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組
前言
日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被冊封為真福;最近大陸教會也為了徐光啟封聖一事積極地作準備。「冊封一些信徒為聖人,就是隆重地宣布那些信徒曾英勇地修德行,並曾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過。」(《天主教教理》828)可見,聖人聖女們都是基督徒生活的模範。
那麼,在今日多數以經濟掛帥、追求物質利益的生活中,我們還能有「成聖」的操練空間嗎?還能遇見活聖人、活聖女嗎?現在就邀請您進入座談會的分享中,讓我們一起來琢磨並體現:如何在平凡中超越平凡,共同邁向基督徒成聖的道路。請看本期封面故事:〈活得不耐凡〉。
參與貴賓(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長慧修女 天主教福利會執行長
李漢民神父 中華道明會會長
簡銓堯先生 桃園聖三天主堂常務顧問
主持人
趙榮珠女士 見證月刊主編
= = = = = = = = = = = = = = =
趙榮珠(以下簡稱趙):《見證》七月的封面故事介紹了幾位中華殉道聖人,今天我們想來談一談現在有沒有聖人?該如何在今日的多元生活中成聖?於是邀請諸位就個人的生活經驗與期待,共同來分享今日如何定義「聖人/聖女」或「聖徒」?或是身邊確有足以堪稱為「聖人」的人?也看看我們如何能在時下的各種生活場域中、努力「修德成聖」?
中國字很有意思,「聖」字有耳、有口、有王,所以要成聖就需要會聆聽、會說有意義的話,而且是說出王者的聲音,那樣才配稱為「聖」。
那麼在日常的平凡生活裡,怎樣可以成聖?因為聖保祿一直稱呼我們是「聖徒」,既是聖徒,我們該如何活出真正符合福音精神的生活?像一位真正追隨基督的人?就請大家一起來談談吧!
成聖的生活
簡銓堯先生(以下簡稱簡):接到這個題目時,我就想什麼叫「聖人」?為什麼我有這個機會來分享什麼叫聖人,可能是天主希望每個人都能成聖,所以我稍微做了些功課。
首先,在中國人的思想中,「聖人」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做人先作「賢人」(正人君子),然後作「仁人」,最好的才能稱為「聖人」。
但聖經應許每一個基督信徒,都能藉天主給我們的力量,過成聖的生活。「願賜平安的天主親自完全聖化你們,將你們整個的神魂、靈魂和肉身,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臨時,保持的無瑕可指」(得前五23)。可見,成聖是天主透過聖神,在信徒生命中持續做的工作,逐漸改變他生命的品質,是一段「已經/尚未」的信仰旅程。
成聖是超自然的,是天主親自執行的工作,也是持續漸進的:基督信徒要脫去舊人,「且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即是照創造他者的肖像而更新」(哥三10)。新人就是重生的人,走上成聖道路後,漸漸更新,越來越肖似天主;而得救是一持續的過程,持續得救也就是成聖。
因此,「成聖」是要畢生努力的,多少有程度上的差別,因為是主觀的體驗,追求生命與生活品質的提升,且要依靠聖神,讓成長的生命持續聖化;而持續聖化,就是革新自己。
從新約中,我們更明白,耶穌基督要我們更新自己:「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五17);「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二20);「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弗四23)
「在基督裡」,一切舊事都要過去;新的人(重生)已經誕生,都變成新的。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必須努力學習篤行「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的人生哲理,天天革新自己,超越自己,只求肖似基督,不懈不怠!這是我對於成聖的看法。
其次、是我的信仰反省。我小時候是在父命難違的情況下,被迫領洗的。領了洗只是在門裡門外徘徊,真正的信仰啟蒙是在就讀逢甲大學時,學校內有個耶穌會成立的「天主教立德中心」,是從那裡開始的。
1976年退伍後,我順利考上知名十大企業擔任行銷企劃,卻也開始沉浸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漩渦裡:信仰放兩旁,歡樂擺中間。
