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貴、韓麗絲
經文:瑪九14~17;谷二18 ~22;路五33~39
最近我們參加了一個婚宴,但我們並不認識這對新人,這在其他國家的文化裡,可能會被視為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但是在台灣結婚並不只是兩個新人之間的事,也是兩個家庭建立姻親關係的大事。邀我們赴婚宴的朋友是新郎的近親,因此赴宴不但沒有不妥反而是為新人增添喜氣。如同結婚時常用的雙「囍」字,雙方的家人希望在婚宴中與朋友分享他們的喜樂。
參加這次婚宴使我們想起在對觀福音中,有人問耶穌有關守齋的問題。我們注意到這次提問的人是若翰的門徒,而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法利塞人。表面看來耶穌似乎以三個比喻(新郎的比喻、新布補舊衣、舊皮囊與新酒)來反對若翰門徒。
守齋與慶祝是完全相反的。守齋是人在哀傷時自然的反應,當人遇到所愛的人去世時,很自然地會因哀傷而數日無法進食。在聖經中「守齋」是為悔罪、潔浄,也是個人或整個國家向上主求恩而行的齋戒(參閱厄上八21 ~ 23;十6;艾四16)。
我們推測若翰的門徒會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師傅若翰此時正被監禁在牢房裡(瑪四12),他們正認真地守齋,為他們這是一段哀傷、害怕、沒有安全感的日子。他們可能期待這位新老師耶穌會與他們一起哀傷,會安慰他們。無論如何,若翰到底是祂的親戚(路一36),且不久前祂才剛領受了若翰的洗禮。為什麼耶穌並不哀傷,而且還跟他們提到歡樂的婚宴?如果我們更仔細地看這一幕,或許能感受到耶穌以新郎比喻來回答問題時,祂是敏感且讓人感到溫馨的。
台灣人與猶太人在婚姻習俗上有些類似,二者都視婚姻是牽涉到雙方家族的大事。不同的是,台灣人的婚宴幾個小時就結束,猶太人的婚禮慶典卻持續一個星期之久,這段期間客人會來與新人及其家人同樂(若二1~11)。在這時刻確實不適合守齋。耶穌以委婉的話語告訴若翰的門徒,當新郎還在時,是不適合守齋的,祂似乎也會說:「我知道你們很難過,你們為若翰守齋是合適的,但你們也應知道,我就是若翰所宣告的新郎(若三27~30),你們難道沒領悟到你們老師對你們所說的嗎?」
耶穌進一步談論到,當祂被提去時,門徒們就要哀傷、守齋了,但此時他們要歡欣地與新郎在一起。與基督同在就是活得喜樂與平安。在此雖然並沒有直接提到新娘,但新娘的臨在是必然的,因為不可能慶祝婚宴沒有新娘,畢竟婚姻是兩造關係的結合。耶穌對於婚宴的美好解說,提醒我們在祂的王國裡婦女佔有珍貴的一席,而在普世教會團體內婦女也是主要的成員。當新郎由天主的家中被提走之後,婦女將是守齋與哀傷祂死亡的前鋒,也是祂光榮復活的見證者。
我們知道法利塞人也守齋,他們不僅依據希伯來聖經(舊約)法令守齋,而且他們每週守齋兩次(參路十八11~12)。事實上耶穌自己也守齋(瑪四2),在山中聖訓時,祂並不是批判守齋而是指責守齋背後的偽善(瑪六16~18),可能那時候若翰的門徒並不在場。耶穌的回答可能是直接指向死守繁複習俗的法利塞人,而不是若翰忠實的門徒。法利塞人不但沒準備好,也不願意去接受那即將臨在他們中間,能改變生命並圓滿實現的好消息。
此專欄前兩篇文章中曾提及小耶穌在廚房看媽媽烘烤麵包。在這第二個比喻裡祂使用了另一個家務事來解說重要的訊息。如同烘烤麵包,耶穌很熟悉婦女修補衣服的細節。可能祂也曾穿過母親為祂縫補的衣服。可能祂看過年輕沒有經驗的母親,將一塊尚未縮水的新布縫在祂破舊的衣服上,也很可能祂穿著這衣服在遊戲時又撕裂成兩半,祂跑回家好笑地告訴家人!這圖像提醒我們,耶穌自己過著儉樸的生活,祂也期許門徒們與祂一樣過此儉樸生活。我們也想到門徒們在四處傳道時,是否也縫補自己的衣服?因為祂要求門徒們外出時不要帶兩件內衣,既然有些門徒會補魚網,縫補衣服為他們也不會太困難吧!(參閱瑪十7~10;四21)
在縫補衣服之後,耶穌所提的第三個比喻是酒與酒囊。耶穌時代是以皮囊來裝酒,不像我們所熟悉的玻璃酒瓶,新皮囊才有彈性容納新酒發酵,舊皮囊缺乏彈性,如果裝著正在發酵的新酒,可能皮囊會破裂,酒也就流失了。在沙漠中旅行時,皮囊比玻璃瓶易攜帶且不易破碎。
美國出版的一份雜誌《The Church Herald》[1]有一篇很具挑戰性的文章,描述一個教會採取「徹底」重新開始的故事。當教會在1998年解散之前,教友人數少於50人,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家。在兩年重整之後,教會重新開放。2005年他們為新教會命名為「慶祝」(Celebrate),正式登記的教友有223人,而每個主日進堂的教友超過300名,另有250多名男女中學生參加青年會的活動。在他們所列的主要改變因素當中,有一點特別吸引我們:「從『慶祝』教會的經驗中,我們更肯定將原有的領導群全部解散,讓新的領導群做一些重大的決定是必須的,因為新酒需要新皮囊!」[2] 這真的是個痛苦與艱難的決定,但是他們確信如果他們仍然願意讓福音的訊息在80%的人都與教會無關的村鎮中能夠傳遞的話,這些痛苦的決定是必需的。
我們常習於抓住那些我們所熟悉的不放,就如同我們抓住那些我們所愛或可給予我們安全感的物品,但以實用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多餘的東西。改變常常要求付出代價。修剪的過程並不容易,我們常需要謙遜地放棄舊有的,並有彈性地準備迎接新的。無法接受改變將使教會繼續荒廢下去,就如同再次被扯破的補丁衣服,或是讓新酒流失的舊皮囊。「慶祝」教會的經驗是耶穌所說的有勇氣讓新酒裝在新皮囊裡的活例子(瑪九17)。假使老教友不在信仰內接受改變,而堅持他們的老方法,教會只會慢慢趨向老化死亡,更大且嶄新的團體也不可能共聚一堂地慶祝新郎與他們同在。
我們曾提及耶穌基督是新郎,當祂與我們同在時是值得慶祝的時刻,雖然大部分人,甚至若翰的門徒也都辨認不出來。法利塞人以他們對法律與習俗的熱中,不能看出天主對法律的本意,也不斷要以法律來制裁耶穌。耶穌拒絕被這些人為的法律所限制,新郎來是為了滿全法律與天主的話。舊結構已完成了它的舊使命,現在是建立奠基於無條件的愛、正義與和平的新王國的時刻。守齋有其季節性,但天國婚宴是永續的。
[1] The Church Herald, monthly publication of the 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 published by the Church Herald Inc., Grand Rapids, MI
[2] Wegter, Bob article Celebrate: New Life, p8-13, in The Church Herald, issue April 2006 published by Church Herald Inc., Grand Rapids,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