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倫
祈禱是表達和促進我與天主的關係,它沒有固定的方式與內容,只要從心裡發出來的禱告,都是聯繫天主和我的聲音。
不該有的祈禱
不過有些所謂的祈禱是沒有意義的,應該避免,比如:偶爾我會收到類似以下的電郵:「世界末日要來臨。為拯救世界,請每天準時下午三時,點三根蠟燭,念三遍天主經,祈求平安。」對待這種郵件,我會馬上刪除,投入「垃圾箱」。
也有電郵寫著:「請為○○姐妹祈禱,她的需要是…。收到後請不要刪除,因為她的安危就全靠你的代禱,和別人的代禱…。」
言下之意,若越多人祈禱就越有效。好像是藉著人多勢眾,逼得天主不敢違背眾人的意願,只好賜其所求。但萬一這個人朋友很少,那他的祈禱不就永遠得不到回應?
如果我認定禱告,特別是聚眾禱告,具有某樣的威力,可以左右、改變,甚至操縱天主的作為;認為只要祈禱了,天主就必依命行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諸如此類的說法,基本上是把天主是否應允的主權收歸己有。這種態度是把祈禱當成一種手段,把個人的意願強加在天主身上,而不是誠心追求上主的聖意。
肯定的是,不論我花多少時間祈禱,不論多少人為同一個意向祈禱,它們都與獲不獲得所求無關。天主的恩賜,完全是因為祂的恩典與憐憫,與我的努力祈禱並無直接關係。
祈禱要有信心,但這不是教我要有心想事成的信念,也不是提倡個人的執著與渴望,而是表達對天主的信任與投靠。
祈禱是教我與天主的心意相通,正如耶穌在山園中祈禱所說的:「不要照我,而要照祢所願意的。」(瑪廿六39)
祈禱是人發自內心與天主的交流,不論是因為生活中的需要而祈求天主説明,或是蒙恩納福而感謝祂,或是遇到困難疑惑而祈求祂明智的開解,或是犯錯得罪他人而懺悔祈求寬恕,所表現的都是一種愛的傾訴和信仰的交托。
總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及成敗得失,都可以是祈禱的源起與內容。以下簡介讚美、聆聽、懺悔、祈求和感恩五項祈禱的內容。
讚美
一些人習慣把「讚美」和「感謝」當成同義詞的連用,其實兩者是不同的。讚美使我們專注於天主是誰,以及祂的偉大屬性,抒發對祂的欣賞,承認與表達對祂的信德與愛慕。
祈禱時,當我說:「主,祢是愛。」「祢是深愛我們的天父。」「祢是忠實的,祢從不違背祢的許諾。」「主,祢無所不知,一切事情祢都看得很清楚。」「主,祢是造物主,生命與愛情的泉源。」等等,我們就是在讚美天主。
讚美的祈禱顯示在天主內生活的喜悅,相信這位俯聽祈禱的天主是一位好天主。
聖經說天主是「我是」,表達了天主的涵蓋性和普遍性。祂是我的所有,我的一切。從時間上來說「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天主」。
從空間來說,祂是「無所不在」的天主。總之,我欣賞祂的什麼優點,把祂表達出來,就是一句讚美的話!