1979年完成終身大事,太太也是教友,原以為佳偶天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試煉總在其中,年輕不懂事,加上原生家庭帶來的若干包袱,以及彼此間的不夠包容…等等,總讓我們的婚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我倆除了信仰相同外,興趣及看法常迥異,以致婚後第三年就準備結束婚姻。但離婚對天主教徒而言,基本上是不被允許的,於是我們選擇去面對,並在神父的調解下,內人辭掉工作,獨自赴義大利深造,算是彼此間留校察看吧!三年後內人回國,但我們之間還是沒有改變,我沒改變,她也沒改變,維繫婚姻的依舊是靠同一的信仰。
1989年內人再度赴義大利深造,在國外時她受到很多磨難,開始有了改變。1991年春節期間,我去探訪進修中的妻兒,發現太太和以前不一樣了。但就在這個時候,我所有的美金被偷光光,心情跌到谷底,且自怨自艾好幾天。
第一次與主相遇
那時我對金錢非常重視,所以錢被偷光是如喪考妣那樣痛心,但我太太卻很平靜,她說:「丟就丟了,還要怎樣?」於是我反問自己:太太怎麼可以這樣平靜?在週日彌撒後的華人查經班中,神父引用瑪竇福音:「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六19~20)來勉勵我們。這句話如暮鼓晨鐘般地敲醒了我,我豁然頓悟。這是我身為基督徒第一次與主相遇。
隔年妻子回國後,我們開始積極的走進教會。其間在本堂成立了中壯年的夫婦成長團體「相遇家庭團契」,之後這些成員攜手合作服事牧靈,開始成立兒童主日學、成人主日學、家庭查經班、老年長青會、聖詠團等,又走進少年監獄,關懷受刑人,關懷臥病教友,最近也深入馬偕醫院的安寧中心等關懷活動。
一路走來,本堂參加彌撒的教友從50位到目前200位,相遇團契的夫婦們,同心合意的投入堂區改革與治理,真是功不可沒,也因此,我更體認到家庭信仰團體對堂區牧靈的重要性。後來,我的碩士論文定題為:「夫婦懇談會對台灣天主教家庭牧靈的影響」,這篇畢業論文也被輔大宗教系推薦參加台灣宗教協會在中央研究院舉辦的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並蒙受佛教法師的青睞。這是上主給予的恩典和殊榮。
2003年,當我正要走上事業舞台的高峰,總經理準備任命我兼任廣告部門的領導者,我將坐擁好幾億的廣告預算,擁有電視台、報紙、雜誌…等媒體的廣大資源。我的人脈將邁入另一個里程碑,這是我另一個夢想的實現。但是我竟然可以捨棄,退了下來,這為人是絕對不可能的,到現在為我個人也是絕對不可能,因為那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
天主的奧妙、我的逾越
天主的奧妙就在這裡!在家庭會議中,太太說我的靈命因此將向下沉淪。天主也透過大兒子跟我說:「爸爸,假如您能退休,至少可以陪伴15歲的弟弟成長,他會比較有爸爸的樣子,不像我,跟著媽媽就有媽媽的嚴謹,有時候男生也要有活潑的樣子…。」他拋出很多訊息給我,所以在那個當下我就辭掉工作,公司同仁都認為我頭殼壞掉。
之前,我並沒有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後半生,我也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信徒,禮拜天雖扮演稱職的熱心教友,但週一到週六的所作所為,卻汗顏自稱為基督徒。在夜深人靜時偶爾會想:我自己的信仰與生活,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總覺得冥冥中有神的眷顧與永不放棄的帶領,讓我們全家得以享受暴風雨後的平安…。
現在我開始問自己:工作賺錢仍是我人生價值的中心嗎?我有沒有一個永恆的價值體系來透視人生?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如果我能擁有完美的人生,那該是什麼樣式?
過去由經營公司事業所培養出的領導統御能力,令我相當的依戀。商業界是每天可以證明自己、肯定自我價值及智慧的地方,是展示才幹及見識的舞台,是十分舒適自在的世界,不僅我熟悉它,也因為它是個不用愛心,只要有權勢就可以強求別人的世界。
坦白說,決定離開榮華富貴,追隨耶穌基督帶給人類得豐盛充實的生命,為教會事業服務貢獻、傳福音、或投入其他服務性質的工作,對我來說,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
2003年四月我退休後,隔年進入輔大神學院。記得開學前有五天的避靜,有一天下午輔導神師要我們反省耶穌所教導的:「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對此我竟然痛哭流涕,想要當個像樣的基督信徒好難啊!我真不想捨棄曾經擁有的榮華與富貴,我是因為後悔自己的抉擇而哭?我想這也是基本的人性!
