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巧
怎樣的關心才讓人舒服?關心不用叮嚀,也不是嘮叨。有時,對家人過度地叮嚀與嘮叨,其實已經滲入了自己對他人的要求與計劃,這樣子的關心雖然心意是好,不過方法卻糟了一點,因為對方不但沒有感覺到溫暖,反而倍感壓力或是以為自己受到了指責。
所以,說話的開端應從「你要不要去做……;你要不要先……」轉為「我想……;我感覺到……;我認為……;」這樣,說話者是面對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如此一來,小小的不同,將會有大大的差別,讓我們一同試試喔!
要做到這點,實在不容易。首先,得對家人放心,放一百二十個心,完完全全的放心,任憑他對自己負責,不要怕他像個孩子,好似他長不大一樣。沒錯!對家人的牽掛是永遠的。不過,每一個人是完整且獨立的,並且具有潛能。不要以為可以永遠保護他、教導他、叮嚀他;不要怕他不會……、不能……、沒有辦法。當你小看他的同時,你就局限了他的發展;當你認為他不會、不能時,他真的就不會、不能了。
放心並且相信,不要害怕自己或家人的失敗、跌倒。錯了又如何,只要生命存在永遠就有希望、就有可能。更何況,零分又怎樣?摔壞了盤子、玩具又如何?愛玩又何妨?縱使獲得了功成名就、金銀珠寶,卻忘了自己是誰,沒有了感情,也沒有快樂與健康,值得嗎?
生命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成績、成功、財富、名望,而是,單單地因為你──我所愛的你──就令我為之快樂而滿足。難道,母親是因為孩子的美醜、才能、或成就才愛他嗎?不,絕對不。當孩子赤裸裸地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時,母親就深深地愛著他,愛到忘了自己。對!那麼讓我們忘了自己就連對自己的要求也忘了吧!給自己和家人完全的信任和自由。他已經長大了!別再當他是個孩子了!讓我們從要求別人,轉為面對自己,進而忘了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