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季諾
拜讀孫大川先生的〈教會的改革,就從罵他們開始〉一文,頗感詫異和難過。孫先生身為教內知名人士(我的註解:知名=有影響力),發表如此聳動的題目時,應考慮情緒失衡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我不是單純的為主教、神父們辯護:身為聖職人員,如果真的在牧職上有疏失,確實是難辭其咎。但是真正的責任也實在的落在平信徒身上,不知道教友在注視神職身上的木屑時,有沒有留意到自己眼中的大樑?
我不清楚教友們在自動自覺地閱讀《聖經》的同時,有沒有對教會其他文獻有同等的關注?特別是《天主教法典》,可以教導教友們在一般事務上用常理做出判斷。《法典》、《教理》和《梵二文獻》便是做成判斷的依據標準。但是這不應拿來做為教友可以擺脫教會聖職約束的理由,就如同風箏沒線便無法起飛是一樣的道理。
天主教徒相信「言語」有其效力。我們常在「信經」中宣認:「我信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對聖職人士的服從就是踐行此宣認的行動。宗徒和其傳人大多出身卑微平凡,由平信徒中召叫選拔出來,但這並不影響耶穌的救世大業,反而更證明是天主在顯其全能。如果我們受過洗的基督徒對他們沒有一份發自信德的服從,那我們便是若望一書5〜10節中所指的說謊者,因為我們沒有看見真理,也沒有衷心地相信自己所宣認的。
傳福音是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司鐸不用講,被祝聖專為服務的執事也要宣講福音,教友們更要生活出福音精神。但是主教在傳福音一事上地位重要,主教一職在初期教會稱為「監督」,他們的首要職責在於確保福音傳承的準確無誤。我相信這「束縛權柄」存在的理由不是為限制教會團體或信友個人的發展,而是一種保護作用。如果有人妄用,那是可指責的,但是教權本身是要求被尊重和服從的,因為它來自主耶穌基督。
所以,教友們熱不熱心,如果不是牧養方面的問題,那其責任確實不在聖職人員身上。事實上,中國大陸等偏遠地區的教友如無牧之羊,但也一樣熱心真誠,可見信仰實在是根植於心的,並不是表面工夫。參與天主子民的聚會(如主日彌撒),不是給本堂神父面子,而是真正靈性需要的驅使,有此自覺的人,才真正是成熟的基督徒。(Fr. Thomas Shekinah 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