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薇
信手翻開四月號的《見證》,映入眼簾的是首頁第三段「四旬期內……但復活之後呢?是否再度步入常軌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視線觸及這些話,心思為之一動,似乎有話要說;「編者的話」也就沒有全部拜讀。
週而復始每年過著四旬齋期,盼著復活節的喜慶,這應不會是隨著日曆在過日子吧!固然慶賀主復活的大禮與熱鬧過去之後,每人也就要回到崗位上,回歸常態的生活,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會因為參與了復活慶典,歡唱了阿肋路亞而改變的,該上班就要上班,該準時簽到就得準時簽到。
主耶穌的復活是一生命事實,教會以一個節日來慶賀,藉以喚醒我們認識不朽生命的事實,但因為是一訂定的節日,就難免會淪為祇過個節而已;吃吃喝喝、相互慶賀一番,明年再來!耶穌的復活並不是要彰顯什麼功績,或是在十字架上悽慘而轟轟烈烈地死去後,換來光榮的復活。祂的復活是生命的陳述,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第二章上那幾句表揚基督空虛自己的名言,就是在陳述這個天人相交融的生命;萬有的生命卻自貶為無能的弱者,使外在的生命歸零進入死亡,但正是此歸零陳述了真理的生命,「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
嚴格說來,每年過復活節不是來紀念耶穌的死而復活,也不是因而嚮往自己的復活;每年過這個節日,是要我們週而復始地念著這真實的生命,不僅是相信更要心領神會地在日常生活裡流露此生命事實。主復活了!祂在我內,我在祂內。
不錯,每年過完節就回歸朝九晚五,但關鍵點是如何回歸或說回歸之後,又是如何?復活慶典上宣報了主的復活,四部福音各有表述,其中哪一段、哪一句或哪一情景,能讓我與自己現階段的生活相聯想呢?例如墳墓空了,我的墳墓呢?裡面都埋葬著什麼?能騰空一點嗎?……「別拉住我不放」(若廿17),我拉住些什麼呢?真拉住了耶穌倒也無妨,其實耶穌是不會讓人拉住祂不放的,只有祂拉著我們、陪伴著我們,怕的是我們拉住了名、拉住了利和權,拉住了私情而忘了公共利益。我們能逐步從中有所釋放、超脫,而讓耶穌不停地拉住我們嗎?
復活的生命是希望、自由、平安,在我們朝九晚五的生活裡,能有幾許這樣的內在經驗呢?每次過完復活節後,我們是否體會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多少能有所擺脫,有所突破,有所提升或愈顯開懷、包容……,多少體驗到些許空暢平靜,無所羈絆?
基督信徒的主在我內,我在主內的生活,本身就是在印證復活此一生命事實。復活的主既已住在我內,我便和祂一起吹送聖神的平安、溫良、寬容、和藹等氣息,滋潤自己,也滋潤周遭的人,由時間而進入永恆。我的朝九晚五就成為平凡中不平凡的生活印證。主復活了!阿肋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