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光
上次開始介紹艾克哈大師的《勸言集》,以「服從」為例,說明書中有舊詞新解的特色。這一次繼續背景特色的部分,談到本書的主題與關鍵字。
開始介紹之前,補充說明神秘語言或契合經驗的語言不是道盡或道斷性的語言,而是激發性的語言,因此不需要緊湊的長篇大論,因為即使長篇大論仍意有未遞。神秘語言更是悠然簡易重覆的言論,聯想性的比喻,發人深省的悖理(paradox,反論),按圖探索的路標,令人玩味無窮與掛在心頭的格言、經句、短頌、偈言。
一、主題與關鍵字
1)「超脫」與「捨空」
「超脫」(Abgeschiedenheit ,detachment)與「捨空」(gelassenheit, releasement)兩者在《勸言集》中沒有明顯的區別,兩者就是全書思想的「引導主題」、「主導動機」(leitmotiv)或基本心態。全書有三章特別說到「超脫」與「捨空」的道理,說明如下:
第三章──「超脫」的重點不在於捨棄外在的事物,「超脫」應從脫離個人意念做起,也就是神貧(瑪五3)與背十字架(瑪十六24)的精神。本章有警世之言:「如要認識自己,找到了自我隨即捨空,就是最佳之舉」,一種「欲成全、先捨空」,或「越捨空、越成全」的悖理。
第六章──「超脫」與「抱守天主」的關鍵在於心靈。首先,神的肖像超越一般心像,必須以「超脫」的心靈相應,擺脫外在事物,體證心靈空無,才能「突破」表象,進入本根。其次,「抱守天主」在於心靈對神的超覺真知,而不在於外在的追求。以書法比喻,始時意識臨摹,終時「超脫」意像感覺,人筆相忘,下筆有神。
第廿一章──經過「超脫」,心靈自然灑脫,在天主前,自由通達,毫無罣礙。這是一種「斷滅」(entwerden, un-become)個人意念,「化成」(werden, become)天主意念的靈修。《神慰之書》繼續發揮主題,稱之為受造者形像的「脫形」(entbilden, un-form),造物主肖像的「轉形」(überbilden, transform)與「復形」(einbilden, reform)的道理。形的表達方式有哲學主智論的背景,神秘者以天主看待一切的「心形」看待一切。
2)「走出自我」或「忘我」
「走出自我」或「忘我」(ausgehen)依文脈有許多不同譯法,依第一章有跨出自我、捨空自我的意思,第二、四、十一章與「捨空」與「超脫」同義。「走出自我」或「忘我」是艾克哈神秘神學專用名詞,東方教會靈修導師筆名狄奧尼修(Pseudo-Dionysius, 約500A.D.)的否定式神學用語「ekstasis/ecstasy」的翻譯,有時稱作「出神」,狄氏原意指藉「走出自我」或「忘我」獲得真知,達到「超越精神的合一」,沉浸在神性不可思議的黑暗之光中。艾克哈的特色在於提出一種對等或反比的「走出」或「忘我」:人捨空,神進入。
3)「分辨」
「分辨」(Unterscheidung)三次出現於《勸言集》該書分章的標題:第十三章、第十五與廿三章,另三次出現於其他章的內容。依內容來說:一次正面義,指分辨內心超脫與內心怠惰,不要把超脫與怠惰混為一談(第廿一章);兩次反面義,一指人靈以「無辨」(without distinction)、「沒有分別」的平等心,於萬物中愛神(第十五章),另一指神人之間「無辨」、「沒有分別」的結合(第廿章)。
整體言之,雖然艾克哈於書中大量討論「分辨」,但理論特色在於達到一種「無辨之辨」或「無別之別」(distinction without distinction)。最後,書中多次以「阿門」作為一章的結束語,表示在恩寵與喜樂中神人密契、「無辨」的關係:「誰萬事稱心如意,誰便擁有喜樂。這樣的境界,除非人的心意與天主的旨意合而為一,否則是無法達到的。讓天主賜予我們這樣的結合!阿門」(第廿三章)。
4)「勸導」
「勸導」(Unterweisung)的特色反映在全書後面部分第十七章至廿三章,前面部分則以「分辨」居多。「勸導」部分有很多對話,例如:「請想」、「聽好」、「你可能會問」、「我的回答是」等語氣,段落間連貫少。「勸導」主題有:斷滅、空虛、善惡、告解、天主、分辨、外在、忠信、信仰、恩寵、謙虛、效法、內在、快樂、自由、活動方式、自然、內在與外在的工作、平安、貧窮、捨空、財富、聖事、抱怨、奇特的方法、受苦、誘惑、結合、新生等。艾克哈所談到的靈修指導重點之多,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