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任吉
近日來頗受注目的電視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真的可以滿足年輕人青春的夢幻理想嗎?
「星光大道」是指電影、電視影展時,舖設在頒獎典禮會場門前的紅色地毯;專供影視明星行走,同時接受媒體專訪,發表感言,以及接受影迷歡呼的場所。這也是觀眾十分期待的時刻,因為可以目睹明星身上穿金戴玉、美麗的服飾,以及迷人的風采。
電視節目之所以取名「星光大道」,是因為幾位成功、資深的節目製作人,本著做好節目的理想,以及想到自己年輕時出道的經驗,將心比心,希望給會唱歌、喜歡唱歌的年輕人在舞台上表現才華的機會。至於「超級」二字,是一般年輕人的慣用語,如「超強」、「超炫」、「超厲害的」,都是年輕人對明星、老師、及欣羨之人的形容用語。從正面的觀點看,美好的典範,可以啟發、鼓勵年輕人積極向上。
本節目與賽者得第一名可得百萬獎金,後又加碼頒給前幾名百萬獎金,同時也承諾得獎者有機會與唱片公司簽約錄製歌曲,發行自己的專輯。後來即使是前20名,都有機會與唱片公司簽約,並錄製、發行專輯。這個得獎即有可能成為廣受歡迎的歌星的機會,為在學尚未賺錢的青年而言,甚至對參賽者的兄弟姊妹、父母,都是很大的誘因。
最近平面媒體、電視節目,以及網路上,星光幫的消息不斷在報導,如演唱會送星光幫專輯,錄音室中發生的趣聞,雙方合約談不攏,還可能有黑社會介入的傳聞等。由此可見與唱片公司簽約,錄製、發行音樂專輯,是年輕人雖十分嚮往,但並不熟悉的行業。參加正當的比賽,獲得獎金及名譽,值得鼓勵。但在賺錢、提高收視率的目標下,希望尚未涉入社會、職場的年輕人,要有分辨的能力,才不會掉入虛名及金錢的泥沼。
該節目進行,大約三個月一季,聽說開始的兩季,可以重複報名,因此每一季都有上萬的人報名,可見多麼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與喜愛。報名到參加節目錄影、淘汰賽開始,只有一百名夠資格上節目,可想競爭又有多大。
我個人比較關心的是參賽的每一位年輕人。一個歌唱節目的製作,歌唱的水準是重點,而且評審的專業、人格特質等影響與賽者很大。就我所看到的節目,評審對造型、服裝儀態、歌唱的技巧指導,在30秒很短的時間內就決定參賽者是否出局,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壓力,當然也會有讓他們提早面對商業社會中現實的環境,並培養就業能力的教育意義。
節目的進行,從前幾集的淘汰賽,到配對比賽,以及不同品味、性質的歌曲比賽,接著又有20強、15強、10強、前五名、冠軍的產生等,競爭非常激烈。相對的,得勝者的歌唱技巧,愈來愈純熟,歌愈唱愈好聽,收視率也因而節節上升。節目第一季,曾發生參賽者虛報年齡事件,對節目而言,淚水、認錯的語言等,反而增加節目的曝光率,以及當事人的知名度。
節目本身,尤其快到決賽時,已成為社會大眾聚焦的核心,不論是平面媒體、網路媒體、電視節目,大型的簽名、演唱會中,對參賽者、主持人、評審各種訪談等都是大篇幅、不斷的炒作,有些過度,而這也助長觀眾好奇、追流行、趕時髦的氣氛。其實這背後有著巨大的商場利益支撐,以美好的商業包裝掩飾,滾雪球式的、有計畫的炒作該節目以及星光幫。
該節目是錄影製作播出。頭一兩集,匆忙的剪接、快速的介紹被淘汰者,節目的可看性降低不少,還有節目播出時,將評分方式透明化,讓觀眾容易瞭解,落實「優質、不造假、不灑狗血」的節目理想,這些方面都有待加強。
做節目不容易,做個好節目更不容易,明星、歌星非一天造成,除了改掉一般年輕人的「油條」、不正經的習慣,更要在技巧、儀態上努力,才能使優勝者在歌唱方面有所成就。本節目在短時間內,幫助星光幫同學們,不但在服裝、造型上改變許多,同時人際應對、溝通表達也有進步。處理錄音、專輯製作、歌唱技巧等專業上,也給了許多學習的機會。但因為過度的趕場,或短利、虛榮、爭面子的渴望,又在媒體誇大虛浮的氛圍籠罩下,失去了年輕人純真、理想、追求美的本質,相當可惜,值得警惕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