重新當個學生實在不容易,班上我年紀最長,一開始還忌諱同學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一位糟老頭幹嘛沒事跑來讀神學院?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個很好學習謙卑、為人服務的經驗。甚至班上發生一些在商場上沒有對錯的誤會事件,為了和諧,我有勇氣向一位幾乎可以作我女兒的同學道歉。這也是我的逾越!
神學院三年來,我與內人積極的投入「夫婦週末成長營(Marriage Encounter)」核心服務團隊的工作,除了擔任分享夫婦,把整個婚姻轉化的過程,分享給同樣心有戚戚焉的同路人,希望他們引以為借鏡而彼此改善。
更新自己
小時候有兩種人,我認為不可愛,甚至討厭或害怕接近,一是衣衫襤褸,臭氣充天的乞丐;一是滿身刺青的流氓。我到神學院進修,稍微領悟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的「去愛那你認為不可愛的人」。
為了更新自己,我到新北市八里鄉收容腦部重殘的「愛維養護中心」,陪伴他們,餵他們吃飯,去適應自認難聞的味道。而當他們費盡心力的從口中擠出「謝謝」,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感激時,真是令我動容,也領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喜悅。
我也和神學院的同學,一起到「平安居」,和遊民共融,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疼惜的握住他們的雙手,天主的愛,藉著我的手在流動。
神學院畢業後,我又考進輔大宗研所。去年(2010)畢業後,我嘗試進入台北監獄當志工,面對大多數的刺青客,感謝天主,我竟然沒有任何的恐懼,我把專修的生命教育,運用在他們身上,啟迪他們探索自己內在的良知,分享生命故事,激發他們觀功念恩,活在當下。
課程結束後,我主動的擁抱每一位受刑人,告訴他們:「你在神的眼中,永遠是寶貝,耶穌愛你。」我也看到他們臉上泛出淚光。「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瑪廿五36),在台北監獄,我與耶穌相遇!一切光榮讚美主!
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成聖,只是或多或少的程度而已。所以成聖為我們基督徒,不是太困難的一件事情。
趙:非常精彩的生命歷程,幾乎和保祿一樣,雖然經驗了椎心之痛,卻也很深刻的與主相遇,因此整個人生有了大逆轉。
王長慧(以下簡稱王):我是到了大學才領洗,而我的聖召是在我做教友之前,我想多少是被梵二以前修女的會服所吸引,她們的服裝讓我感覺很神聖,那時我就想要做修女。
當然後來神父告訴我,要做修女,就要先聽道理領洗。我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在聽道理中,談到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覺得怎麼可能人死了會復活?這個我不能接受,必須解釋清楚,我要能接受那個理由,才能相信和接受。怎麼辦呢?要做修女要領洗呀!最後只好先信了,後來再看看。
從那樣的經驗發現,信了以後,我了解,我也能接受耶穌死亡和復活,但問我為什麼?我還是沒有答案。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信仰或信德,這也是在我的生命歷程中很重要,以及不斷要革新的。
我很少去想要做聖人
為我來說,聖人就是在信仰上不斷的革新。其實直到今天,我還是覺得自己的信德非常薄弱,需要很多的力量,需要許多的反省和悔改。我很少去想,我要做聖人。我沒有想過,從開始只想要做修女。至於做了修女後,我也後悔過千萬次,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內容不是我所要的,可是就這樣跌跌撞撞的走到今天七十幾歲。
我想人到老了,就覺得還可以,當然我們的修道生活,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革新、去改善,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為什麼沒有聖召?我們修道人該反省,因為我們沒有做一個很好的模範。
我覺得聖人、罪人,不過是一線之差。罪人也可以成為聖人,就看我們自己的動機和怎麼樣去努力與改進。
我看過很多活聖人,像我們修會的外國傳教士,為我就是很好的見證。雖然某些時候我的信德還不錯,可是跟她們一比較就覺得好慚愧,我非要有一番奮鬥,非要有一番爭論,我才能接受。但若說她們是盲目,我覺得也不是,她們就是那麼心甘情願地委順於主。
我現在很方便,苦修會就在深坑,我有什麼事、什麼困難,就去找保拉姆姆。我常跟她說:「妳是我最好的模範,妳是活聖人。」當然她很謙虛。她讓我看到,在一個人身上、一個人性的層面上,可以感受到超性、天主性,而在她身上看到天主了,可是她是一個人,是那麼人性。我每次去都收獲很多。
趙:王修女這段對聖人的註解很動人,正如電影《人神之間》的那些外國傳教士,願意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真是不容易。
李漢民(以下簡稱李):謝謝《見證》的邀請,關於這個主題,梵二文獻提醒我們要「在職成聖」。此外,在我的牧靈工作上,也常需要不斷與人分享,到底教會或基督信徒在這個旅途世界要怎樣做見證?怎樣把信仰落實在生活中,好讓人可以看到天主的工作?
