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平
近年來隨著法規鬆綁,大專院校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大學聯考錄取率已近乎100%。此時,各界對於高等教育水準低落的批評卻未曾中斷,有鑑於此,教育部規劃出「五年五百億」方案,以補助特定12所「頂尖大學」的方式,為達成未來10年內台灣有1所大學擠進世界前百大的目標。筆者先前在美國完成碩士學位後,為累積學術經驗,又適逢頂尖大學計畫開辦,便申請在某大學擔任該計畫下的研究助理。本文是以自身在美國和台灣兩地的知名大學求學和工作的經驗,來比較一下兩邊高等教育的環境,並分析是否真是外國月亮比較圓?又為何比較圓?
留在國內讀書與出國深造有何差別?從一個消費者(研究生)的角度,分析為何美國具有顧客導向的商品(高等教育)較令消費者感到滿意。美國大學不論教授多大牌,總把學生放在首位,不但重視教學品質,也會留給學生問答時間(office hour)。記得有回作者邀請一位講座級的教授寫推薦信,並表達對其打擾抱歉之意,沒想到教授居然一本正經地回答:「教授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忙學生,你的要求絕不是浪費我的時間,我會優先處理。」我認為此例反應了美國跟台灣在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於前者會以服務學生的觀點從事教學,這在台灣仍強調上對下的師生關係是相當罕見的。
其實優秀的大學,教授和研究生最好能基於「教學相長」的平等地位,彼此尊重。一來可減少學生對某些老師上課沒有準備的抱怨,二來也能避免發生一些博士班念了多年,還被老闆硬留在身邊工作,不讓其畢業的悲慘際遇。總之,我的觀察是美國學生的權益比較受到重視,就整體規範而言,也提供學生較多的保障,都值得台灣從事教育者借鏡。
回國當助理後,才體會到國外的教授似乎也較幸福!因為在台灣是由助理負責安排或聯繫教授每日的行程,多次聽到老師抱怨行政會議永遠開不完,而且許多的會議開的毫無意義,根本就是在浪費博士們做學術的寶貴時間!現行大學的行政制度已讓教授有開不完的大小會議,再加上五年五百億的經費撥下,為了預算分配,更多的評鑑、審議、管控小組一一設立,行政會議又多數倍!至於頂尖大學計畫,與會教授曾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評語:「這計畫實在很荒謬,根本就是帶動學校的搶錢風氣,乾脆取消算了!」若進一步探究其背後意義,表示教授對於校方的經費分配和連帶的績效考核方式皆有所不滿;但不滿的理由卻絕非只是經費多寡之爭,而是有更深的原因。
例如:一年分到30億最多計畫經費的台大,旗下就包括11個學院96個研究所,試想經費從校方分到院方再分到各系所,每位教授的計畫能分到多少?其他拿到僅3億最低補助的學校,情形更是可想而知。然而更大的問題則是:隨著經費的小幅成長,教授面對的卻是校方在評鑑要求上的大幅增加。校方對來自教育部的壓力和其他沒有得到計畫補助學校質疑的眼光,都強調擇優汰劣的評鑑機制。然而大部分的評鑑標準最愛引用所謂客觀的研究產出,也就是評比教師是否有論文發表在國際SCI或SSCI期刊上,以及數量的多寡。諷刺的是教授們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研究或教學時間,在頂尖大學計畫的繁多行政會議下更為壓縮;現在老師光拼學術論文點數應付審查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提升教學水準?所以原本是為了使國內大學邁向頂尖學府的經費挹注,到頭來反而是距離國外一流學府致力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更加遙遠!
接著要談的是大學校園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攸關該大學是否具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行政體系。在筆者擔任頂尖大學計畫研究助理期間,發現比公務員更官僚、比政府單位更沒效率的行政體系---就是大學的行政部門!不論是剛到職的三個月,校內公文往返就遺失了兩次(因為沒有文號或登記制度),或者是新年度計畫的審查和撥款等所有行政程序需費時四個月(期間所有助理薪水無法發放,儘管經費早已在校方手中),甚至接受計畫邀請的外籍訪問學者,也對台灣學校行政處理人事聘僱效率的低落表示不可思議!面對績效不彰的行政支援,大學就算拿到數十億的經費,執行預算的能力豈不令人憂心?行政體系原本應該作為大學輔助教學和研究的兩大支柱,如今卻似乎成了大學發展的絆腳石!
台灣高等教育的環境落後歐美,雖然可以「外國月亮比較圓」為由找下台階,但在亞洲各國,尤其是大陸和韓國,紛紛以選定重點大學投注大量經費打造世界級大學的時刻,頂尖大學計畫是否能幫助台灣的高等學府急起直追,不禁令人質疑。目前台灣高等教育共通的現象是不夠重視學生權益、也不夠尊重教授的專業,此根本問題如果未獲改進,那麼政府投入再多的預算、喊出再動聽的口號,也不可能實現頂尖大學的理想!
大學是由人組成的團體,而且牽涉教授、學生、行政體系三者間的互動,如果不能持「以人為本」的精神來改善學生和教授的處境,單就大學組織本身實無法在短期內脫胎換骨晉升世界一流學府!與其大談大學該如何追求卓越這難題,不如回歸最基本的層面,從「師生共同體」及「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概念思考如何改良制度的設計,比追求短期內表面上的績效數字更能達成目標。雖然本地兩所天主教大學並未搭上「五年五百億」的列車,但若能落實教會興學的精神,將人性價值擺在第一位,何嘗不是在以財力思考外,另外一條邁向頂尖大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