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象逵
為什麼不少信天主的姐妹兄弟陷入「迷惘、憂鬱、想自殺」的陰霾中?為什麼天國本來應使他(她)們振奮起來,「有勁兒地」邁向新天新地;而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卻表現得跟非基督徒沒有多大的差異?尤其是在面臨「苦難考驗」時,他們表現得像外教人一樣驚慌失措、喪失鬥志?歸根結底要問,是什麼使一位信天主的,常常有力量、有意願,甚至有喜樂去面對人生中的低潮、逆境?答案是:這個「根」、這個「底」是對一項啟示真理的了解、信服、體驗,同時這些也徹底進入了此人的心靈─當然假定祈禱和聖寵的前導及恆久併存。這項啟示真理即是聖保祿所說的:「如果你口裡承認耶穌為主,心裡相信天主使他從死者中復活起來了,你便可獲得救恩。」(羅十9)
然而,為得到這個信心,甚至為走向永生有一點點的起步,以及為獲得基督信仰的恩寵最起碼的要求,有件事沒有它就根本談不到任何超性的事理,那就是信「人死後進入另一世界」,一個比現今世界更真實無數倍的世界。
「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谷一15)
根據馬爾谷福音,這幾句話是基督開始傳福音的首要宣講主題:「天主的國臨近了。」瑪竇福音寫著:若翰被監禁後,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7)。路加福音記載耶穌開始傳福音,第一主題也是「傳報天主國的喜訊」(路四43)。
「天主的國臨近了。」「臨近」就是說還沒有「到來」;我們現在每個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它們演出的舞台,也就是現今這個世界,跟「天主的國」有分別。用另一個方式來講:我們此世的人生不是完美的,缺陷、痛苦……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有痛苦到來,別訝異;同時也該發信、望、愛三德,相信「天國」終究要來到,而且已經臨近了。安心接受缺陷,同時保有希望。
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著!聖保祿說:「如果我們所希望於基督的只是在今生,我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憐的人了」(格前十五19,上海新譯本)。如果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著,基督死亡就一了百了,死亡結束了祂的一切。「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仝十五14)。
「我們(聖保祿)的宣講便是空的」,也包括基督的宣講。祂教我們如何向天主祈禱:「願你的國來臨」(瑪六10)。如果另外一個世界根本不存在,那麼還要來臨什麼呢?「幾時有人為了我而迫害你們,你們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瑪五12)。「在天上」?如果死亡結束一切,「在天上」有何意義?總而言之,如果死亡使人的生命一了百了,根本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你幾乎可以推翻聖經的每一條字句。聖經的全部真理,尤其是新約,其中每一個「肯定」都假設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著。
所以,一個大大的訝異是:常常念經、進教堂、虔誠的模範教友卻極少想到死後的世界,看來有沒有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並非他們信仰行為的基石。聖保祿跟雅典哲人討論交談,開始時用哲學道理,對方願意靜聽。但一講基督復活,便STOP它,被譏笑為胡言亂語。上海新約新譯本此段之註y說:從此聖保祿不再以希臘哲理來講道。信仰永生或不信,是一個人皈依與否的分水嶺。
「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路六20)
另一個強有力的、連非基督信徒也會接受的理由,可以肯定「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那就是現今我們生活其中的這個世界不公平:善人受欺,惡人大發財、享樂無比……如果僅僅存在著這個世界,人一死便終結了人的一切─想想大富翁一夜歡宴玩女人,花上幾億幾億,而窮人因為沒有飯吃,帶著幼小子女一起自殺,這幾乎是報紙上每天的新聞。如果好人惡人都一樣死去,進入虛無,那麼這個人生便是荒謬中的荒謬!所以除了可見的,極不公道的這個世界之外,應該存在著另一世界:公道的、賞善罰惡的世界。
基督生、死均在一個極不公道的世界內。在新約內基督多次指出人間不正義、不公道的地方,祂的回答是「天主的國」,那將要來臨的、現今看不見的天主之國會來到。我們應該相信存在著這樣的另一世界;別放棄對它的希望,要繼續行善。
更重要的是,基督指出現今受苦、受不公道的生活狀況所壓迫,是一個福氣;相反地,現今富有的、飽飫的、歡樂的、受眾人誇讚的……卻是有禍的(參路六24)。這不但指出另有一個世界,而且它是真真實實公道的、正義存在於其中,是說不盡的喜樂。
基督、聖母、諸聖……都仍活著