就是活出天主的面貌
聖人聖女的角色,每人都是不一樣的,天主是那麼豐富,聖人聖女就是各自活出一些天主的面貌。如同那一位法國攝影師,利用許多個人的相片拼成耶穌的臉,做了一幅「耶穌的千種面貌」。我想每個人、特別是基督徒,若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生活方式上,能夠把天主的一些特點彰顯出來,那就是有了聖人聖女的氛圍。
我們之前的理解,好像聖人都不會生氣,不會軟弱,不會跌倒,罵他,他就很謙遜地接受。這真的很難啊!所以,如果在某些特質上,我們表現出來是溫柔的、慈祥的、友愛的、給予的、分享的,我想這樣的面貌就會越來越相似天主。
我非常贊同簡先生提到的一點,就是這樣彰顯出來的面貌,需要持續性,而且要不斷地渴望,願意把天主給與的恩寵生命彰顯出來。我認為聖人聖女們的生命,就是持續恆久的把一些特質彰顯出來。
在職成聖
我確實看到一些人,表達出對信仰的熱誠,對愛的服務,真是很全心地投入。例如我認識的一些愛滋朋友,接觸他們20幾年了,有人就是不斷地去給,去照顧那些最弱小的弟兄姊妹。雖然他們不是教友,可是有些特質就是讓人看出來生命力的不凡。所以,成聖真的是「在職成聖」,並不斷調整自己生命的方向。
我從小就領洗,但對信仰不是那麼熱衷,記得我從小一開始就每天念玫瑰經,但信仰與生活還是分開的。直到當完兵,開始工作後,有次去聖母山莊,在拜苦路、祈禱時,很強烈的體驗到天主真的是那麼愛人,並也深刻感受到被天主所愛,於是下定決心願意真實地去愛人。
然後我開始讀經,但一陣子後就懶散下來。進到修會也一樣,入初學很用功,再又開始低落下來;發暫願很熱心…;然後終身願…;晉鐸…。當神父14年,在某些特殊的時刻,如簡弟兄所說,真的是聖神在運作,讓我願意渴望把自己的生命表達的更好,這時候會有一點點聖人的光輝出來,但是不容易持續的、一直的、每分每秒的都相似天主。
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意識到天主的臨在,也渴望與耶穌基督一樣,但有時候會軟弱、跌倒,那麼就重新開始,重新再給自己一個許諾說:願意表達得更好,活的更好,祈禱更熱心,越來越接近天主。
我想成為聖人聖女,就是在抉擇上願意選擇天主,願意拋棄自己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真的轉向天主,把自己的生命落實,讓信仰的根扎得越來越深,期望可以開花結果。
趙:的確,怎樣選擇天主,活出天主的樣貌,就是成聖的基本態度和生活準則。請繼續分享一些實例。
李:早期我們家族很少提到聖召問題,爸爸也認為我們家不可能出聖召。其實我自己的理想或夢想也是找個女孩結婚,組一個小家庭,因為從爸爸媽媽身上所表達出的夫妻之愛很紮實。印象中他們結婚那麼多年只吵過兩次架,而且很快就和好,都是爸爸主動先和媽媽講話。
其實我們家每個人脾氣都不好,但是我爸爸就是藉著信仰來提醒他自己的基督徒身分,並且也一直很願意活出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他本來已被封為騎士,前幾年單樞機又封他為爵士。
小人物所彰顯的生活特質
我爸爸一直把信仰放在生活裡面,遇到人常常願意分享福音,現在退休了也一直做志工,不管是學校導護老師、監獄牧靈、基督活力、聖母軍團長,一直沒有停過,也還跟慕道者講道理。這種小人物的生活所彰顯出來的一些特質,早期我就從爸爸身上看到了,特別他表達出對兄弟姊妹的愛很深很深,他願意犧牲自己來做更多服務,不管對方是認識或不認識。
