人擔綱。該位修士有宗教的狂熱,打苦鞭、帶刺帶,理應更加愛人,但卻由上帝的使者,成為殺人兇手,理由不充分,甚至有些矛盾。不止傷害主業會,更扭曲了用嚴厲方法修行的修道人形象。還有他太快相信主使者就是家佣,也不近情理。
基本上本片對天主教的信仰,有兩個大問題:一、我們信仰中的救世主耶穌基督,是真人,也是真天主,是降生成人、死而復活的天主。這條信理,在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議會就確定的。而電影與小說一樣,講耶穌只是人,並且生兒育女,後代至今仍然存在。二、關於什麼是教會所確認的正典,及教會2000年歷史中所發現的旁經、偽經等問題,雖很複雜,但今日的教會也早就解決了。
電影雖只是影視的創作,不需嚴格的寫實或記錄,但創作者運用材料時,仍要考慮到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本片許多具偏見的定論性言詞,如「信仰是建立在捏造出來的謊言上」等,若毫無說明,及背景解釋,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對立,無法建立良好的對話和溝通管道。電影中的主教洩漏告解秘密等等情節,非基督徒一定難以了解這些事件的嚴重性、嚴肅性和神聖性。看過小說的人,對電影較易了解。對天主教不熟習的觀眾看本片,一定較辛苦,不僅會有誤會,也有許多的不瞭解,想必會減低欣賞電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