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永鑫
歷經一連串的考試,學生期盼的暑假即將來到。在這漫長的假期中,孩子可擁有較多時間,從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當然,年輕男女相處的機會與時間也增加了。然而,由於整個大眾媒體的渲染,將婚外(前)性行為描寫成「唯美浪漫」、「感覺對了就做」的事,加上網路上五花八門的性資訊、性經驗分享,發生性行為儼然成為青少年生活中躍躍欲試的事。
不幸的是,在某些學者專家的強力主導下,我們的教育部相當偏好所謂「瑞典式」性教育,並認為性教育與道德無關,道德只是宗教信仰而已。《青春達人》就是在排除道德的氛圍下誕生的一本「性教育」手冊。按照手冊的邏輯,青少年能在「兩情相悅」及做好「安全防護」的情形下,「自由的」選擇與異性發生性行為;而「安全防護」除了避免得到性病外,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避孕,因為在激情過後,「孩子千萬不要來」!我們不禁要問,性教育真的能與道德無關嗎?為青少年所安排的性教育若與道德切割,那麼將如何要求他們以及其他人的性道德呢?台灣社會處在這樣摒棄道德的「性教育」環境下,「性氾濫」、「婚外情」、「未婚懷孕」,甚至「九月墮胎潮」的發生也就不足為奇。
早在1968年,教宗保祿六世《人類的生命》通諭準確預言了這樣的後果。由於阻止成孕 (人工避孕)的方法日新月異,已經徹底改變人們對「性觀念」和「性教育」的認知,認為在做好所謂「安全防護」的情形下發生性行為,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是那些開始對性產生好奇、正在摸索中的青少年。「只要性、不要愛、更不能有孩子」,已然成為青少年,甚至是成人,對性的觀念及態度。這樣的結果不但造成社會上性觀念的開放及性行為的氾濫,更導致人們對自己及他人的身體、性、愛、婚姻及家庭上的不尊重;更嚴重的是,阻止成孕(避孕)純粹是為了享受性的歡愉而不要有孩子,一旦失敗,下一步可能就是墮胎。
若望保祿二世在《身體的神學》(Theology of the Body)一書及許多文件中,不斷地提醒我們聖經中所記載的:「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創一27~28)以及「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即是,「性」是由天主所造,並願意男女在婚姻內彼此交付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在愛內結合成一體而滿全彼此。夫妻在性愛中與聖三共融,並自由與負責地與天主合作,延續造物主創造人類生命的偉大工程。
所以,「性愛」是天主所創造並願意保留在婚姻內的,因此,性行為的本性與目的,具有不可分裂的結合與生育的雙重意義。而阻止成孕(人工避孕)方法的使用,正是只要結合而拒絕生育,這不但嚴重撕裂性行為的雙重意義,更拒絕了在婚姻中與聖三共融。至於婚外(前)性行為,更是違反天主建立性、愛與婚姻的創造計畫。
教會忠實地保存並傳遞來自天主的「性」、「愛」與「婚姻」的真理,同時教導我們如何拒絕來自外界或內在的誘惑,那就是聆聽並答覆「貞潔的聖召」。所有的人,無論年長或年輕、已婚或未婚,按照其生活方式的不同,都被召叫度貞潔的生活。已婚者要信守婚姻的承諾,謹守夫妻間的貞潔,彼此交付,彼此滿全,並在生兒育女上向天主開放與合作,善度婚姻、家庭生活。未婚者在交往的同時,能懂得愛及尊重自己和對方的身體與愛情,並願意將夫妻之愛特有的溫存,保留到婚姻時。
與「瑞典式」性教育不同,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中心前幾年開始在全國的中學推動「貞潔教育」。課程除了提供孩子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外,並教導他們如何去愛及尊重自己與異性。同學們在課程後,紛紛表達原來「性」、「愛」與「婚姻」的真實意義,和社會上所傳遞的訊息那麼不同,真正的性與愛是值得等待和被尊重的。有些同學們更自動寫下對貞潔的愛的許諾,願意將性行為保留給婚姻。
真正而客觀的性教育,並不是要「呼應」社會上性開放的潮流,強調「安全防護」的婚前性行為是好的;而是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性」、尊重「愛」、尊重自己及對方的身體,並願意在婚前過貞潔生活,成為真正的「青春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