另外,我在初學時,認識一位為愛滋病人服務的姊妹,「關愛之家」就是她成立的。她屬民間宗教,從事愛滋關懷20幾年,她對愛滋病友的服務非常令人佩服,什麼都考慮病人,不斷地願意把對最小弟兄姊妹的愛表達出來,三年前她也獲醫療奉獻獎,我在她身上看到了這樣一位非教友的不一樣的特質。
現在我們會院有兩位德國道明會神父一起住,其中一位桂 偉神父,86歲,我看他對天主的熱忱完全表現在生活規律上,如劃十字聖號時,我們可能已經念完飯前經,但他的聖號還沒有做完。在主日時,修院沒有彌撒,他都自己做,也會請一位教友從屏東來,他的彌撒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念,並且全都用唱的直到彌撒禮成。
我在他身上看到,他對自己的奉獻生活的表達,就是那種很忠實的傳教士精神,我說他死掉一定是直接升天堂。我分享這三位,每人不一樣,但都包含有共同的神聖性。
我的聖召來自父母
王:我也想到我的父母,他們不是教友,可是我覺得我的聖召來自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我做一個很好的表率。雖然他們不是教友,但比很多教友還要教友,我們修女也是這樣說的。所以我會說,我的聖召來自他們。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住竹東,父親是水泥廠廠長,要管理很多人,每當過年過節,他就會很早去巡廠,那時一般員工會打麻將、賭博,被父親逮到後,就來家裡向父親道歉。
那時我們家是日本式房子,門是紙糊的,會有些破洞,我和哥哥就跪在那裡看人家怎麼跟爸爸說對不起。我想這事日後影響我很多。父親做了廠長13年,沒有解雇過一個人,我也盡量不解雇員工,可是我還是沒辦法做到。我就很佩服他有那樣的能耐去包容。
我的個性很像母親,遇事總要據理力爭,爸爸個性比較柔和,我經常看他們在吵,也就是在爭論,最後都是我爸輸。現在我看很多人害怕衝突的場面,但我的工作是常常會遇到衝突和矛盾的情況。
例如有一個已經成年、超过20歲的媽媽,她把小孩交給我們,說要出養,後來男方就來吵,甚至跑到警察局去,我說:「你們去找媽媽呀,我不能把小孩交給你,因為是她交給我的,她若是出來簽個字,我馬上交給你。」
個性像母親
有一天男方家裡來了很多人,在我們中心的接待客廳,那裡我放了本聖經,那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讓客廳顯得很神聖,我一看那男孩的頭就睡在聖經上面,立刻就火了,我把他一抓,說:「你要對我的聖經不尊重的話,我不原諒你,請起來,滾出去。」這種時候我的個性就比較傾向母親。
其實我周圍的小孩,他們很多都是聖人。像有個小侏儒,身高70公分,大近視、1000多度,又聽障,肋骨則因氣胸而變型,脊髓骨也是歪的,她先在醫院住了2年,2歲後才回到我們中心,但也經常在急救。
可是這個小女孩、豆豆,我在她身上學到好多,怎麼樣積極樂觀、進取、毅力,還有她的幽默感是我永遠學不到的。我比較嚴肅,可是我很欣賞她,也很想學。天主允許那樣的生命存在,而他們也可以活得那麼精彩,那麼豐富,我想一定是有天主的恩寵在。
另一個是我們竭盡所能之後,還是進了感化院的。他到了感化院後,我們有個社工非常好,絕對不放棄,每個月還利用自己的時間去看他,鼓勵他,讓他感受到深深的被愛,在監獄裡面寫文章得第一名,畫畫也得第一名。
我跟生活輔導員講:「他在我們這裡時,妳們沒有注意到他有這方面的才能嗎?假如當初我們發現,給他一點栽培,說不定他不必進感化院。」可是生輔員說:「修女,那個時候他很浮,沒辦法定下來。」
事事有時節
