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恩
「青年們,我給你們寫過:你們是強壯的,天主的話存留在你們內,你們也得勝了那惡者」(若壹二14)。
當聖若望宗徒寫他第一封書信時,他用了三個不同的名稱來稱呼他的讀者。他叫他們「孩子們」,「父老們」和「青年們」。(參若壹二12~14)。這三種名稱代表了我們信仰生活中的三種心態。這些心態不限年齡,而是每位基督徒無論什麼年紀,都該培養和保持的態度:耶穌的門徒應該擁有赤子之心、父老的智慧,與青年的熱心和活力!
這三種心態中有一樣特別與年輕人有關─基督徒要保留一顆年輕的心。可是我們需想想:聖若望所指的「年輕之心」,到底是什麼?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福音化的青年」、成為耶穌所愛的青年?而且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一生當中都得以保留這份福音化的青年之心?
我們可以參考若望福音中提到的一些階段,來探討這些問題。聖若望是「耶穌所愛的門徒」。按照聖多瑪斯的研究,若望這樣被特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是門徒們中最年輕的一位﹝參《研讀若望福音》﹞。研讀若望福音時我們會發現聖若望的青年之心,也許我們能因此深入了解如何成為一位福音化的青年。
一位有年輕之心的人擁有一些偉大的渴望,使他渴求一個圓滿的渴望、而不要以次等的理想為滿足。
「你們找什麼」這是耶穌向若望問的第一個問題。年輕人,你找什麼?你心中有什麼渴望?原來若望是聖洗者若翰的門徒。若望在曠野中去尋找這位要求嚴格的老師、就是為了尋覓生活的真正意義,尋找能滿足人心的真福,而不以「世俗」平凡的生活為滿足。
我們可以了解若望心中有很大的渴望,是一位年輕人對未來應有的渴望。
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聆聽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追求那位絕對者(the Absolute),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圓滿,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年輕人的天性。親愛的年輕人,不要以那些次等的理想為滿足!不要因為某些人對生命的失望與漠視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渴望,而感到氣餒。你們理所當然地要排拒空洞貧乏的娛樂,曇花一現的流行事物和目光短淺的生涯規畫。如果你能熱切渴望天主,就能倖免於存在我們社會上的那種甘於平庸及因循苟且的心態。」(第十七屆世界青年日文告)。
人在年輕時必須對未來有些有意義的期待,必須渴望過個幸福美滿的生活,渴望找到絕對的價值。無論世俗的聲音說什麼,無論人生中的困苦艱難如何,年輕人應保留這份渴望,應該拒絕過一個沒有意義的生活。
最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鼓勵年輕人活出這種對未來的偉大渴望,他說:
「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去愛是多麼困難啊!多少錯誤與失敗也算在愛內,所以有不少人懷疑愛是否可能真的存在。可是如果情感的虛妄或感情的缺乏、讓我們不禁認為愛太過於理想主義,是個不可能的夢想,我們難道就因此打退堂鼓了嗎?不!愛是有可能的,我所分享的正是要幫助你們,你們身為人類的未來與希望的每一位,幫助你們去喚醒內在對『愛是真實、愛是忠實與愛是堅實』的信念;相信愛會生成和平與喜樂……。」(2007世青文告)
有青年之心的人絕不讓愛冷淡,卻在愛的泉源中一直更新!
福音中我們感覺到若望是那麼強烈的被耶穌吸引:「老師,你住在那裡?…他們於是去了,看了他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他那裡住下了」(若一35~39)。我們可以看到若望是如何從那時起,一直到十字架的時刻,都保留了對耶穌的這份熱愛:他在最後晚餐時「緊靠在耶穌的胸膛上」(若十三25);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其他的門徒都跑光了,他卻毫不懼怕,跟隨他的老師到底!
若望能這樣做,是因為他一直保存了一份「青年的愛」。
年輕人的愛情一定是熱心而強烈的,如同剛結婚的夫婦,或剛入修會的初學生一樣。保留年輕之心、在於保全「愛」原來的強度,使愛一直更新而不會冷淡。
默示錄中的基督特別渴望我們保留這份「青年之愛」;祂贊成厄弗所教會的很多工作,但是也說:「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默二4)。
我們很清楚:無論是夫妻之愛、友情或我們對天主的愛,都容易因為習慣,而漸漸化為冷淡。一個有年輕之心的人絕對不會讓愛失去它原來的強度。為此,我們必須一直回到愛的泉源,要常常與我們所愛的那一位花些時間相處、分享,好能保留愛火,避免在愛中冷淡。
我們與耶穌也是這樣:無論在祈禱中,在聖體聖事中,在聆聽聖言時,主耶穌那麼渴望讓我們在愛中更新如初。並且耶穌也許諾讓這些相信並愛祂的人能活出越來越多的愛:「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 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七38)。「是他賞賜你一生幸福滿盈,是他使你的青春如鷹」。(聖詠一0二5)。
在聖若望一書當中,若望把青年形容為勝利者:「他們靠天主的話而戰勝了邪惡者」,分享耶穌自己的勝利(參默六2)。青年人能成為勝利者,是因為他的活力與熱忱。教會需要這些年輕人靠耶穌的恩寵一直尋找最高的美善與幸福,而不只滿足於平凡無味的生活,也絕對不讓真愛冷淡下來。教會也希望所有的基督信徒能保持這顆年輕的心,讓世人體會到耶穌是生命的泉源,耶穌定能讓我們得到豐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