我們天主教除了欽崇天主,朝拜基督,也恭敬聖母及聖人。於是有各式各樣的敬禮,有各式各樣特管某事務的主保聖人。例如:聖安多尼是尋找遺失物的主保,哪種疾病有哪位聖人、聖女特別幫助治療,……很多很多不同的主保。有的教友每天忙著進聖堂,做某種敬禮。也許因為彌撒聖祭不易了解(從前更是以拉丁話為媒介);極少聽到對彌撒聖祭的詮釋宣講;讀聖經被認為是新教信友的「偏向」,我們有教宗就夠了。結果是上面所說:「常常念經、進教堂、虔誠的教友卻極少想到死後的世界」。一遇到考驗,一有死亡的可能,便驚慌得如同非教友一樣,甚至偷偷地去拜佛,祈求多延長一點此世的生命。
恭敬聖人、聖女是好事,但是更深一步地該想、該深深相信:他(她)們仍活著,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並與天主同在;否則,向他們祈禱有什麼用?我們不應該只向他們祈求現世所需要的恩寵。目前教會內流行的各種九日敬禮、三日敬禮,看來沒有以祈求永生、增加信望愛三德為主要訴求的。
此世結束之後,一定仍有另一世界存在著。否則,那許多的聖人、聖女在哪裡?都歸於虛無了?既然有另一世界存在著,稍稍一想,就可確定來生比今世更重要:今生最多不過百歲,而來生呢?由基督的死亡復活算起,至少也有兩千年了!筆者不是在講神學,而是設法與那些熱心的姐妹兄弟交談,提醒他(她)們準備自己進入另一世界。
聖經:有關來世的唯一可靠「動力源」
仔細體味上述所講的應該相信「另一世界存在」的證明,覺得都有道理。筆者也勸姐妹兄弟多多存思上面所寫的,很幫助對「另一世界存在」的領悟,也越來越覺著應該多為另一世界的我的生命努力一些。到現在,我(即姐妹兄弟之一)不是否定死後的生命,只是沒讓這個信心─有時強、有時弱的信心,深刻地影響我的信仰生活,沒有讓對來世生命的認知,作為我思言行為的基石。有時這潛意識會浮上來,比方說某位親友去世,自己生病孤獨地睡在醫院病床上,……也許我會作些祈禱,但是不會有大的改變;病癒後,又是忙碌、單調……生活便是如此地沖流過去。信仰生活沒有中斷,可是也沒有進步增長。年輕的歲月便是如此一年一年地過去了。以上描述的是好教友的信仰過程。如何改善呢?讀聖經。
聖經講來生的經文很多,為我們相信聖經是天主的話的,讀聖經會感覺到由心裡來的一股動力,希望由聖經汲取更多的力量:由信心汲取信心,由信心增強信心。不信天主的,會說這樣做相反邏輯。該知道人心大過邏輯;除了理性之外,人心還具有情感、直覺、意願……。參閱前述聖保祿與希臘哲人之談道。
因此,筆者對願意增進靈修的、但生活又是那麼單調忙碌的姐妹兄弟,提出一個建議:多讀聖經吧!這樣,我們的心靈就不會被此世事務麻木化。
讀聖經,把焦點放在啟示的中心:基督
聖經是救恩史;原祖本有天主的恩寵:聖神,因著原罪失掉這恩寵,「眾人都犯了罪,都缺少了天主的光榮」(羅三23)。「藉著基督,我們與天主和好了,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仝五1)。在這個救恩史中,基督是中心人物。姐妹兄弟!想想基督的此世生活,再想想祂在「另一世界,即今天我們看不到的世界」如何生活。
基督在這個世界的生活是:「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姐妹兄弟,我們還沒有窮困到這個地步吧?祂是木匠,生活在一個為人輕視的小村莊,「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若一46)基督是猶太人,有納聖殿稅的義務,思高聖經瑪竇福音第十七章註釋4說,「每個成年人每年應繳半個斯塔特(stater),約合七角美金。」基督身上沒有這麼多的錢(按:約等於二十元台幣),就顯了個奇蹟,叫伯多祿去海邊垂釣,釣上的第一條魚口中含有一塊stater,為基督和伯多祿納了稅(參瑪十七27)。聖經學家會由此奇跡講出很美麗的詮釋,但我們(筆者和姐妹兄弟)只注意到基督身上沒有錢,在這個世界,由人的眼光看,耶穌近乎赤貧,需要人在這方面幫助祂。事實上,基督走遍各城各地,「宣講天主國的喜訊時,……有許多婦女,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及他的門徒」(路八3)。基督死後,也是埋葬在別人贈送的墳墓內。
如果「另一個世界」不存在,基督的一生到死就終結了。為我們中華子孫,基督生死發生在遙遠的地方,祂講過助人為善的話,也許做了一些奇妙的事幫助別人(我國歷史中也有這樣的奇人),之後便結束了此世的生命。……就像大海中,起了一些水泡,破了,再有別的水泡……有一天,連我們的地球及那大海也都要消失。
然而,基督今天活著、永遠活著、無限喜樂、光榮地活著,因為祂結合於「無限美」!(待續)
附註:
H.A.Snyder《國度宣言》(漢譯)台北,校園,1992,序:「今天基督教信仰的完整性正受到社會巨大蛻變而面臨嚴重考驗,……他們屬世,從世界分別出來的部分則很少。」
T.LaHaye《死後生命之研究》(漢譯)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82。頁2,報導了E.Kubler-Ross,以及R.A.Moody等著作,用靈魂出體的現象證明死後的生命。LaHaye反對這些著作,說他們的著作中,描寫「聖徒在來世的路上非常寂寞……」不少說法與聖經教訓相背(頁33)。筆者認為那些有死亡經驗的人並沒有真死,因為真死就回不來了。周兆祥說:這些報導的是死亡過程(dying)而非死亡的事實(death),見江大惠編《死死生生》香港,崇基書院,1987,頁60。
L.Boettner《靈魂不滅》(漢譯)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1975。頁61:「關於死後靈魂的情形,唯一可靠的記載就是在聖經中。」
D.Winter《地平線的那邊》(漢譯)台北,道聲,1974。頁14,「當今的急務就是恢復基督教有關永生的教義之崇高的地位。……現今世代對它太輕視、武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