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前言
今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並慶祝聖三.麗沙進入永生一百週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日,在生命之母團體的法國母院凡那斯克(Venasque)的神學院,也將與聖衣會的弟兄姊妹一起舉辦二天有關聖三‧麗沙的國際研討會,來深入發揚其精神。暑假期間,譯者在法國母院閱讀一些有關聖三‧麗沙的靈修,深受其益,特將Flavignerot聖衣會這篇文章譯成中文,以饗讀者。
祂太愛我了
「聖保祿有一句話可以總結我的生命,並且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在自己的每一時刻如此地寫著:祂太愛我了(Proter nimiam charitatem),是的,身在恩寵的洪流,是因為祂太愛我了。」(書信 280)
「太被愛了」這幾個字可以總結麗沙的一生。她廿六歲的生命在嚴重的病痛與感恩聲中完成。因為對她來說,每一時刻都在接受愛,一種「太偉大」的愛、超脫的愛,超過我們所渴望或想像的。那愛就是天主,天主就是愛。聖三‧麗沙非凡的單純,因著愛整合熱情的生活。
好鬥的個性
小卡吉.麗沙(Sabeth Catez),是將軍的女兒和司令官的孫女,於西元1880年7月18日誕生在布桔(Bourges)附近的軍營中。她個性好鬥,充滿活力,非常熱情與正直,雖然有時稍顯暴躁,但很難引起她的憤怒,只是一旦讓她生氣了,那可不得了!有些相片特別凸顯了她兇暴的凝視;和小她兩歲,彼此深愛著又難以分離的妹妹吉特(Guite)溫和的眼神,形成對比。
為了愛耶穌和母親,她與自己「恐怖的個性」抗爭。七歲時,她的父親逝世,接著,她初領和好聖事,這是她皈依途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她熱誠渴望、活像愛之盟約的初領聖體,使她猶如領受了最後勝利的印記;自此以後,她不再發脾氣。耶穌把自己給了她,耶穌充滿了她:「我不餓,耶穌滋養了我」。她也把自己給了耶穌而且永不反悔。同一天,她得知麗沙象徵的意思是「天主的房子」,這確定了她內在的經驗:「天主住在我內」,祂在我內心召叫我們,如同她後來所寫的,祂是「每一時刻的朋友」。
麗沙時時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也「總是一群人的頭」,一位見證者說:她愈來愈有鋼琴家的架勢:13歲時,她彈奏「賺人的眼淚」,得到音樂學院的金牌獎,當地的報紙也給予極高的評價。但在她的心靈深處只有唯一的愛,就是耶穌;她唯一的渴望,就是奉獻她的一生進入聖衣會,為了「分擔祂的苦」,像祂一樣,和祂一起,為祂奉獻自己……。
年輕的少女麗沙,愜意地活在她的時空中,熱誠地去愛與尋找,並向所有的美善開放。她旅行、跳舞、打網球和學習英文,完全為了用在慕道班和慈善機構為貧窮小孩所辦的營隊上。人們對她彈鋼琴時流露出的十足信心、與祈禱時的熱切神情難以忘懷!
長久以來,麗沙的母親反對她的聖召,但終於在1902年8月2日同意她進入聖衣會。她被賦予聖三.麗沙的名字,正如同她的恩典,是一個進入天主奧秘的新開始。在初學時,她寫信給她的妹妹:
「喔!是的,我的吉特,這三位的節日也是我的,為我來說,這是個非常特殊的節日,不是一個與其他節日相似的一天。這節日在聖衣會相當地美好,因為是一個靜默和朝拜的節日;因為是一個靜默和朝拜的節慶;我從沒有像現在這麼了解在我名字中所蘊含的『奧跡』和『召喚』。我把妳給予聖三,我的吉特,妳看我是這樣子安排妳。是的,是在這偉大的『奧跡』中我與妳相會。願祂是我們的『中心』,我們的『住所』。」(書信113)
提出這封很具體的信,是因為她特有的恩典:與天主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天主奧跡中,為她來說是那麼自然,並以一種單純和熱情,吸引那些愛她的人也同樣活出這樣的精神來。天主熱情的愛和熱誠的友情,向所有那些有麗沙個性特點的人開放。「親愛的女士,讓我們與天主一起生活,好像與一位朋友相處一樣,讓我們的信仰成為活潑的,好能透過一切事物與祂共融。」(書信122)
她生活在信德中,雖然有時也感到朦朧不清,但她的快樂是去愛。發願不久後,她寫著:
「假如我徹底地度圓滿的聖衣會生活,我會因著為祂、單單為祂消耗生命,而得到安慰。因此不管祂要我作什麼事,都不重要,因為祂總是與我同在,靜觀祈禱、與祂心心相印,永無止境!我真的活生生地感覺祂住在我的靈魂內,為了找到在我內的祂,我只需要收斂心神,這便成就了我所有的幸福。祂在我的心中放置了一份對於無限的渴望,和對於愛的極大需要,只有祂可以滿足我:因此我要到祂那兒,像一個小孩子到母親那兒一樣,好使祂能滿足一切、攫取一切,把我攫取並擁入祂的懷抱中。對我來說與好天主在一起應是如此地簡單。」(書信169)
她愈是深入聖衣會的生活,一切變得愈是簡單,因為一切都是給予,並以愉悅來分享她所發現的一切,她說:「我在聖保祿書信中讀到承繼神性方面很精采的事情。自然地,我想到妳,如果不是妳那就奇怪了:妳是母親以及妳也知道好天主為妳的孩子把深邃的愛放在妳的心中,妳能夠明白這偉大的奧跡:天主的兒女們,我的吉特,這難道不使妳雀躍嗎?」(書信239)
單純的本身
麗沙就是單純的本身:與愛相遇並超脫一切,藉著喜樂及慷慨,對信仰的答覆常忠於第一個直覺。收斂心神,生活在天主聖三的臨在中。「完全愛的天主」,住在她的心中,在其姊妹當中自我給予,忘記自己……,這就是讓她美麗的禱文開花結果的原因。「喔!我朝拜的天主聖三」,在1904年11月21日退省結束時,她寫了這篇向天主聖三自我奉獻的祈禱文。她怎會想到這禱文如今譯成三十多種語文,在各地傳頌著呢?
這篇禱文在許多地方和不同的場合,滋養著人們原有的祈禱意向,許多人的生命被轉化、改變了。後來從麗沙在病重逝世前幾個月給她母親的信中證實了:
「這是多麼的簡單……,祂在十字架受苦。天主是神,我們藉著信德接近了祂。試想妳的靈魂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三每時每刻、日以繼夜地都在妳內……因此,假如我們知道如此,這真是不可言傳的親密;我們從此不再孤單!」(書信273)
在生命的末刻和最痛苦的祈禱中,她喜樂並與人分享地歌唱著,並召喚著我們、吸引著我們走向她的天主:「我傳報給你們我對天主臨在的信仰,天主居住在我們的靈魂中,祂完全是愛。我向你們吐露實情:這份內在與祂的親密,正是照耀著我生命的美善太陽,猶如提早進入天國一樣;它在我今天的痛苦中支持著我。」(書信333)
1906年11月9日,她逝世一百週年後,其生命中最後的一句話,不停地縈繞在我們的耳際:「我要到光明,愛和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