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正
面對現時代三大問題:環境污染、暴力侵害、物慾氾濫等,方濟的「太陽歌」、「和平禱詞」和貧窮特恩,不折不扣正是治療的良方。雖然亞西西聖方濟(1182-1226)的時代距今已八百年,然而方濟精神卻歷久彌新。方濟是一位生活化的聖人,越深入其精神的堂奧,越有益於調整我們今日的生活態度和步伐,以日趨符合上蒼造化萬有的原意。
時代快速在變,越變我們生存的危機越呈顯,我們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態度必須嚴肅檢視,人的作為必須調整和改變。以台灣的兵役制度為例,軍方為適應時代現況,已自2000年7月起開始實施「兵役替代役」,使服兵役由打仗和防衛轉為建設和救援,共分五類八項:1)參與國防建設的「科技役」,2)支援治安救災的「警察役」、「消防役」,3)偏遠地區照顧的「醫療役」、「教育役」、「環保役」,4)老人與殘障照顧的「社會役」,以及5)「海外合作役」。
環保觀念的改變,也應由消極態度轉為積極態度;環保作為的改變,應由人學轉為神學。
環保的積極態度
不製造污染源、不隨意砍伐、不過度開發、不浪費資源等環保課題,都屬於消極的環保態度。治本之道在於人心,化消極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就是將「與我無關」轉化為息息相關,進而去疼惜大自然,尊重萬物及一切生靈,關照人類生活圈內的點點滴滴,拉近人與萬有的相互關係。
有一天,年輕的方濟路過亞西西南方的荒郊野外,無意間撞見一位痲瘋病人,由於該病人身上潰爛傷口的惡臭和醜態,令方濟噁心作嘔,拔腿就跑。然而剎那間,一股敬主愛人的善念力量迫使他回轉身來,迎向痲瘋病人,不但慷慨分施財物,更勇敢地擁抱和親吻致意。這一吻,奇蹟發生了,方濟一生的轉捩點就在此刻,醜惡變為甘美,懼怕變為喜樂,在這世界上為他再沒有任何不能擁抱的敵人,再沒有不能接納的惡徒。
方濟化消極為積極的改變是全方位的,由對人擴大至對動物、植物、無生命之物。他稱太陽為兄弟,月亮為姊妹,風兄弟、水姊妹,火兄弟、大地母親,連死亡方濟亦稱之為妹妹。
方濟的環保思想是立基於信仰,天主是一切的根源和主宰,萬物及人類同是受造物,一切應接納天主為父,而彼此就成了兄弟姊妹。這樣的信仰情操,使方濟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與無靈之物,不但不為所欲為的佔有,更真誠地在萬有中欣賞、讚嘆、感恩。在欣賞、讚嘆與感恩的文化中,絕無環保的難題。
另一環保積極態度是鼓吹生命文化,化解死亡文化。人性惡化的一面就是死亡文化。在人際方面不只排除異己,更要置仇敵於死地。在環保方面的砍伐、焚燒、傾倒污水、農藥、殺蟲劑等,都是死亡文化。地球生態一再傳出的警訊,就是地球氣候變化與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因為二氧化碳與氧化亞氮在大氣中含量一再創新高。各式各樣的焚燒是使二氧化碳持續增高的原因,「燒掉」的處事態度不改,環保便遙不可及。
環保的靈修觀
靈修不只是一套人神關係的理論,更是信仰在生活中的光照,生活在信仰中的內化和蛻變。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卻與生活密不可分。就如政治不只是權勢的運作,唯有造福百姓柴米油鹽的具體生活面,才能深得民心。
近日報載澳洲勞工黨陸克文(Wen Lu Ke)贏得國會大選,將接任澳洲總理。陸克文出身昆士蘭的窮困家庭,關心社會公義問題,善於處理經濟議題,選戰主打勞動法令與利率上漲造成的民怨。這一些都是生活議題,使陸克文獲得人民的支持。
同樣,深度的靈修必須回歸生活面,靈修是一個成長過程和生命之路,是整個人的生命不斷的淨化和聖化,與一切萬有攜手合作,共同向上提昇,邁向成全圓滿之境。
一、淨化的環保靈修
宗教界的修持、悔改、刻苦、補贖等,目的在於怯除雜念貪慾,回歸本性本體本我的純潔,當人心不受自我慾望的綑綁,不受外在罪惡的左右,自然和諧共融。聖方濟受福音光照,透徹人性的通病,畢生堅持「不佔有」的生活理念。方濟精神中的「神貧」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不佔有一切。面對自身、他人、萬事萬物等都以不佔有的態度來面對,不但不自私地貪求,反而謙誠地尊重,因為一切都歸屬於天主,任何人絕不可侵權佔有。
佔為己有和為所欲為是今日環保問題的病因,人類唯有加強淨化的靈修,才能跳脫物慾的縲絏,而萬物在自然法則下地盡其利、物盡其用,絕無傷害地球寰宇之虞。
二、聖化的環保靈修
聖化的反面是俗化,俗化就是以名利為導向的生活處事的態度。俗化者以現世物質層次為追求目標,聖化者以超性精神層次為依歸。華人或東方人一看到東西就會問: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會想要帶回家,或是問:值多少錢?這是普遍俗化的事實。相反的,聖化的靈修是欣賞美善、讚嘆喜樂。聖方濟邀請飛鳥、走獸及身邊的每一個人,一起歌唱讚美造物主的偉大;聖方濟協助事事物物肯定自身的價值,以感恩之心展現自我的才能,努力參天地之化育。當萬物之本性被人類的私慾所矮化或抹殺,自然界的浩劫必層出不窮。方濟精神能幫助人類一方面看重萬物本身其精神層面的無上價值,一方面協助大自然界的一切回歸上蒼造生萬物的本意,使萬物臻於成全圓滿。
另外,聖化的靈修是利他性的,箭頭向外,在分享自我的美善中互助互利。而俗化的作為是利己性的,箭頭向內,在各自你爭我奪中互相為敵,分崩離析。
結論:環保需要百年教育,環保應是一種運動
正如司馬光所說:「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後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
教育是最可靠的投資,但也是最緩慢的投資。教育不能流於皮毛,也不可瞎子領瞎子。方濟時代並無環保問題,然而方濟精神卻是教育環保課題的絕佳教材。因為攻心為上,唯有從人心的提昇,從大我的信仰觀,才能根本扭轉人與萬物的關係,由為敵爭奪轉為共生互助,當一切稱兄道弟時,世界已成天堂。
方濟是行動派。環保不能只是理論,唯有具體落實於所有人類的生活中才有成效。實踐方濟精神可綜歸五大項:加強不佔有的靈修,投身環保的運動,肩負和平的使命,勇於向異己開放,發揚友愛的精神。
國父孫 文早在民國九年曾說:「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於思想之變化」。但願環保議題帶起一個思潮,一個思潮引起無數的迴響,眾多響應匯成一個運動,那就是愛地球的環保運動。
(作者為方濟會會士)