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村
2007年元旦,香港德望學校舉辨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演出范曉(David Fanshawe)的非洲聖哉經(African Sanctus)。這作品也曾在2000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的閉幕音樂會作台灣的首演,而香港這次的演出也是首次。
德望學校由天主教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所創辦,至今剛好五十週年。德望學校是一所女校,設有小學部及中學部。該校最著名、最令她們驕傲的,就是合唱團;而合唱也代表該校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德望學校每年於聖誕與新年間的假期,必定會舉辨為期一星期的音樂營,從海外邀請一些合唱大師為她們進行訓練及講座。2006年亦不例外,但所邀請的並不是合唱指揮大師,而是一位來自英國的作曲家──范 曉先生。選唱這首「非洲聖哉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該樂曲包含的意義廣泛,除了向學生及觀眾正面介紹非洲不同國家的種族、宗教和文化藝術外,還宣揚四海一家、共融相處的精神,並為世界和平祈禱。在音樂方面,這樂曲是一首多媒體作品,作曲者將現場的合唱團、多種打擊樂器、鋼琴、電吉他等,配合播放作曲者在非洲不同部族歌舞的錄音,再加上幻燈片及燈光的配合,令觀眾有如置身於前往非洲的旅程上。
與傳統合唱曲相比,這樂曲的調式與節奏比較複雜,所以在音樂營還未開始之前的兩個月便開始練習了。德望學校是一所女校,男聲部份必須「外借」,最後則選了七所學校的高中男生,共八十多人。因各校分散於香港島與九龍不同的地區,且上課時間不一,所以很難與位於九龍某山坡上的德望學校一起練習。為此,主辦學校租用了一間靠近地鐵站的音樂教室,方便男生於下課後團體練習。而每次的練習中,各校的音樂老師也陪伴學生,萬一出現行為上的問題,老師也較容易把事情解決。
筆者有幸受邀負責男聲部的練習,而第一次練習比想像中有的問題多更多。首先,部份的男生未曾參與合唱團,需要立即試音、分聲部;已分聲部的,大多數都是男中音,即是說不能唱高、又不能唱低音的;有些還不會看五線譜等等,因此最初的幾次練習速度很慢。男生與女生有分別,女生比較聽話、有耐性,而男生較喜歡說話,問一句,他們會回應十句!筆者原本想,既然堂區聖詠團都可以唱四部歌曲,年輕的哥哥們應該也可以吧?唉!真的不成。除了一些學生有良好的音樂傳統外,一般的中學合唱團只限於初中學生,而參加者大多數是女生。要求男生開口唱歌,他們總覺得有點難為情似的。
這種現象反映了香港某些學校對音樂、合唱不太重視。無論音樂老師怎樣努力,校方只視音樂為不重要的科目,使得學生沒有產生對正統音樂的興趣。台灣有些學校設有音樂班,應該比香港的好吧!下次再向各位報導更多有關非洲聖哉經的事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