讚美是否意謂天主需要我們給祂打氣,給祂拍拍肩膀做為鼓勵?當然不是。讚美表達我認識與承認祂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相對地承認我對祂的附屬與降服。
聆聽
我每天都需要聖言滋養生命,因為「人生活不只靠餅」。聖言把我提升和安置在生命的更高處,好讓我能發現生命的真正面貌。
在祈禱中,聆聽天主的聖言,是接受天主發言的主導權。聆聽以閱讀在先。在不干擾他人的情況下,讀經可以用誦讀的方式。它是「讀出聲、慢慢讀」。通過以眼看、以口讀、以耳聽,來減少分心,並加深對天主聖言的印象。
當讀經讀到某處使我內心產生共鳴或迴響時,無論是激動、興奮、安慰、難過或愧疚,那是天主感動了我。所以當時該重複細讀該段聖言,用心聆聽,讓天主採取主動,我謙卑的受教,尋求天主的旨意。
聽聖經只是聆聽的其中一個方式。在沒有讀聖經時,聆聽需要靜默。心靜的時候,我就可以「聽到」天主在我們心中的默啟和感動。
懺悔
懺悔時我承認個人、家庭、團體、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錯誤與罪惡。認罪表達了我對罪惡的警醒,以及對天主的愛與憐憫的信賴。懺悔的動力在於天主的憐憫。因為祂是富於仁慈與寬恕,所以我有勇氣祈求祂的寬恕:「天主,可憐我們罪人!」
聖詠五十一篇就是一段非常誠懇的懺悔祈禱:
「天主,求祢按照祢的仁慈憐憫我,依祢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罪惡。求祢把我的過犯洗盡,求祢把我的罪惡除淨,因為我認清了我的過犯,我的罪惡常在我的眼前。我得罪了祢,惟獨得罪了祢,因為我作了祢視為惡的事;因此,在祢的判決上,顯出祢的公義,在祢的斷案上,顯出祢的正直。是的,我自出世便染上了罪惡,我的母親在罪惡中懷孕了我。祢既然喜愛那出自內心的誠實,求在我心的深處教我認識智慧。求祢以牛膝草灑我,使我皎潔,求祢洗滌我,使我比雪還要白。求祢賜我聽見快慰和喜樂,使祢粉碎的骨骸重新歡躍。求祢掩面別看我的罪過,求祢除掉我的一切罪惡。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祢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
祈求
祈求是向天主傾訴我的需要。在祈禱中,我把生活的一切大小事交托於主。不論是個人、事業、家庭、團體、教會、社會的事,沒有任何一件事情為天主是多餘的。
我不必猶豫自己所關心的事是否太渺小。我可以為精神生命的需要祈禱,但也不怕為「世俗」的事祈禱,因為天主關心人,以及人的事,包括人的經濟活動:生意、資金周轉、債務應對等等。
聖保祿在致斐理伯人書中挑戰我:把每件憂愁的事交給天主(參四6~7)。天主樂意聽我生活中無論怎樣複雜或微小的事。當生活的憂慮壓得我很累的時候,我會說:「不要去想,不要去感受。」這情況正提醒我,需要祈禱。如果我想靠自己去面對問題,我會失去很多智慧、資源和平安。祈禱表達我需要主!
我未發言,天主已經全知道,我還需要祈禱嗎?當然,天父知道…。(參瑪六8)所以祈求不是「通知」,而是關係與溝通。天主不需要藉祈禱來瞭解我的心思意念,但我的祈求顯示了我的自覺-我是有限的。所以我向天主開口求助對我是有用的,我以此表達了自己的不足和對天主的信賴。
我向天主祈求並不局限在人生的重大變故,或遇到了走投無路時,而是在所有的際遇中,包括我事事順遂時仍當如此。比如不是我在做某事時,因準備不足、勉強上陣,才臨急地求主幫助。而是儘管該事對我而言是毫無困難,我還是承認單靠自己,仍不足以成就善果。如果沒有天主的降福,我個人的努力將徒勞無功。
信賴之心是祈禱時恆常需要的謙卑心態。就像樹枝離開樹幹就不能結果,我知道若離開主,我將一無所能。
感恩
聖保祿勸勉我們:「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6~18)我相信一切恩賜皆來自天主,因此總不自以為是,驕矜自大。
感恩是歡悅於我蒙受的恩典而向天主獻上由衷的謝意。不但在順境和如意時應該感恩,當遭遇不順心的事或磨難時,我也要存著感恩的心來稱謝祂。因為我相信「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八28)
以下自述,表達了一個人如何從祈禱的經驗中學習感恩,學習迎合天主的旨意:
我曾祈求天主給我喜樂,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喜樂是活出天意的副產品,是由實踐中得來的。
我曾祈求天主賜我忍耐,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忍耐是磨難的副產品,是由學習中得來的。
我曾祈求天主免除我的痛苦,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痛苦帶給我堅忍和奉獻,讓我更親近祂。
我曾祈求天主除去我的壞習慣,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壞習慣不是由我為你去除,是要你自己放棄。
我曾祈求天主使我殘障的孩子健全,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他永恆的靈魂是健全的,他的肉體只是短暫的。
我曾祈求天主賜我各樣東西令我享受生活,天主卻沒有應允;祂說我會賜你生命,因此你可以享受各樣東西。
我曾祈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幫助我更愛別人,如愛我自己;祂說:「你終於明白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