這讓我想到聖經上講的:「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訓三1~8)所以,我越來越相信天主,我們擔心什麼?急什麼?祢的時間與我們的時間那麼不一樣;祢的思慮與我們的思慮,祢的道路與我們的道路,真的就是順著祢的道路,什麼都好。類似的經驗在我的生命中很多。
趙:我們常會在一個特別的機會,遇到一些極端的例子,然後就給敲醒了。像最近來台演講的生命鬥士:尼克.胡哲(Nick Vujicic),他把自己的生命活得那麼燦爛,激勵很多人,甚至他的活著本身就是一個激勵了。
簡:非常巧,我也想到父親。我和父親一直不親,因為小時候他長年在外工作,在家時間不多;再加上他為人木訥寡言,又十分傳統嚴厲。在某個機緣下,因為看到一本要理問答,就立刻領了洗。他認為好東西要和兒女分享,在沒有經過我們同意下,就硬要我們領洗,也因此,常和母親意見不和,在家中起了不小的波瀾。
父親的身影
後來我在「選擇成長營」當分享員,看到第七講〈你將歸屬何人〉時,腦中浮現出的是父親的影子。我才發覺父親一直是深愛我們的,他勉強我們領洗,就是表達對我們的愛,只是他的表現方式比較嚴苛。我也很後悔,沒在他生前充分表達我對他的愛。
雖然我的信仰到大學才真正的深入,但是信仰的根基是在小時候打下的。記得領洗後,父親要求我們先念晚禱、玫瑰經,才寫功課;主日一大早,就叫我們起床參加彌撒,並一再叮嚀要先辦告解,才能領聖體。
父親曾在台北巿政府工務局任職,這是個肥缺,可是由於信仰,不義之財他寧可不要。因此在工程驗收廠商宴客時,對方會藉此機會送紅包,他都不出席。逢年過節時,有人送禮,他也是全數退回。為我而言,這都是很好的表率。
後來我深入反省,我之所以能拒絕公司宣廣這個大肥缺,當然,天主的力量最大,而父親對我的影響也相當重要。
父親的生活一向清苦,當年公務員的薪水微薄,為了省錢,他每天從桃園騎腳踏車到長安東路(舊台北巿政府)上班。持續多年,一直到出了車禍才停止。
回想起來,父親的形象一直縈繞心頭。雖然他要求嚴格,表達愛的方式不很適當,但對子女的愛和鼓勵我們向善的心意不容抹滅。父親對信仰十分虔誠,每天念玫瑰經,退休後每天領聖體。我認為這就是成聖的過程,我也相信他會在天國永享福樂。
另一位是桃園聖母聖心堂的教友。他曾在鐵路局工作。令人敬佩的是,他在亡者牧靈這部分投入甚多。他對於殯葬事宜,如買棺木、買花等十分熟悉,擔任殯葬彌撒司儀也不收紅包。因此有不少亡者的家屬因著他的表樣,受到感動,重回教會,對信仰也從冷淡重拾熱情。
在成聖的過程中,雖然他們也有缺點,但只要一直朝向天主,終有一天會達到成聖的目標。
趙:諸位十分幸運,都有父母好的身教,因此造就在座的不平凡。請各位再談談有沒有在成聖的路途中,可以做為表率者?
做個有方向感的人
李:我當修士時,曾被一篇圖文並茂的文章,深深觸動;那是聖嚴法師所寫的文章:〈做一個有方向感的人〉,搭配的圖片是一位法師,堅定地望著一片沙漠。今年學生的畢業典禮,我還以此鼓勵畢業生,要做一個有方向感的人。
我對聖嚴的認識,也都是從報章媒體得知。他曾留學日本,榮獲哲學博士。留學期間,十分艱苦,學成回國後,在證嚴之前,就十分關注弱勢,投入社會救助的工作,並發下宏願,傳揚佛法。他推行樹葬,過世後,也身體力行。因此,為我而言,他的表現,就如同一位活聖人。
簡:我曾親身目睹樹葬的過程。在大約120坪大的空間,用機器挖了很多洞,由子女將去世長者的骨灰裝入五個可以溶解的袋中,分別放入五個洞中。目的是子女逢年過節不要再去膜拜,因為人最終應回歸大地,變成肥料,滋養大地。
編輯:三位在各自的崗位上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請問這一路走來,是否遇過難以忘懷的挫折,又是如何走過?
