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倫
古代的以色列國和希臘、羅馬與波斯等大國相較,不論在軍事或經濟上都只能算是小國,在交通和運輸上也沒有什麼大建設。聖經中很少提到大船如戰艦和商船;舊約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有一句話比喻以色列的安定,則提到休閒的船:「你將觀看熙雍……安全的寓所……榮耀的上主在那裡將作我們的巨川大河,沒有舟楫往來其間,也沒有遊艇划過。它的繩索鬆弛了,沒有穩固桅杆的力量,也沒有扯起船帆的力量。」(依卅三20~23)
新、舊約中各有一則上主的僕人遭遇海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曾經在航行中與船長水手起爭執。舊約的那則故事是虛構的,其中的這位主角是先知約納。當時約納蒙召選往敘利亞的尼尼微城宣講悔改的訊息。但他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設法躲開上主,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離去。他在途中遇到驚濤駭浪,船員開始議論這場災禍的緣故。按當時的習俗,他們抽籤驗測,約納竟抽中了籤。於是他們追問約納從那裡來,作什麽,他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詳情告訴他們。那些人都很害怕,就討論該怎樣處置他,好使海浪平靜。結果約納知難而退,自願讓他們把他拋下海,以平息風浪。眾人於心不忍,但風暴不停就無法靠岸,所以只好呼求上主體諒,然後將約納舉起拋下海,海浪遂平靜了。之後,約納被大魚吞進肚子裡,並在尼尼微岸上被吐出來,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宣講了悔改。出乎意料之外,當地居民從上到下都表達懺悔,而獲得了罪過的赦免(參約納先知書)。約納因此認識到天主的救恩是無國界的,只要誠心改過遷善的人都會蒙天主悅納。
新約的故事則是保祿的真實經驗。當時保祿被猶太人控告,他們要求羅馬千夫長定他的罪。但千夫長不願意受猶太人操縱,且在得知保祿是羅馬公民之後,就有意保護他。幾經轉折,保祿被押送到凱撒勒雅受斐理斯總督的審問。總督也不願意讓猶太人加害保祿,於是就接受保祿上訴羅馬的要求,決定由海路把保祿解送到羅馬去。然而,在途中遇到暴風浪,眾人都驚惶害怕,保祿卻鼓勵他們,說天主曾在夜裡顯現給他,叫他不要畏懼。他預言船雖然將毀滅,但沒有一個人會喪命,天主對他怎樣說的,也必怎樣成就(參宗廿七23~25)。後來船在默里達島的沙灘擱淺了。那時士兵主張把囚犯殺掉,免得有人泅水逃走。可是百夫長卻願意解救保祿,就阻止他們任意行事。後來包括保祿在內,眾人都登陸得救了。在等待後援時,保祿獲得款待,他毫不畏懼、繼續為主宣講作證,把福音與眾人分享,並因主耶穌的名治好了許多病人。保祿給我們立了忠貞不屈的信德表率,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保持對天主的依恃與信賴之心,因此上主顯示了自己的忠信,不斷守護著他。
舊約中最為人傳述有關船的故事,應該是所謂的「諾厄方舟」(參創六)。據說諾厄是該時代唯一正義齊全的人,常同天主往來。當時眾人已完全敗壞,到處充滿強暴。因此天主決定要消滅一切人,只保全諾厄一家人。方法就是要他用柏木造一隻方舟,三百肘長、五十肘寬、三十肘高,讓全家大小住進去。當洪水來犯時,其他所有的人都被消滅了,唯有他們一家獲救。保守的解經者堅持這段經文的歷史性,一口咬定事實正如經文所描述的一樣,還千方百計尋找證據證明他們的信念,包括尋找所謂方舟的化石。
按推理,本文字面描述的內容有許多歷史性的疑點。比如要把所有生物各帶一對(飛禽走獸和昆蟲,各一公一母)進入方舟,實在不太可能。此外還要帶上各生物該吃用的食物,這也令人匪夷所思,因此故事內容虛構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從信德的角度來看,我們沒有必要堅持或反對這故事的歷史性,因為故事的宗教意義才是本段啟示的目的。是真實或虛構也好,它的神學意義絲毫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該經文的作者藉著諾厄的故事所表達的宗教信念有幾方面:1. 善惡水火不相容:天主是良善的,人類的罪惡與之相矛盾,是不能容忍的;2. 人類行善或為惡不僅影響人類的前途,也因為人類與其他生物息息相關,因此罪惡將殃及萬物;3. 自然的災害,包括洪水的蹂躪在內,並非仁慈的天主所樂於看見的事,天主的確不希望再有類似洪水大災難的事情發生。
福音中所提的船是漁船,耶穌所召選的首批門徒也都是船夫。當時耶穌看見雅各伯和若望在船上同自己的父親載伯德修理漁網,就召叫了他們。他們也立刻捨下了漁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祂(參瑪四21)。另外,有一天傍晚,門徒划船渡湖,遇到逆風,船顛簸得厲害。突然,他們看見耶穌步行海上朝著他們走來。當伯多祿認出耶穌時,就想步行到祂那裡;但沒走幾步就開始下沈,遂呼求主來救他(瑪十四22~30)。漁船在福音中是教會的預像,船(教會)常會遭遇風浪(迫害等困境),但耶穌與教會同在,有祂的扶持與援助,教會必能克服所有困難,因此我們要滿懷相信依靠天主,祂將幫助我們轉憂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