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炳強
不完美的醫界
「白色巨塔」一詞源自日本小說家山崎豐子於1960年代的小說,內容是有關醫學界的故事,有醫院中充滿著矛盾、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以及醫療疏失等負面形象的描述;也因為「白色巨塔」一詞將醫界「權威」、「神秘」、「冰冷」及「封閉」的特色作了相當程度及生動的表達,因此在日本及台灣兩地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事實上,醫療工作者都有承擔醫療病苦、維護生命及促進健康的神聖任務;每位醫療從業人員,都被期待能對病患照顧,並具備充滿關懷與愛的高貴特質。從醫學教育的眼光來看,每位醫師都被賦予不同程度的「服務」、「教學」與「研究」三大使命。然而,在這神聖高貴的殿堂裡,醫學界或醫院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是一個人類的組織,有不完美、有仇恨、有失望,也有黑暗,因此,基督信徒在白色巨塔下如何扮演為「光」、為「鹽」的任務及使命,是項艱鉅的挑戰!
基督信徒的使命
作為一個效法基督、跟隨基督的醫療工作者,我們該如何看待基督信徒分享耶穌基督的「君王」、「司祭」與「先知」的三項使命呢?
君王──耶穌基督貴為三位一體的天主子,是萬王之王,祂屈尊就卑降生成人,在公開生活的三年中,除宣講外,最多的時間是用來作醫治的工作。祂醫治瘸子、癲癇病患、精神病人、瞎子、癩病人……等;祂悲天憫人,對人的關懷與愛,確實是我們醫療工作的典範。
但祂更清楚地點出服務(或服事)的重要。中國古代的皇帝或舊約中君王的權威及尊貴,我們祇能從歷史及聖經中略知一二,但從歷史遺跡及中世紀的歐洲宮殿,不難了解過去的君王,比今日總統更具權威及尊貴。但兩千年前的耶穌基督卻是今日民主政治的先鋒,今日流行的「僕人領導」,早在耶穌的新約教訓中,祂就跟祂的門徒說過:「在外邦人中有尊為首領的,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但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谷十42〜45)。
在公審判的教訓中,祂勉勵我們在世為最小的弟兄所作的事,就是:「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瑪廿五35〜36)。更重要的是,耶穌親自以身作則服事別人,在最後晚餐時,「祂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裡,開始洗門徒的腳,用束著的手巾擦乾」(若十三4〜5)。
核心服務使命
從「君王」的「服事」訓導中,我們身為基督信徒的醫療工作者應可了解「君王」的使命原來與醫師身分中的「服務」使命不謀而合。(待續)
(作者為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天主教醫師協會秘書長.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