依靠聖神
簡:我在座談開始就一再強調,在成聖的過程中一定要依靠聖神。我和太太的婚姻狀況在前20年一直不好,現在是倒吃甘蔗。我太太認為是因為我們參加了夫婦懇談會以及懷仁心理輔導中心的成長課程,才懂得如何經營。但為我來說,學習如何經營婚姻可能只有1/3的效果,2/3則是來自內在聖神的推動,我才有力量去改變、去逾越。
我們知道有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卻仍是冥頑不靈,不知悔改。所以聽很多課和真正的實踐,這之間有著天壤的差別。
我是人格九型的第七型-吃喝玩樂型,公司給我的位置正好可以吃喝玩樂。我帶著經銷商出國旅遊,環遊世界,吃住都是五星級的飯店。要我捨棄這樣的工作,實非人的力量可以做到。這中間也經過了許多內心的掙扎與爭鬥。
我是在什麼地方做的決定?記得同事帶我參訪中台禪寺,一進寺內,就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氛圍,又聞到沈香的氣味,頓時人也神聖起來。突然接到公司的來電詢問:「簡經理,總經理問你要不要接宣傳處處長?三天後就要發表人事命令。」當時我很灑脫地拒絕了;可是一出了中台禪寺,就後悔了。
在這三天內,我還可以反悔,電話拿起又放下不知多少回;但是在祈禱中,靠著聖神,我堅持了下來。
然而挑戰並沒有結束。我在神學院讀書時,雖然是老學生,還是要排值日生,擦黑板、端茶給老師…,排隊買50、60元的自助餐;想到過去是別人奉茶給我,吃的都是五星級大餐,真是情何以堪!心裡常想:「算了,不讀了!」
最大的誘惑
最大的誘惑是在讀神學二年級,有天突然接到公司同事來電問到:「你可不可以休學一年,到中國大陸轉一圈,去指導公司在大陸36個駐點的行銷?」到中國大陸轉一圈,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我又可以玩遍整個中國了!
可是,太太對我說,只要我接受,她就和我離婚。我也負氣心想,離就離,只要有錢,漂亮美眉多的是。於是我瞞著太太偷偷到公司洽談此事。當天公司向我報告日後我要帶領的幹部,也談好了薪水,約好下星期一與回台的厦門總經理做最後的會談。
結果,我一開車離開公司,就有聲音從心底升起,「你已辭掉工作,神學院也讀了兩年,現在走回頭路,好嗎?」因此,當星期一公司來電時,我還是回絕了他們的邀請。
神學院畢業後,太太堅持要我到輔大宗研所進修。我有千百個理由不讀了,但最終還是選擇繼續讀書,自我充實。因為在神學院時,與穆宏志神父做了一年的日常神操,學習每天往內自我省察,才有力量突破、逾越。
我和太太個性不同,她追求完美、我活潑隨性,也因此會有爭執。但現在我們會停下來,把一切交給天主,事情也就慢慢地豁然開朗起來。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兩人彼此扶持,跌倒,再站起來…一步步往前走,即使走兩步、退一步,也是進步。並且再怎麼忙,每天的祈禱,和天主的交談、親近十分重要,碰到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王:挫折一定有,我的挫折更是不少。記得我在管教一個孩子時,他回我說:「修女,妳怎麼像老太婆,愈來愈囉嗦!」我告訴他:「要我不囉嗦,在我說三次以前,你做完,我就不囉嗦。」還不錯,他也就不回嘴了。這樣的事層出不窮,但我都可以接受。
生平最大的挫折
只有一件算是我生平最大的挫折罷!多年前,有位外國神父自願來做志工。我非常高興,因為,福利會的孩子大多是男孩,非常需要一位男士來做表率。
這位神父個性十分嚴格,但對孩子好起來又過於寵愛。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對我似乎有些成見。後來為了一個男孩,對我更是水火不容。
事情是這樣的:他非常寵愛某一個男孩。可是這個孩子在中心住了四年,性情卻一直怙惡不改。
有一次孩子們都出去旅遊,只有他不願意去,督導也答應讓他留下。結果他卻打破了門,拿了中心汽車的鑰匙,想開車出去。因為他不會開車,所以撞到了門柱,還好車沒開出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晚我接到電話立刻趕去處理,到達現場,看到他凶狠地對著大家說:「是誰說要把我送到感化院,我要殺了他!」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我告訴他:「這話是我說的。但我也說過中心對你們要求不多,只希望你們能做個誠實的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並且過得幸福快樂。可是你在這裡多年,我們試過所有的方法,都沒有用。所以我認為可能送你去感化院,為你更好。如果你要殺我,就動手吧!」後來,這個孩子並沒有動手,危機也就暫時解除了。
當時神父知道也怒斥說道:「誰說要送他到感化院?」因此對我更是耿耿於懷。可是神父不當面與我溝通,卻從旁經過福利會的董事、修女聯合會、教區主教等管道告狀,說我不適任。幸虧他們都很了解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他甚至還想告到法院,這樣豈不破壞教會形象?最後也不了了之。後來修會總會長來台,還找我去問話,問我福利會的帳目是否清楚?我告訴總會長,我的帳目非常清楚透明。其實一開始福利會的帳想要隸屬修會,為我作帳比較方便。但最後決定歸屬台北教區;因為考慮到若有人懷疑我帳目不清,我跳到黃河也洗不清。
這件事為我是個很大的打擊。一個神職人員不明究理,就對人做判斷,又不直接溝通,想方設法誣衊我,實在令人心寒。但也是因為這個機會,讓我察覺聖神在心內的運作,我深刻反省,做錯的,我去糾正;如果沒有錯,我就接受現況。因此,也幫助我煉淨我的信德。
李:幸賴天主的仁慈,我沒有碰到太大的挫折。倒是可以分享兩個感到很失敗的經驗。
一是某天的上午四點多,我接到榮總有人來電,說病人狀況危急,要付臨終聖事。因為我五點半要去主持彌撒,於是我問當事人狀況如何,雖然知道不太好,但心想彌撒結束六點多,應該還來得及。
彌撒結束後,我立刻趕往。為了等一個紅燈,我耽擱了幾十秒,結果,一到醫院,病人才剛剛斷氣。這件事讓我懊惱不已,如果接到電話,立刻前去,如果沒有等那個紅燈,如果…。為臨終病人行終傅,不只為病人的靈魂,為家屬也是很大的安慰。
晚上不關機
因為這個過失,從此只要教友有需要,我都會盡力且立刻回應,而且我晚上也不關機。
二是幾年前我曾長期陪伴、鼓勵的兩位憂鬱症的教友,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自殺,讓我非常的難過、挫敗。可是也有一位患憂鬱症的教友,我沒怎麼陪伴;只是有一天,他說想去澎湖散心,我鼓勵他去,並承諾為他祈禱。結果他回來後,竟不藥而癒,完全康復了。
這個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服事的工作,用人的方式去陪伴、鼓勵、安慰,仍是有限,主要還是依靠天主的恩寵。
趙:謝謝大家。從諸位的分享,可以看出天主是根本的驅動力,因著祂隨時的看顧、陪伴,才會讓我們在最不堪、挫敗、破碎中重新站起。祂真的是活生生的天主。最後請做結論。
簡:談到中華聖人,我個人以為和中華文化必定有關連。記得房志榮神父上課時曾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也就是個成聖的過程。
所謂明明德,就是不斷地自我修練、革新,和天主對話,讓自己內心更柔軟、謙卑。親民則是親近周遭的人,讓他們在我們身上看到天主的榮光,「他們幾時轉向主,帕子就會除掉」(格後三16)。
如果我們的心能夠真正歸向基督耶穌,讓主耶穌進入我們心內,在我們的生命裡面作主,我們內心的帕子才可以除去。「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格後三17~18)
因此基督信徒要不斷的死於自我,革新自己,讓別人認識你是基督徒,更要去親愛人,傳播福音,落實耶穌的期許:「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廿八19)。
所以成聖的過程就是與聖神合作,持續不斷地往前走,最後達到與天主合一的境界。
王:保祿常說:「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我所願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羅七15)雖然如此,他仍被大家公認為聖人。因此,成聖為一般人並不是不可能的。
而保祿的方式就是聆聽、實踐天主聖神在他內心的召叫。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只要隨著聖神的聲音、腳步,亦步亦趨;雖然不敢說成為大聖人,但至少是在平凡中,去尋找那份不平凡。
李:最後願再次強調「在職成聖」。為每一位天主子民成聖是可能,也是應該的;而且擇善固執、止於至善需要同時並行。我也相信天主聖神不斷在運作,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聖化自己,成全別人,最後和天主結合。
信仰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而且我們愈和天主接近,也會愈肖似天主,走向成聖的目標。
當然在這個旅途中,我們會碰到很多困難,但天主的恩寵也很多,在禮儀中、祈禱中、與天主、與人密切的互動中…。信仰值得展現,讓別人看見,成為放在燈台上的一盞燈,在這個旅途世界,做一個美好的見證。
趙:我們都是無用的僕人,但是天主的愛卻是如此的寬、廣、高、深。尤其是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我們都讀過: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把持不捨,卻空虛自己,讓天主完全作主。
因此,我們有祂在前引導,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隨著心裡的聲音走,成聖之路將會是無限的寬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